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四川游记(之五) 文/孟黎明

独一无二心有情

<p class="ql-block">阿妹俏来阿哥傻 羌族民歌</p> <p class="ql-block">5 羌族古城展雄姿</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羌族古城。没想到会有这么古朴典雅壮观。诺大的羌族广场是一个综合观光、休闲、集散区。它以“羌王官寨”建筑为背景,还原了羌民举行迎宾、集会、庆典的方式,是感受羌民隆重的迎宾、咂酒开坛、挂红、鸣炮、吹号等礼仪场面不同民俗表演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一脚踏入这个广场圣地,你一定会猛然住脚:无数苍老的巨石雕塑,高耸挺拨的群雕图腾羊造型,无不从千年的苍茫中踉跄走出,威严地排列在广场的四周,像无数刀光箭影厮杀的羌族勇士,烟尘满面地站立着,迎接远方游人的检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们团队还有幸同羌族部落最后一位酋长合影留念。广场的正面尽头,是无数个台阶延伸高坡上的古羌城。导游是一个健硕的中年妇女,身材魁梧,脸盘大,眉毛浓,眸子明,嗓门粗犷,明显带有羌族血统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沿石阶而上徐徐步入古羌城。抬头仰望——身着民族服装的妙龄女子塑像,手捧红色挂红,伫立在那里欢迎四方来客。台阶两边都立有“释比图经”的刻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导游给我们解释说:“‘释比’,在羌族中类似巫师那样的角色,是羌文化的传承者。释比的经典,往往成为羌民自愿遵从的民间法典”。我们细仔端祥“释比图经”《刷勒日》,全程约100幅,内容涉及羌民吃、穿、住、行、婚、丧、嫁、娶,是一部内蕴神秘文化色彩的“百科全书”。堪称民族文化瑰宝。也是羌族古城释比文化中最为绚丽,最为丰富,最具神秘色彩的一道靓丽风景线。</span></p> <p class="ql-block">她给我们讲解说:“古羌城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座落于茂县县城——凤仪镇,历史上为冉駹居地”。“羌族,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民族族姓记入甲骨文的民族,被喻为中华民族演进史上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即“炎黄子孙”。其余少部分西迁、南迁,与青海,四川,重庆等地的原住民融合,形成藏族、彝族以及今天的羌族。羌族与汉族、彝族、藏族等民族一样,都具有一部分炎帝部落血统,为兄弟民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导游进一步说:“今日的羌族,主要聚居地在我国西部地区,现有人口约32万左右。其中茂县是最大的羌族聚居区,这里的羌族人口占全国的30%以上,别看羌族人口少,它可是古代羌族中保留羌族族称最为传统文化的一支”。“古羌城占地3000余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原古羌城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损坏严重,为恢复古城原貌,保留古羌文化,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重建(由山西援建),2013年11月3日羌历新年举行开城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导游手指向北最高建筑比塔说,那是羌人的最高神——天神被供奉之地,羌人以三块白石供奉在屋顶,称为白石神。</p> <p class="ql-block">说话间已到古羌城,一座深红色园拱木大门足有20米高,上书“中国古羌城”五个红色醒目大字。门楼顶端,站立着几个身穿铠甲,手拿宝刀,扮成士兵模样的羌人,昂首站立,守护着这一方神圣重镇。</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一组蜡像制作的议事厅。只见正中央羌王正襟危坐,身穿羌族服饰,头戴狼皮帽,和其手下大臣正在议事,那蜡像栩栩如生,似乎把人带到那穿越远古的蛮荒时代。</p> <p class="ql-block">在铁匠铺,我们大开眼界,那时候羌人早已进入铁器时代,制作兵器用于战事,保护族人。