<p class="ql-block"> 人生之路条条,唯有求知才是正道,它让青春不负韶华,它让理想闪耀希望。</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三年九月,我们考入本钢工学院读书,如今掐指一算,已是四十年前。回顾历历在目的读书日子,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回味久留余香。</p><p class="ql-block"> 入学前,我们都在本钢各企业工作,是八十年代百业复兴的激情岁月,鼓舞着我们追求崇高理想,渴望拿到一张大学文凭。每天下班后,我们没有时间休闲娱乐,而是急匆匆的赶赴夜校补习文化,回家还要学到深夜。我们八三级全日制学生是夏季参加辽宁省成人高考,录取比率七分之一的幸运者。不夸张地说,当拿到手掌大小的入学通知书,再佩戴上白底红字的校徽,虽然考入的是成人高校,仍然令我们兴奋不已,它像一把打开通向理想之门的钥匙,引领我们启航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本钢工学院的前身是一九五三年成立的本钢业大,教师队伍中不乏名教和有科技专利的青年骨干,为此,几十年来作为省内重点的职工高校,为本钢建设培养了无数技术精英和高级管理人才,可谓桃李芬芳,誉满冶金战线。</p><p class="ql-block"> 国家恢复高考后,本钢这所业余大学也顺势发展壮大,在业大部基础上又增设了多个工科专业,在七八年开始增招全日制学生,其中一部分本科学生是来自全国高考的考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入学时正值金秋时节,阳光明媚的早上,气候温馨宜人。当我们拾级踏入校门的瞬间,为能成为本钢工学院的一名莘莘学子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教学楼座落在本溪市文化路,它南靠望溪公园,西邻新华书店,周围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新教学楼庄重结实,内部宽敞明亮,教室、阶梯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 八三级全日制设立了三个班,分别是《企业管理》班、《铁路运输运输》班和《工业与民用建筑》班。我们班学的是《工民建》专业。全班40名同学,年龄最大的33岁,年龄最小的20岁。同学们学历高低不等:有中专、技校毕业的,有高中、初中的。简历千差万别:有下过乡的知青,有复员军人,有机关干部,有来自一线的工人。同学中多数风华正茂,尚未成婚。而班里只有5位女同学,其中一位还是已婚妈妈。阳盛阴衰的男女比例,把胆小羞涩的女同学压向了教室前排。</p><p class="ql-block"> 开班第一学期的学科主要是基础课。在课桌上摊开飘着油香的新书,我们如饥似渴的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课下积极完成作业。然而,由于我们多数同学文化底子薄,大学的学科又注重课后自学掌握,遗憾的是在参加省统考的《高数》中有十多名同学没有及格。《高数》概念抽象,书里题量又少,尽管授课老师很卖力气,但他潦草的版书,含糊不清的语言,还是不能让我们接受。年轻的我们控制不住鲁莽和冲动,联名鼓捣班长去教导处要求更换数学老师。当时数学老师正需要累积课时晋级讲师,又面临学院福利分房的紧要关头,经同学们一闹,对数学老师打击太大了。事后虽然给我班调来系主任代课,我们数学课问题得到解决,而学院上下对我们班多有看法。毕于鞍山钢铁学校、又是党员出身的班长,学习成绩优异,在同学中威信很高。他无私的奉献精神一直被同学所赞颂,值得我们去学习。此事件发生,看似没有谁对谁错,却如敲响警钟,在对新生教育教学上,学院要及时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反馈信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学院里的老师各有所长,他们德高望重,热爱教育事业。像严肃有余、认真负责的学生科一位老师,他任我班辅导员时,狠抓校风校纪,对学生的仪表要求严格,主张学生们要留短发。我们班一位男同学,平时穿着时尚,长发有型,老师在课堂上反复不点名批评,让我们这位同学哭笑不得。他私下对我们说:“我这脸型要是剪成短发了不就跟放猪似的吗?哪我这学就不能上啦?”</p><p class="ql-block"> 看着一脸严肃的这位老师,有同学联想到他酷似电影《桥》里的德国军官,背地里喊他“盖世太保”。这位老师对同学一向彬彬有礼,有时看到同学们莫名其妙的对他笑而不语,也只好点头示意,可转身又疑惑哪儿不太对劲……。</p><p class="ql-block"> 给我们讲过《弹性力学》的于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他风流倜傥,气质潇洒,授课时条理清晰,讲话言简意赅,给同学们留下良好的印象。他对我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赠言鼓励,使同学们在敬佩之余心有所悟。</p><p class="ql-block"> 我们冬季上体育课是在本钢体协冰场上。人虽天赋异禀,而运动永远是健身的必要。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的李老师,曾在全国青联赛速滑获得过第三名。他上体育课动作标准规范,在冰上的速度和姿态潇洒极了。而我班体育委员却很能闹,拍着矮他半头的李老师调侃道:“李老师你是不是可愿意过冬天了?”李老师的年龄比我们同学都小,却从不和同学们一般见识,他对我们班很有感情,就是毕业后,见到同学还夸赞我们“建八三”是本院最好的班级。</p><p class="ql-block"> 其他体育课我们是在市体育局的篮球馆上课。球馆空旷舒适,无风无雨又无噪音,不论跳高跳远,还是奔跑打球,都让我们感到很有优越感。