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的,

寱语

<p class="ql-block">  转发的。古代大教育家说,教无定法。个人学识浅薄,一直吃不透新模式。</p><p class="ql-block">从杜郎口中学icon到洋思中学,教学改革的失败之笔</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兴起的教改之风可以说是让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风光无限。记得当年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组织当地的一线老师到这两所学校取经。当时这两所学校所在地可以说是车水马龙,取经人员络驿不绝。那么几年过去了,我们的学习的教改经验如何呢?做为一线几十年的教师,个人认为是一场无法继续走下去败笔。个人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首先不论是杜郎口还是洋思,他们的共性是少讲多练,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课堂的主持者。有些地方在推广两地经验时把老师上课的时间进行了限制,让老师上课不能超过十到十五分钟,如果超过规定时间,课再上得好也是一票否决。一时间让很多老师感到很紧张,觉得上了几十年的课到头来越来越不会上了。我们不能否认在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我们如果不把一个问题讲透彻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自行解决,这样学生连问题的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怎么进行探究。这样的结果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混时间,表面探究实质上滥竽充数,不知所云。长此以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和好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最后一部分学生课后上辅导班,一部分学生选择放弃。说实话,课堂上十到十五分钟时间,部分班级的老师才刚刚讲基础性的知识。部分班风差的班级教师光维持秩序要花五六分钟时间。剩下的十分钟能讲个什么知识点?能教给学生什么基础知识。探究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之上的课堂的梯度的升迁。学生连基础都不会怎么探究?怎么能成为课堂的主体。</p><p class="ql-block"> 其次,现在的课本的编排和以往传统教材相比,教材知识结构跨度大是教材变化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解决这个跨度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们发现一二年级学生差别不大,三年级以上差距出现,上了初中特别是八年级以后随着教材难度加大,差生面逐步扩大,甚至出现部分学生放弃的现象。这种现状出现的原因是学生基础差,上课听不懂。究其深层原因是教师上课把基本知识没有讲清楚。这不是教师的能力问题,而是教改的要求不允许其多讲。所以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追求听课者的好评,要么提问优生,要么课前演练好了课堂再重演。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必须要牢固。</p><p class="ql-block"> 最后,课本内容不同,有些课的内容简单,教师稍做点拔学便会。这些课完全可以放心的让学生探究。而对于难度较大,需要教师讲解才能解决的,不能千篇一律的把课堂给学生,让其去自己解决。这好比开车,在平直宽阔车辆较少的马路上教练可以让新手开车。在拐弯陡坡或隧道里教练驾驶不能在任何路段都让新手开一个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