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史家大院里的老四媳妇,按老话说是没有什么发言权。好在现在是人人讲平等的时代不仅可以发言,还可以当家做主,更何况我的福气和运气好的不得了,遇到了有亲有爱人人羡慕的大家庭。老有所养兄弟情深子孙满堂成为史家家族的一大特点。</p><p class="ql-block"> 在史家一晃25年,首次感慨一下,也是对全家人的一种感激,对于老年人的一种怀念,同龄人的一种感恩,后一辈人的一种激励,希望史家大院所有美好环环相扣所有期许如约而至。</p><p class="ql-block"> 与史家大院第一次结缘是1991年,至今整整30年了。十八九岁的我们还只是个学生,就是那年四叔考入大学,作为同学与王志友一起被请来吃饭。从此开始了八年抗战级的恋爱路程。我们由同学到婚纱,风风雨雨跌跌撞撞,很多事情都成为生活的熔化剂百炼成钢。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史家大院门口的长胡同,给予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门口像蒲松龄笔下聊斋故事里的原形,到处都是荆棘和破树,特别有一堵泥墙,一座破屋,二十米内几乎都是杂草,对于那堵泥墙,我还特意摸了摸,感觉为啥泥墙会不倒呢。进入史家大院,也是泥过间,虽然有了水泥院子,但是四合院的格局以及三明两暗的老式房屋,还是令人难以忘怀的。那黑色的小瓦,以及屋檐的雕花,南屋的木格子窗户,大概现在四十岁左右的史家人应该记忆犹新吧。小徐,小王,小沙你们这一代媳妇印象不会深了,有点遗憾哈。但是孙子们应该比我印象深,我第一次来,志远才五六岁的样子吧,小脸红扑扑的,腼腆的很,话还说不清楚,但是就是喜欢跟着我到处跑。史家妈妈也就是后来的婆婆,包了饺子给我们吃,第一次看见易拉罐啤酒,虽然没喝,也不会喝酒,但是记忆非常深刻,这家人家和我们家起码是不一样的。我们家也就是爷爷奶奶每顿喝点地瓜干白酒吧。那时候几乎不见啤酒,想不到人家家喝易拉罐。也没有感觉历经八年后,我会嫁入史家,成为史家大院老四媳妇。缘分这东西还真是奇怪,真的不是谁说了算的,就那么来了。</p><p class="ql-block"> 结婚的时候,哥哥嫂子们都来帮忙,侄子侄女们也跟着乐呵。那时候公公婆婆尚在,虽然公公已经血栓了,但是起码还是一个给家里挣钱的主力。但是更值得记住就是内蒙小姐姐,正好回来了,帮着张罗了五六天,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就是这几天,奠定了我们以后多年的友情亲情,以及勤飞后来的加入,让史家大院里多了更浓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98年随着大正的到来,我们的日子多了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全家人对于大正的喜欢与日俱增,时至今日,依然都爱他如初。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有这样的大家庭的厚爱,确实是他一生都用不完的福气。大正从小就很自豪在史家大院里,他有三个爷爷,三个奶奶,三个大爷三个大娘,三个哥哥三个姐姐,后来自己六岁的时候还知道厦门有三个姑姑三个姑父。。。总之,就是这样的大家庭,让孩子从心里感受到与当代独生子女不一样,他更需要学会敬老,学会分享,学会感恩。也是这一年10月30号,四叔迎来了人生最珍贵的第二次生命,那些等待与期盼的日子,在我心里是最神圣的日子。虽然在许多人看来,那是我们最灰暗的日子,但在我心里,那是最能看见曙光的日子。好像每一天都即将有最幸福最激动的好消息就要到来。也就是因为心里有阳光,处处都是暖意和晴朗。一边是吃奶的孩子,一边是等待与期待,每个人都要珍惜今天的健康和美好的生活,好好经营,互相理解和尊重,把生活过成该有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99.11.19,是我们史家大院都应该记住的日子,就是这一天,公公离开了史家大院,我的记忆里没有他促膝长谈的样子,没有他为全家人遮风挡雨的样子,更没有他走南闯北的样子。。。四年的病情让老人失去了生活质量,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失去了尊严,除了吃药打针,上医院住院,就是一天天的坐在院子里,生活不能自理。。。公公给我留下的就是断断续续的发声,要琢磨才知道的表达,几乎每天都自己不知道怎么了就是往外走,说要回家。。。可能头脑里就留下了在工作单位,家里有老婆和一大堆孩子,需要他照顾吧。。。我们要一次次的往家拉他,他还生气,还有很大的力气往外挣,但是他的脸上依然有慈祥的笑容,依然看见大正会拍着腿,意思是让孙子坐在他的腿上。