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村

水草

<p class="ql-block">谷雨过后天气暖和,趁着美好春日,到咱京西头“爨底下村”走走。爨底下村又叫“川底下村”,大约在门头沟斋堂那边儿,就凭他们村的名儿,就能有名气,大约距京城180里地吧。</p> <p class="ql-block">爨底下村的名气,那是国家级部位评委给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瞧瞧,皇上家的亲戚先知先觉,早就题好字了,这石头上刻的就是爱新觉罗启功的手书。</p> <p class="ql-block">“爨”</p><p class="ql-block">读音:cuan 读四声,</p><p class="ql-block">写法:興(兴繁体)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的居处。</p> <p class="ql-block">爨底下村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村中间有个财主大院是当间儿,整个村庄像孔雀开屏,坐南朝北,集落在山凹凹里。</p> <p class="ql-block">爨底下村人全姓韩。相传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原村在村西北头儿,后因山洪暴发,将整个村庄淹了。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走亲戚幸免遇难。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在现址立村,婚后生了三儿子,取名:韩福金、韩福银、韩福仓。</p> <p class="ql-block">大明正德年间,爨底下村的韩福金、韩福银、韩福仓三兄弟奉命自沿河城到爨里口守关,逐渐繁衍生息,慢慢的形成了韩氏家族居住地,爨底下村。</p> <p class="ql-block">再往后,韩氏家族,修建古驿道,通往张家口,保定,大同等地,逐渐发展成为过往商贾的重要落脚地,既而形成京西古道上又一个繁华的古道驿站。</p> <p class="ql-block">爨底下村,依山布置,建筑分布严谨和谐,变化有序。村里的民居,大都是灰瓦白墙,层层叠叠。据说现存有清代古民居70多套,均为四合院建筑。</p> <p class="ql-block">全村被一条长200米、高20米的弧形大墙,分成了村上、村下。村前又被一条长百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的最西头,明朝时为重要的军事通道,到了清朝又成为重要商道,来往商队在此歇脚,造就了日益兴盛的古民居村落。</p> <p class="ql-block">依照地形地貌的不同,宅院朝向也不同,形成了密集的山地立体布局。在有限的基地上,取得最大的立体空间的利用效益。</p> <p class="ql-block">通往村子高处的石头走廊。两边斑驳的墙面,用各色石头铺成的地面,形成了不同的几何图案,感觉像到了欧洲的老街。</p> <p class="ql-block">这“秀色韩川”大概是全村最豪华的院落,是财主大院的客栈招牌。财主大院位于全村中间地势最高的地方。有前后两个院,前院又套着有东、中、西三个小垮,构成一个大四合院。财主大院的餐厅在二层,还有个露台可以抽烟。露台餐厅装饰精美,饭菜可口。他家的垮炖鱼、香椿炒鸡蛋、小鸡炖蘑菇外加上现烙的葱花饼,还是值得贡献点银子的。</p> <p class="ql-block">财主大院的垮炖鱼,远远的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大婶说炖的好吃香酥入味,鱼刺都可以吃了补钙。猜猜多少钱一条?告诉您吧:35元人民币,吃吧,就当不用到医院开汤臣倍健保健药了。</p> <p class="ql-block">这小山村的深宅大院,多讲究。“紫气东来”!在古代,书香门第的大门会挂上“紫气东来”的牌匾,用作比喻吉祥高照,福气到来。说不定这正是老韩家出状元的门户呢。</p> <p class="ql-block">逐步向上,又见一出庭院。看看这圆形的围墙,围墙里面镶嵌的石头,是不是有一种到了,被烧毁的巴黎圣母院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爨底下的四合院与京城四合院相比非常有它的特色。正房、厢房、门大,小楼、中轴线,完全靠风水学里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细细观赏,在工艺上也讲究干磨细摆,磨砖对缝,真是很有讲究。</p> <p class="ql-block">来到爨底下村,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白色的梨花配上灰色的砖瓦,你会发现这里如同一幅古朴精美的明清民居画卷。</p> <p class="ql-block">这冉冉升起的炊烟,浓郁的柴火味在空气中弥散,这不正是民间的烟火气吗?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旧日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已经消逝,这里成为一个沉静幽美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炖鸡,炖鱼,乱炖,这上头可能是一家“炖”菜馆。这菜谱,灰瓦片做纸,黑油漆做墨,大粗原木料做桌,摆放在当街,还显得那么真实、古朴、和谐。</p> <p class="ql-block">呦,这不是咱河北姥姥家的扫炕笤帚吗?多少年前就是这样,笤帚散了,找块儿破布给缝上还能继续使好几年呢。</p> <p class="ql-block">锔锅,锔碗,锔大缸!小时候唱过的歌谣,但着实没见过锔大缸是啥样的,这回在爨底下村眼见为实了。据说这锔钉,可不一定是铁的,还有铜的,银的,这锔缸的师傅可是家传的手艺人,叫您试试,这就是“司马光砸缸”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缸大概是盛粮食的。到底是有没有“余粮”,这该问谁呀?</p> <p class="ql-block">别就认北京王府井的广告,看看爨底下村的广告“您和这里有一腿”本店已经销售烤羊腿39018只!货真价实,爱信不信,这和“淄博烧烤三件套”有一拼了。</p> <p class="ql-block">这老玉米串和香肠串,别信! 这是哪个电影摄制组,拍电视剧做布景用的。</p> <p class="ql-block">这又是另外一家二层露台上的餐厅,装饰的古香古色。据说只有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金蟾望月”。</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家漂亮的民宿。捎带着开发点奶茶,百香果茶,看看这广告:“这家要常来,谁来谁发财!”地上跑的小狗狗很可爱,还会抢镜头。</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南的一口古井。辘轳已经转不动了。</p> <p class="ql-block">爨底下村尊奉“天人合一”的传统自然观,注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土资源和生态条件。村民积极生产,引水修塘,随坡开田。</p> <p class="ql-block">这是爨底下村“四套班子”的行政最高机构所在地。人家还是“以民为先”,最高机构仍然负责收取快递,同时还是农商银行的“乡村便利店”。</p> <p class="ql-block">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的飘扬在爨底下村的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有评语写到:爨底下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公之于世,功莫大焉。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称赞这里是“古老邨落,民居精华”。</p><p class="ql-block">爨底下村的画卷,值得画家去描绘,值得作家去写作,值得我们去赞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