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将军二三事

江南一庐

<p class="ql-block">巍巍大别山,红色土地,红军摇篮,走出英雄千千万,其中非常有代表性且令人敬仰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开国上将许世友。</span></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1906年2月2日-1985年10月22日),宗谱名许仕友,他自己改为“许士友”,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改“许士友”为“许世友”,从此许世友之名叫响在神州大地。他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今河南省新县许家洼),有许多世人喜爱的传奇故事:他喜欢酒,有“军中酒神”之称;入过少林寺,功夫非常了得;忠孝两全,去世后被中央特批“土葬”,等等。</p> <p class="ql-block">大别山干部学院在河南新县,恰好是许世友将军的故乡,因培训机缘,我们得以在现场教学中参观将军故里,加深了对将军的了解,将军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b>许世友将军确实8岁时在少林寺学武功,直到16岁离开。</b></p> <p class="ql-block">在许世友将军故里,我买了一本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代名将许世友》,里面说他根本没有去过少林寺,他的少林功夫是跟着一位叫林子金的师傅学的。林子金当时云游到许世友村庄,住在许世友家,教他少林武功,如此云云……</p> <p class="ql-block">但许世友的女儿许华山写的《父亲:还原真实的开国上将许世友》一书,里面明确记载了许世友当年在少林寺学武的经历。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钱均将军称少年时也曾投奔少林寺学习武功,是许世友的师弟,许世友因回家失手打死恶少而闯祸,按寺规不能留寺,最后真的是凭自己武功打出少林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自己在回忆录中也说:“我8岁开始到少林寺学武,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饭吃,要找个地方吃饱饭。”“这些年中,我学会了十八般兵器,也学过飞檐走壁,我下了苦功夫。自己觉得了不起,称得起英雄好汉,将来要打尽人间不平事。”由此可见,许世友在少林寺学过武功应是不争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b>许世友将军非常孝母,是忠孝两全的代表。</b></p> <p class="ql-block">孝道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所谓“百善孝为先”。许世友的母亲李心心(1884-1965),是一位淳朴忠厚,吃苦耐劳的大别山区劳动妇女,1901年与许存仁结婚,二人育有7个子女,许世友是其三子。许世友年幼时父亲去世,自8岁进少林寺,18岁后投军,后参加红军,一直在外投身革命,中间与母亲聚少离多。1949年11月,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把母亲接到济南居住,但他母亲不适应城里生活,住了半个月就回老家。1958年秋,许世友想家心切,请假回乡探母。到家后看到院门关着,他知道母亲可能又外出劳动了,就沿着记忆中的小路去寻找母亲。夕阳下,他远远看到母亲背着一捆柴火,蹒跚着从山道中走来。他急忙迎上几步,扑通一下跪在母亲面前,泪流满面喊道:“娘,不孝的儿子回来看您了!”这一跪真是感天动地,令人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既铁血丹心,也有侠骨柔肠,“活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尽忠,死后尽孝”,是许世友将军的人生信条。1956</span>年,中央倡议实行火葬,几乎所有的领导人都在倡议书上签了字,许世友却拒绝签字。他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恳求能够死后不火化,只希望能够土葬。他生前为了国家和人民尽忠,一直在外,不曾好好奉养过老母亲,只希望以后能够回到家乡,即使死了后也想埋在母亲的身边,在地下尽孝。毛主席和邓小平相继批准了他的请求。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因病去世,王震受邓小平委托,出席追悼会时评价许世友用了7个“特殊”,解释了中央为什么同意他实行土葬:贡献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人物特殊,他还具有特殊许可证,这是特殊的特殊。许世友将军的大爱大孝将流芳千古!</p> <p class="ql-block"><b>许世友将军并非大老粗,而是善于学习喜欢读书。</b></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小时候因为家穷,只读过一年私塾,但在后来的革命岁月里,他喜欢读古典文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西游记》。毛泽东主席曾经送他一套《红楼梦》,要求他读五遍,但据他女儿许华山说,许世友看过两遍。</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台州市,椒江区枫山烈士陵园中,立着一座纪念碑,碑的一面是张爱萍将军的题词,另一面刻着许世友将军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词作《浪淘沙·解放一江山岛》:“碧浪万千重,多少英雄。当年小试海陆空。愁岛荒山今胜地,万紫千红。立石志奇功,壮志长虹。怒看海峡走蛇虫。誓扫妖氛还国土,金马台澎!”这首词气势磅礴,令人击节赞叹,试问有几个文人能写出来?这气势,这胸襟,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也只有身经百战的老将才配作这首词!</p> <p class="ql-block">除了这首词,许世友将军还作过不少诗。我在他故里的廉政文化走廊里,看到这首《百万子弟唱大风》诗,这是他戎马一生的写照,由衷地歌领了领袖和人民子弟兵。</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将军的书法和家书,虽说不上字有多好,文有多韬,但武略将军绝非大老粗。其实,这些跟他的丰功伟绩相比,都已不那么重要了,他的英名已久久回响在大别山中,人格魅力已镌刻在人民群众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