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经典

王榆焰

<p class="ql-block"> 喜欢在夜晚品读初中语文教材,每当游走在文字间,经典的气息便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走进这一篇篇经典,心情总随着内容而不断的变化着。阅读《背影》,眼里总含着感动,无论是父亲给朱自清买橘子的场景,还是结尾的那封信,恐怕那晶莹的泪光,不只是作者独有。阅读《散步》,心中总涌着温暖,文中,主人公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孩子,走向金黄田野的场景不正是简单而又奢侈的幸福吗?阅读《秋天的怀念》,手上总要拿一支笔,故事中一次次看花失约的背后,是可怜的母子虽饱经磨难,但内心却依旧坚强!每当在这时,总有感想,总会联想,于是写点什么便是常事!阅读《太空一日》,脸上总洋溢着自豪,无论是在太空中所听到的神秘敲击声,还是舷窗开裂的惊心动魄之归途,好奇之中总为杨利伟的镇定自若而敬佩!更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骄傲!当然还有杨绛笔下的《老王》,鲁迅眼中的《藤野先生》,《伟大的悲剧》里的斯科特,《登勃朗峰》下山时的车夫,他们或是诚信,或是正直,或是坚定,或是诙谐;屋门口,点灯时,冰原上,马车旁⋯⋯这些人物虽然处的环境不同,品质不同,但人性与人情之美一样,阅读时想要猜一猜情节的心思一样!</p><p class="ql-block"> 当夫妻、师生、翁媳、好友的作品同上语文书时,感觉语文顿时热闹了,更感觉课文真是个神奇的存在!端木蕻良与萧红夫妻,一个写下《土地的誓言》,一个写下《回忆鲁迅先生》,东北的夜晚与上海的黎明,家国情怀在血液中流淌。贺敬之与柯岩夫妻,一个创作《回延安》,一个创作《周总理,你在哪里》,追寻理想与不忘初心,责任如山,奉献到底。闻一多与臧克家师生,一个拍案而起,进行《最后一次讲演》;一个深情追忆,写出《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断》,激愤与平和,化作了对未来美好的期待。梁启超与林徽因翁媳,一个娓娓道来,说出《敬业与乐业》;一个妙手慧心,写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文章与诗歌,包含对人生与家庭的无限关爱。在这背后,是梁氏家族教育的巨大成功!还有叶圣陶与朱自清,两人交情颇深,互相影响。赏《苏州园林》,每当看到四个“讲究”,遥想景致之优美,可见作者观察之细致;品《春》,每当读到三个比喻,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可知写法之新奇,清新的文风,务实的态度,影响了千万的读者!</p><p class="ql-block"> 经典从来不因为时代的改变而过时,课本中的诗词古文值得反复阅读,联系生活阅读,一定会越读越有味!不用说劝慰朋友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不用说思家念亲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用说守望边塞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用说歌颂时节的“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说说看完《狂飙》后,读读蒲松龄笔下亦黠而又两毙的《狼》,相似之处十分明显,原来这个结局古人早已经料到了!说说遇到压力时,读读《记承天寺夜游》,念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无处安放的心灵或许能从历史深处获得一丝慰藉!说说放弃追求时,读读《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或许考虑再三,还是要重新振作!说说百无聊赖时,读读《北冥有鱼》,原来鲲鹏之志全靠庄子想象,但大鹏扶摇直上,穿过野马尘埃仍要脚踏实地!</p><p class="ql-block"> 读完语文书,佩服茅以升在《中国石拱桥》中层次分明、有条不紊的写法,思考吴伯箫在《灯笼》中多重叙事与主题的关系,琢磨《猫》中三妹的人物形象,慨叹《桃花源记》中可怜而又幸运刘子骥最后“寻病终”对文章的影响⋯⋯抬头看窗外,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再往远处看,灯火万家,星河一道,望着这星空,总觉得,这夜以及往后,也当有燎原的一把烈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