</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有六位爱好排球的男生,因球而臭味相投,在运动中彼此熟悉,在相处中结下深厚友谊。平时那怕课程多紧张,下午自习时只要听到窗外打球声就坐不住了。在夏天光着膀子,下身穿件大裤衩子,就在学院后院噼里啪啦开打。汗出多了,也累得差不多了,就肩上搭着衣裤去本钢机修厂洗澡。我们排球技术长进后,在学院已没有对手可打,就约电大的校队比赛。在全班同学的助威下,一举嬴得比赛。可笑的是我们还把对方的啦啦队拽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本溪四中上课时,不服气的本校体育老师要和我们排球比赛。可他们绝没想到,经过几场较量,老师们输得一塌糊涂。我们正直青春勃发的年龄,从战术配合到体能都远胜三四十岁的他们。</p><p class="ql-block"> 同学中不乏特能闹的,不但互相起“外号”,对老师有时也不够尊重。给我们上过体育课的一位胖老师,有次给我们排球比赛当裁判,临场对一球判罚有误时,我们班体委粗鲁地对他喊道:“胖子你会不会裁判?”有次上体育课,胖老师腋下夹着蓝球说这节课咱们师生今天唠唠。他一脸严肃的专讲师道尊严,长幼尊卑。临下课时扔下一句话:我本身有高血压病,还坚持给你们上课,我这岁数都赶上你们爹了吧!喊我胖子合适吗?从此再也没有同学对该老师不敬。</p><p class="ql-block"> 我班体育委员有中专学历。他头脑灵活,擅长体育,学院每年运动会他都组织同学为班级拿分拿奖。他有组织能力,对各顶体育活动做到身体力行。他又以善变、幽默、嘴冷著称。他讥讽起别人无所顾忌,脑袋全是奇思妙想的排比句,令对方哑口无言,他在学院很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 学院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由青年才俊刘老师担任这个学科的老师。他博学多才,刻苦钻研业务,我们经常看到他在教研室里朗读备课,并撰写大量笔记。他在阶梯教室里授课的磁性声音,如同充满激情的演讲,对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刘老师的课受到几届学生们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学院的文艺活动非常活跃。从八四年开始,各机关、厂矿、学校盛行集体舞,不久又开始学交谊舞。院团委提倡各班举办周末舞会。同学们也喜欢各班互相交流,在悠扬的舞曲声中增进了解,放松一下因学习而紧张的神经。记得为学交谊舞,我们班还从厂矿请来过老师教舞。当年也才开始时兴穿西装。好美的同学一到周末已急不可待,上瘾是青年人的迷糊药。</p><p class="ql-block"> 教授我们制图课的孙老师,毕业于北京师大。他在黑版上从绘图到讲义,版面布置如画,字迹漂亮规整,课后值日生都不忍心擦掉。都说孙老师曾担任过本钢文工团的团长,他在学生面前又多了一层神秘。他温文尔雅,外表帅气,歌唱得好极了。在组织我们三系参加合唱会演时,他选的歌曲有一首叫《礼貌歌》,至今令我们难忘。那委婉的曲调,文明的歌词,如涓涓流淌的岁月歌声,永记难忘。</p><p class="ql-block"> 像教授结构力学的赵老师,当年不到四十岁。他虽然出身工农兵大学,却把专业课讲得滚瓜烂熟。我们同学平时贪玩,已临近统考了,才临阵磨枪急切的俯案学习,又不时提出难题请教于他。赵老师苦笑着说,你们两个月前就应该学到这了,可给我急完了。后来赵老师天天来班里帮助我们复习。当我们全班都通过了这科“省考”后,赵老师高兴坏了。他对我们说:“你班同学真行!真没让我难堪啊!”</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有遗憾,在业校补课时就听过学院陈老师的课。他讲的《荷塘月色》生动有趣,语言描述极有文学色彩。毕业于中山大学的陈老师,举止言谈文文静静,穿一身小格子的西装,他上课时总要用手摸摸自己弯曲的一头黑发,学生很喜欢他。如果授业于陈老师,对我们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可惜由于专业限制,学院没有给我们开设《大学语文》课,让我们与陈老师失之交臂。</p><p class="ql-block"> 学院还有很多优秀老师,他们为我们筑牢学习基础,废寝忘食的辛勤工作。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闪光点,一直温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赋予我们榜样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熟。我们渐渐掌握了自学方法,也能主动查阅资料,利用好参考书。</p><p class="ql-block"> 八五年夏,我们到“辽化”生产实习时,对新厂建设的规模和创新的建筑由衷赞叹,也对厂区人文景观的设计和现代化管理深感羡慕。</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我们班又到施工现场实习。看到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从落地生根,到一砖一瓦的砌筑,理论知识在施工技术上的应用,可谓一目了然。我们也愿意在生产一线站位,学绑钢筯,伸手帮木工支模板,从机械的轰鸣中观看混凝土浇筑时的壮观。</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在北京开始的毕业实习。首都十大建筑在北京建筑设计院的高工讲解下,从政治意义、时代要求、参照的建筑风格,以及国家跃进速度,还有涌现的劳模,在我们眼前一一浮现。如果说毕业实习是所学知识在融会贯通,而北京之行不但开了眼界,也让我们对学习本专业由衷热爱。