古时羌人用的轿子、钱庄、灶房、马厩、土司房、土司卧室、标本制作的牦牛、战马,都令我们感到称奇兴叹,暗自被羌族人的聪明智慧所折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尤其是挂在墙上的羌笛,使我会立即想到王之涣那首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耳畔仿佛传来羌笛发出的那清脆高亢,带有悲凉、缠绵悱恻,哀婉动人悠长的魔魔笛音。霎时穿越时空,思绪突然回到那远古战云密布,车马喧腾,穷兵黩武,血流成河,杀戮不堪回首的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眼前即刻幻化出茫茫雪域高原,雄鹰展翅翱翔发出凌历的呼叫声,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部落之间酣战激烈的厮杀呐喊声、马嘶声、刀棒惨烈、火光四溅、风起云涌的铿锵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的千古绝唱壮阔景观。那是一个充满诡异,血腥,野蛮,苦涩的悲剧时代,我不由仰头发出长叹,庆幸人类回归文明。</p><p class="ql-block">“孟主任,走”。同游的王学明局长一句话,把我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回现实。我们随导游来到购物店——花儿纳吉牦牛角梳工厂店,这里的牛角梳,货真价实都是用牛角做的。</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为了支援灾区少数民族脱贫,过去扶贫把钱直接发给贫困地区,但把扶贫款消费完了,仍旧还是个穷。关键缺乏自身的‘造血能力’。现在扶贫换了新思路,注重培养‘造血动能’。我们羌族发展第三产业,开展各种旅游服务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服务获得合法收入,我们觉得活得有尊严”。</p><p class="ql-block">团队游人各自挑选了自己喜欢的牛角梳,服务员听说我们来自山西,还给我们打了折。她们说地震后山西援助茂县,对我们羌族人有恩,我们根据当地政策,也要回馈无私奉献的恩人。</p> <p class="ql-block">大伙听了这话,无不心里感觉温暖、舒坦,不约而同购买力骤然急剧上升。王学明局长夫人郝小爱,购买了几把牛角梳,仍意犹未尽,出店后又折回买了几把。她说来一次不容易,这牛角梳好,有益健康,回去给孩子们也带几把,让他们也倡导健康新生活。再说也是给羌族贫困人口献点爱心。她说着红扑扑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中国妇女善良的美德,在她的身上得到彰显。表演马上开始了,我们仰脸跷脚,挤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欣赏羌族特色表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只见羌王夫妇(土司夫妇)在嘹亮的号角声中闪亮登场。两队人马高举着红布往外狂呼奔走,这个名称叫“挂红”。是羌族人欢迎远方客人的最高礼仪,相当于藏民敬献哈达。</span></p> <p class="ql-block">“挂红”队伍前,有手执兵器士兵鸣鼓开道,台阶两边有模拟的篝火堆。待“挂红”队伍下到广场,羌王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欢迎四方来的客人到羌寨作客。欢迎仪式完毕,“挂红”的队伍由原路返回,那红布像火焰还高高悬着,在阳光的照射下,人面桃花相映红。继之各种羌族文艺萨朗表演纷纷亮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舞者手执羊皮鼓,欢快跳跃,舞姿优美,不时发出震天动地的呐喊声。看的游人心旌摇曳,眉翠含颦,靥红展笑,一张张嘴都乐的快扯到耳垂了。这天,适逢还有一户羌族人家举行隆重婚礼。音乐响起来,羌族助兴的姑娘小伙们唱着酒歌载歌载舞。新郎背着新娘围着篱火,左三圈右三圈跑,表示红红火火,好运连连!亲朋好友们狂欢为他们二位新人献上羌红。大巴缓缓离开羌族古城,车箱内游人仍喜滋滋浸润在那炽热、欢快、豪放的羌舞喜悦光中。大家纷纷交头接耳说:“真美啊,不虚此行”。大巴载着欢声笑语的游客,飞速穿过繁华的茂县大街,又朝着下一个神往的景区驰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孟黎明、1964年生于隰州,山西汾西县人,中共党员,曾在多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多部中长篇小说,作品屡获全国大奖,其长篇历史抗战小说《古刹枪声》改编电影《谍·莲花》2013年全国院线上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