血缘是骗不了人的,公公很多时候是糊涂的,但是他竟然认识这个缘分最浅的孙子,这也使我更加尊敬他。</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是婆婆一个人与史家大院所有人相处的18年。婆婆是个头脑清醒,又意识超前的人。虽然婆婆不挣钱,但是她不用四个儿子养着,就是每个月那么几百块钱,掂量着花,也算是农村手头比较宽裕的了。公公去世后婆婆跟着我们住了八年,后来在别人的话里话外的,婆婆就选择就冬天来城里了,我们就周末回家看她和全家一起吃饭,这样的时间持续有十年。十年,看似很长,其实不过弹指一挥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婆婆在八十岁的时候查出胃癌,那年11月28日,婆婆做了手术,从鬼门关爬出来后,婆婆更加珍惜生活,也和媳妇们相处的更好了。还给孙媳妇和孙女们出主意,如何更好的生活。用三嫂的话来说就是,这老太太够有福了,还跟潮流。婆婆于2016年辞世,享年86岁,对此我非常难过,因为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每周去一次,再也没有一个人,因为我监考不能休息连续上班,在家哭着问,小路啥时候回来。。。那些不堪的生活记忆都突然消失了,留在记忆里的都是温暖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的想法错了。三个嫂子依然像以前一样,按时招呼我回家,按时招呼我们吃饭,全家依然能凑在一起,只是地点变了,我由原来的一个家变成了三个家。过年过节都是吃了这家吃那家,每次都是吃到撑。每次朋友圈的人看了都羡慕的不得了,说能遇到这样的一个妯娌就是三辈子烧高香,我遇到这样的三个妯娌,三个侄媳妇,那是做梦都能笑醒了的。</p><p class="ql-block"> 大哥大嫂虽然在这些年里,经历了最多的孩子结婚,生孩子,买房买车,以及大哥大嫂自己的手术等事情,但是他们的坚强,忍耐和宽容,使一家九口的日子红红火火的。一家变三家,开枝散叶,两个媳妇和家人们相处得看不出是女儿还是媳妇,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大事小情把全家人凝聚在一起。一起抗压力,一起追幸福。大侄子志伟在2000年结婚,那时候物质和生活还不是很好,但是一切都是慢慢开始变好的时候,应该是第二年我就当了奶奶了吧,孩子出生时第一个抱她的人就是我。佳宁这个名字也是我给起的,因为我希望史家大院越来越好,全家宁静平安幸福,志伟和建华也是很努力,第一个在烟台买上房子。那时候能够买楼,真的是眼光够好呢,有了自己的小家,美好生活也就开始了。接二连三的喜事就这样开始了。老二志朋17岁就去了轮胎厂,至今也应该是二十五年了吧,史家大院的最帅的青年,现在也是不惑之年了,有福之人不用忙,志朋娶了个能干的媳妇,料理打算那也是一等一的。两个女儿的家庭是现在一等家庭的标准,人家就是照着样子生的。买房买车,让志朋外出柳州工作,一干就是七八年,其中自己在家带孩子,后来又上班,处处事事都要靠自己,真的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老大家的佳宁马上高三了,也是需要拼搏的一年,人生能有几回博,相信孩子们会以姑姑为榜样,书中自有黄金屋,凡凡马上高二了,也是人生的分水岭,坚持就是胜利,孩子们加油吧。也为咱家这些小弟小妹们树个榜样,考上自己的理想大学,完成自己的心愿。小果果小嘴天天抹了蜜儿似的,聪明又可爱,前途无量。</p><p class="ql-block"> 二嫂二哥是史家大院里最能干的一对。一对儿女组成一个好字,在兄弟四个中,唯一有儿有女的一对。真的是家中典范。二哥二嫂心地善良,宽以待人,面对困难的时候,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二哥喜欢喝酒,二嫂为此与二哥一直在抗争,可能有了这样的对抗赛,生活更有意思了吧。二哥二嫂为此四十多年坚持斗争,真的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吧!也是生活一种情趣吧,为酒斗,其乐无穷。不过讲真,二哥为了身体健康,千万别在贪杯了哦。二哥二嫂家的大女儿已经也是两个女儿的妈妈了,而且现在过着平稳的生活,天天乐呵呵的,没有什么烦心事,小曹是东北人中那些肯下功夫不惜力气的人,二嫂也就不用跟着操心了。志远和媳妇结婚几年,夫唱妇随,现在就等着有个小宝宝,让全家人跟着乐呵乐呵了。年轻人创业不易,需要自己做的事太多了,不过史家大院原来就是商贾之家,现在你能继承衣钵也会风生水起的,听说当年史家大院也是车水马龙,叱咤风云,更有甚者是自己印钞票,在十八横掌地界还可以流通,想必也是威望和信誉一等一的人家,更希望志远能够有前人的魄力,做一名富甲一方的人。</p><p class="ql-block"> 三哥是有头脑的人,虽然三嫂天天以褒贬的口吻评价三哥,但是三哥是最能挣钱的了,又是培养研究生的唯一一家,现在女儿在北京工作,对象也是研究生,又要读博士,可谓书香门第,让整个史家大院都为之骄傲。