</p><p class="ql-block"> 在故宫参观时,对我们开放的都是没有整修的深宫后院,阁楼虽然蛛网缕缕,而油漆斑驳的雕梁木柱,仿佛历史在喘息述说;风残下的古老建筑,记录着前人的丰功伟业。</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东直机场的客厅墙上,一幅大型油画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画面是女人在河边裸浴,它是云南摩梭族一天的生活写照。讲解人介绍说:此画大有争议,一直被布帘遮盖着,是邓小平同志放话才放开的。你们很幸运,才打开第二天。我们通过机场大玻璃,可见李大维驾驶回来的那架大飞机正停在机场,它在祖国的蓝天下银光闪闪。</p><p class="ql-block"> 八六年六月,我们从北京实习回来,然后,立即着手毕业设计。本溪设计院派来的指导老师姓李,他把同学们分成四组,毕业方案四套。有《厂房设计》、《住宅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办公楼设计》。同学们报名选项后跃跃欲试,极尽所能,施展才华,在建筑平面和立面造型上花样百出。李老师手背后头来回溜达,见状只笑不语。一周后,多数同学束手无策了,对结构复杂的建筑方案,我们所学知识还解决不了当下问题。李老师说:尽量简单点吧!同学心领神会,快速调整。我们在夏日炎炎的三伏天,大汗淋漓的站在图架前,肉掉几斤,一个半月,终于设计出三张一号规格的铅笔图,外加十二三张蜡纸图。每个人都是独立完成设计。接着编写计算书。看到我们的成果,李老师说:“电大学生中的高手确实强,但是,差生提不起来。你们班都行。”</p><p class="ql-block"> 虽然答辩下来同学们成绩不同,却都是自己三年所学的汗水结晶。六十分万岁!到工字楼下的羊汤馆尽情去喝吧!毕业设计可给我们累坏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班同学个性突出,不受他人任意摆布。在校时学校不让中午带饭,可有的同学不管那套,照吃不误。学校不让喝酒,同学们私下常常小聚,小酒不断。在校不让谈恋爱,可谁也没耽误。还有私下悄悄结婚的,对此谁也不提。有次考《德育课》,前桌回头看了一下我们班学习委员的卷纸,监督老师大声斥责说他作弊。学习委员大声和老师从课堂争辩到学生科,直至和解才算拉倒。这就是我们有楞有角的“建八三”。又可恨又可爱。</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的班委会,是有凝聚力的领导核心。主要干部是四位党员。他们三位复员军人,三位中专学历。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还能以身作则,时常鼓励同学、帮助同学,是同学中当之无愧的楷模。他们把握大局,鼓励同学进步,在三年的有限时间里,为我们班发展了两名党员,可谓用心良苦,实属不易。连老师们都无可奈何,外班更是望尘莫及。</p><p class="ql-block"> 班干部也一身正气!面对难考的学科,有的同学背地里提出给老师表示表示,以此轻松过关。团支部书记态度明朗,坚决抵制。他想得更多,看得更远,事后同学们都敬佩他有远见。</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从四面八方相聚一校,为求知而一生结缘。我们彼此友爱,在岁月的长河中筛沙存金,友谊日臻。而回想在校发生的所有往事,今天都成了一笑了之的有趣故事。</p><p class="ql-block"> 三年时光,我们班成就了两对姻缘,一对师生恋,一对同学恋。他们成熟先觉,收获颇丰,毕业后拿了两本“红证”,由此也成为同学们念念不忘的美谈。</p><p class="ql-block"> 教授我们的年长老师大多已经离世,我们记得他们,一日为师,终生敬仰。</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有两位同学病故了,令同学们非常惋惜,我们兄弟般的友情只好来生再续前缘。</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们班最小的同学都到了退休年龄。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如白驹过隙,如影如幻。我们同学毕业后都在本钢建筑行业工作。在设计院工作的六位同学是名符其实的中坚力量;在一二三建工作的都是成绩斐然的施工队长;在其他厂矿工作的也没辱没“建八三”美名,在自己敬业的岗位上做出自己满意的贡献。我们班同学有大作为的位居集团公司部级、处级领导和高级工程师,他们为学院增辉,为“建八三”贴金长脸。从整体而论,我们班同学从专业技能到工作能力,不逊色于分配到本钢的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对此,有目共睹的工作业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我们从工厂而来,身上已退掉了青春的浮躁和稚嫩的骄气,更珍惜重回校学习的来之不易。虽然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代人,而职工高校功不可没,有她特殊的时代含义。</p><p class="ql-block"> 本钢工学院您好!虽然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再是原来的模样,却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长青,因为您是我们爱戴的母校。</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您好!只要是工学院校友,我们就是一生的知己。我们为自己点赞吧!读过本钢工学院,值得炫耀,当年很有“含金量”。也请为我们建八三同学四十年的聚会而高歌吧!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