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地重游感悟生活(图文原创)

红海棠(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贵阳扶风山下的阳明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是祭祀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军事家王阳明的专祠。阳明祠与相邻的尹道真祠、扶风寺组成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的扶风文物景区。祠内殿廊相接,林木葱茏,清幽宜人。清代西南巨儒郑真赞之为“插天一朵青芙蓉”。阳明祠所处的位置就在贵阳市中心,交通非常方便。很多年前,这里是我常来的地方。如今,我有了闲暇时间,有了旧地重游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人间最美四月天,风柔雨润日初暖,山青树绿花草香。我独自前往阳明祠,实施我的旧地重游计划。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在老伴病逝后,一直郁郁寡欢。因为刚退休时,老伴就多次提议去旅游。想和她重走当年旅行结婚时的路线。夫妻俩当年的婚旅,时间紧迫,囊中羞涩,留下不少遗憾。现在女儿研究生毕业,工作顺心稳定,经济自给自足。朋友夫妻俩辛劳几十年,终于有了闲钱、闲时,闲心情。可以实现旧地重游心愿了。可我的朋友因不舍退休后的返聘收入,将这旅游计划一再推迟。结果… 这未能实现的计划,成了挥之不去的遗憾和愧疚。我安慰朋友的同时,提醒自己:想去哪就赶紧去。</p> <p class="ql-block">  久违多年的阳明祠,依旧林木葱茏,清幽宜人,古色古香,沧桑静美。此时游客极少,耳畔不时听见风吹树叶的响动,清脆婉转的鸟鸣。布满岁月痕迹的楼台亭阁,曲径回廊,石雕碑刻,笼罩在浓厚历史和阳明文化的氛围之中,保持着深邃、古朴、神秘的风韵。正如早年一位观众的留言:“这里不像寺庙那样有一种神秘感,也不像公园那样纷繁,而是充满一种高雅、静肃、优美的文明气象,令人陶冶在一种宁静和谐而礼貌的佳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  阳明祠位于尹道真祠和扶风寺的右侧,是一个四合院,由享堂、正气亭、桂花厅及游廊组成。享堂正中,是王阳明先生汉白玉雕坐像。桂花厅门前,那棵500多岁高龄的桂花树,依旧郁郁葱葱。只是原来安置喝茶的桌椅全部消失了。以前这里是贵阳市的品茶圣地,院子里摆满藤桌藤椅,身着明清服饰的茶艺师轻步穿梭其中。本地人聊天品茶,或者接待外地亲友。这里是首选之地。每当夜幕降临,阳明祠的红灯笼,从内向外依次点亮,一路辉煌到大门外。现在取消了商业茶室,回归古祠的高雅宁静,我感觉更好。</p> <p class="ql-block">  祠内的展厅重新进行了装修布置,搭配了精美的灯光。展览厅里增加了历代名人的诗作、书法以及一些珍贵的楹联、碑刻、书画等史料,详细介绍了王阳明(王守仁)传奇的一生。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三个核心要点,宣讲了阳明心学的研究成果及发展历程。彰显王阳明在贵州的“龙场悟道”,是确立“阳明心学”关键理论的觉醒。是心学走向成熟的标志。“龙场悟道”,使王阳明解决了心学的两大基本学术论题,一是“心即理”的本体论;二是“知行合一”的认知论。贵州也因此被称为“王学圣地”。</p> <p class="ql-block">  离开展厅,我步入回廊坐下小憩。廊外满目青翠,恍如旧日时光,往事点点滴滴涌上心头。那些年,我和老伴曾在这里坐等夕阳,就为了拍摄金辉镶边的古祠楼宇,就为了欣赏夕阳西下的瑰丽美景。如今我独自坐在古祠的回廊上,身边放着老相机,手中捧着保温杯。目之所及是旧景,心之所想是过去。不待夕阳西斜,已然一帧古祠夕阳照。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如果这时真有人给我拍照,我一定是面带微笑,哪怕眼眶湿润。我默默怀念老伴,深深感谢老伴。他陪我从朝霞满天走到夕阳西下,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一路故事一路歌,留给我许多美好的记忆。这些美好会陪伴我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旧地重游回忆万千,感慨万千。我要感谢我的老朋友们!我们相识相知相助几十年,曾围坐在简单家常菜的餐桌边,高谈阔论开怀大笑。曾自带各色香茶,在这阳明祠里闻香品味听筝叙话。八年前,我老伴突发疾病进了医院,手术后昏迷了9天。朋友们多次到医院慰问陪伴。为了唤醒我老伴,喜爱书画的朋友,精心为他画了一幅晨鸡报晓图。图中雄鸡大红鸡冠,五彩锦衣,爪似铁钩,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引颈打鸣。说来神奇,这幅画用手机拍照即传医院后,我老伴的手居然微微动了。第二天早上,老伴睁开了眼睛。</p> <p class="ql-block">  老伴康复期间,生活不能自理。呆在家中整整八年。朋友们雪中送炭,不断上门送鸡肉蛋奶,送蔬菜水果,送各种营养品,陪他开心说笑。还有朋友上门送维修技术,基本包干了我家所有用具的维修或改造需求。今年初我老伴辞世时,正值新冠病毒最为疯狂猖獗,又遇滴水成冰极寒天气。朋友们顶风冒雪来给他守灵送行。有的朋友没“阳”过,只好戴紧口罩,不吃不喝,有的朋友腰腿有疾走路困难,夫妻俩搀扶着,步履艰难的赶来,有的朋友家有待照顾的“阳”人,有的朋友为了给我老伴送行,未能赶上自己妈妈的临终送别。想到当时的场景,我百感交集泪流满面。谢谢你们,我的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阳明祠里,还有我儿子的成长记载。当年我儿子即将高考,学校对高三学生实行三放三收,三天放假在家自己复习,三天收回学校集中复习。那时我们家房子小,还住了三代人。儿子在家复习,奶奶执意要看电视。万般无奈,我儿子只好背着沉重的书包,步行到阳明祠,在石桌石凳上复习。许是受了阳明祠文化氛围的熏陶,儿子学业有成。当年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以后又考上研究生。再以后历练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成了父母、家庭的坚强靠山。我心里漾起幸福的浪花,欣慰的笑了。感谢生活恩赐给我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亲人朋友的温暖,让我的人生征途多姿多彩,让我满怀信心勇往直前。旧地重游,感慨万千!感恩我的亲人,感恩我的朋友!我将珍藏旧时光的宝贵记忆,更加珍惜眼前人,眼前事,眼前景。继续前行,开始新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