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千年墟市,寻访名人故居

好奇小懒猫

<p class="ql-block">对于外地人来说,知道惠州,因为有惠州西湖;知道惠州的惠阳淡水,却是因为深圳的房价,因为来了深圳不一定是深圳人,还有可能和我一样,是惠阳淡水人。😂😂😂</p><p class="ql-block">我的大伯父大伯母在九十年代南下淘金的浪潮里,从江西的北大门九江,来到了广东。迁徙的第一站就是惠阳,这是我第一次从大人的谈话中知道了淡水这个地方,也曾想象着这里会是怎样的繁华,吸引了全国那么多人来这里发展,成就梦想。</p><p class="ql-block">2015年,我们家在淡水有了个落脚处,从此我就成了那个深圳工作,淡水居住的深惠人。那时候周末回来也就是补补觉,自己在小区里走走,放下工作的疲惫。很少说去淡水城里转转,加上三年疫情,深圳就连周末都不让离深,回到淡水的机会少之又少。如今假期里哪里都堵,倒不如回家走走淡水这块地区,涨涨知识,增长自己的涵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淡水的名字来自于古井。相传,在宋代末期,淡水仅仅被叫做“上墟”,那时候人口不多。当古井开凿后,人口规模才慢慢形成。因古井井水四季常溢,水清且淡。被称“淡水古井”。到了清朝,这里形成了较大的集镇,后来改名“淡水墟”。</p><p class="ql-block">淡水老城北起东门街,南至崇雅路,西起淡水河,东至白云五路。老城里有很多条巷子,里面藏着清代名臣的故居,近代东征军淡水之战的遗址,这里有粤军第一师创建者的旧居,这里还有个被誉为淡水八景的祖庙。</p> <p class="ql-block">走进老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面斑驳的城墙。它曾见证了作为墟市老城的繁华过往,它曾在枪林弹雨中目睹了淡水之战打败叛军陈炯明的东征大捷。如今淡水的老城墙也仅仅保留一小部分,告诉经过它的路人,这些年的沧桑变换。</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街市上依然有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巷与巷之间相互联通,跟着导航绕过一个又一个路口,看到许多别致的老宅,有的老宅里还有人居住,有的已经残破只剩下门口的一副对联。这些对联的字写得真好看。</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也会在巷子里走岔路口,然后就偶遇到墙壁上灵动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巷子几乎很难有死路,或向左或向右总能找到出路,进到另一条巷子里去。这里的老宅和新建的房子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街巷。</p><p class="ql-block">古城里也有几处高宅大院,气宇轩昂的矗立在巷道里。想必老宅是代代传承下来的,让人好想进去开开眼呢!每栋房子的标配都是有个小院子,忽然明白我家的院子为什么招人嫉妒,因为这方小院子让人多了不少闲暇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你看燕子窝里伸出了好几只头,这些在城里应该很难再见到了吧!咿咿呀呀的叫唤,可把燕子妈妈累死了!</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发财树还会开花!让我萌生努力把家里那颗捡来的发财树养到开花的年龄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不曾想在众多人流跟赶集一般的巷子里,会有一个如此静谧的地方,它叫壶园,是清代名臣邓承修的故居。</p><p class="ql-block">邓承修,惠州淡水人。晚清名臣之一。为官清正中直,曾弹劾过李鸿章,因此后人称为“铁笔御史”;又因他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在任中法勘界钦差大臣时,寸土不让,不辱使命。又有“勘界名臣”的美誉。后辞官回乡,创建崇雅书院,回惠州主讲丰湖书院,育教人才。他的书法也对后世岭南书法有着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邓承修故居的旁边,也有一栋很大的旧宅,老宅平面成“7”字型,糅合了客家围屋和广府建筑的元素,它就是邓仲元将军的旧宅。</p><p class="ql-block">邓仲元7岁时随父亲定居淡水,跟邓承修做了邻居。他曾参与黄花岗起义,起兵淡水光复惠州。他创建粤军,率师援闽,是一位功绩卓著的辛亥元勋,在任粤军总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期间,培养出邓演达,叶挺,薛岳,张发奎,蔡廷锴一大批著名的将领,是民国名将。不幸在广州广九火车站遇刺殉难,先后被国共两党追认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老城里还有一座祖庙。始建于明朝神宗年间。后在清道光年间重修。被称为“淡水八景之一”。这里曾主持过500多人参加的群众聚会,成立东江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惠阳县第二区行政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巷出巷进,兜兜转转,最后回到闹市人群当中,买一份路边的小吃犒劳下自己。在节假日里不用经历与人摩肩接踵的窘态,不用排队去打卡所谓的热门景点,真是再好不过了。放假就是放松,而旅游的真谛,我认为并不是要去吃当地的美食,在当地的著名景点拍照留念。而是你去过这里,回来的你心灵得到升华。无论在哪里,了解一方的水土,感受一方的文化,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而不是对着照片说一句,这里我来过。</p><p class="ql-block">这个假期的收获,挺多,挺美,挺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