另外三哥三嫂全款买房买车,整理房子,这又是多高兴的事。三嫂是出了名的干净人,其实好多时候,这样高调只会让自己更加累,要学会爱自己,只有自己更好,才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去爱别人。生活中确实有些不如意的事,这都是生活的序曲,有阴就有晴,有低谷定会有高潮,小外甥是精神焕发的阳光帅哥,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羡慕的。生活中有高便有低,有好就会有不如意。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学会生活,学会苦中作乐。也便有了别人吃不了的苦,在过程中却是那样平淡的每天发生,我们只需要记住,好好经营认真历练,每一个人都是到人间来渡劫的,只要有所谓的苦就会有相应的甜。只是有的人活着太坚强,太善良,以至于老天爷都妒忌了,就要给你一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正是这种情况下,你才能知道更好的爱自己,让生活更美好。大侄女的坚韧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那样喜欢笑,爱美,爱生活的一个小女孩,竟然不善于经营自己的婚姻,怎么做都像种萝卜,挖坑又挖坑。。。太多的困难都把你埋在心里的声音埋没了,感觉你已经掉进了人生的最低谷。剩下的日子再也没有比现在更黑暗,更无助,更低谷的时期了,接下来就是每一天都走上坡路,每一天都有开心事,每一天都与朝阳对望,每天都是新的,期待你越来越好。特别提示的应该是博文,这个精神小伙,在三哥三嫂的帮助下茁壮成长。孩子是你最大的财富,相信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p><p class="ql-block"> 前面说到的外甥勤飞,虽然姓张,但自从06年正月突然到来,从此不再是内蒙人了。取了招远媳妇,定居招远,买了房,生了娃,也是史家大院的人了。本来小姐姐说勤飞很难管,最能闯祸,我没见到他,早已经头疼的不行了,可是小姐姐突然把他送回来,第一次见面,我的头疼病就好了。从心底里觉得,小姐姐这个妈只会当校长,只会教育其他人家的孩子。这样一个品行端正,态度认真的青年,她的评价里却充满了斥责,不满和做母亲的拳拳之心。一定是小大姑姐望子成龙心切,期待值过高,后来的日子里勤飞张波一直都在努力,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政庭在张波的教育和引导下,已经是随时随地都读书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后的日子里一定会更好。</p><p class="ql-block"> 最后说的是我们家。老四,虽然是家里最小的,但是他却当了那个万能胶。将史家大院紧紧的粘在了一起。四叔四爷的话最好使,大事小情都有他的参与,虽然年龄最小,现今也有五十挂零,正值人生好时节。他对大家庭的参与度百分百,谦让度千分千,热爱支持度万分万。从大哥的孩子结婚买房生子日常生活,他都尽己所能,从大哥生病治疗,接送他不远千里,亲力亲为。二哥家孩子的各种事情都有他的倾囊而出,为了上学工作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四叔是他感觉最该完成的使命。三哥三嫂一定不会忘记老四的各种日常。看似简单其实就是生活的烟火。在这个家里,作为四叔四爷的付出,比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付出要大很多。官正在一波三折的人生之路上,经历了很多,也是人生的一大财富。看着是平平淡淡,幸福美满,实际上孩子曾经的郁闷都是化茧成蝶的蜕变!以老四家的自称的我,在这个大家庭里想必也是真忙,一开始既要忙着活着,又要忙着融入。刚刚进入这个大家庭,史父半身不遂三年,史母一辈子的厉害,老四尿毒症晚期,结婚就是为了照顾好他们一家,这个定位给予的是付出所有。结婚第二天就踏上了看病的旅程,没有人知道去河南竟然不是蜜月旅行,而是求医问药。听说了哪里有偏方就到哪里去,一个月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永远不后悔自己选择,让我有了圆满幸福的稳固家庭。虽然过程中很艰难,但是日子也闪闪发光。 </p><p class="ql-block"> 史家大院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打理成了一面旗帜!只要想起来便是温暖的港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