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扬州(一)

xjj

<p class="ql-block">最近去了一趟扬州,眼下旅游很热的地方。还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形式,旅行社包酒店,一日三餐,来回接送,其余自己选择和安排,这也正是我喜欢的。</p><p class="ql-block">那么扬州如何游呢?给自己做个计划。</p><p class="ql-block">经典景点“瘦、大、个、何”是一定要去的,尽管以前去过。</p><p class="ql-block">东关街历史风貌区,有不少名人故居,还有许多扬州小园林,一定要探访几个。</p><p class="ql-block">扬州是大运河的第一城,有不少名胜古迹。瓜洲是运河上有名的古渡,新建成开放的大运河博物馆都尽量争取去一次。</p><p class="ql-block">很幸运,在实际不到三天的时间里,这些计划一一实现了,现以美篇的形式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4月21日中午到扬州,下午我就去了瘦西湖。</p><p class="ql-block">扬州我来过三次,但最近的一次在1993年,距今已经三十年了。</p><p class="ql-block">与前三次一样,游瘦西湖从大虹桥边的南门进。</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柳堤从南往北走去,瘦西湖说是湖,因狭而长,所以实际上是一河道。清乾隆时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已经是4月下旬了,尽管还刚刚进入农历三月,(那天是农历三月初二)但烟花三月的景致不再,这桃花是我看到的唯一还开着花的一枝。那白色的花是荼靡,“开到荼靡花事了”,快到了送春的时候了,但人们赏春的兴致却丝毫不减,公园里挤满了游人。</p> <p class="ql-block">过去就是小金山了,它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也是最高的地方,估计也就二十多米,实在不好意思说是山。我登了上去,想俯瞰那湖的景象,山太矮,树太高,视线被遮挡,有些遗憾。</p> <p class="ql-block">一条狭长的堤岸,伸入湖中,三面临水,成为半岛。半岛最前端有座黄色的建筑,很漂亮。原名吹台,因为乾隆在这里钓过鱼,就改名为钓台。钓台上有三个圆形的门,可以看到白塔和五亭桥,形成很好的框景,人太多,再说以前去过拍过,这次就不凑热闹了。从照片上看,亭内打卡拍照人不能太多,在外面排队等候。</p> <p class="ql-block">那白塔,是清乾隆年间按北京北海的⽩塔仿建的。砖⽯结构,⾼30余⽶。有传说:乾隆到瘦西湖,说这里像北京的北海,就是少一座白塔。扬州富有的盐商一夜之间用盐堆成了一座白塔。传说毕竟只是传说,盐如何堆成塔,还一夜之间?</p> <p class="ql-block">五亭桥原名莲花桥,是瘦西湖的标志之⼀,因为形状象⼀朵盛开的莲花,⼜称莲花桥。看看现在桥上的人流,知道现在扬州的旅游有多热。</p> <p class="ql-block">五亭桥的美是公认的,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p><p class="ql-block">我登上五亭桥,观看四周风光,那是瘦西湖风景最佳处。桥的屋檐上挂着风铃,那天风大,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一刻,眼和耳都得到了充分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叫凫庄,它位于五亭桥东侧,建于1921年,原是某乡绅的别墅。因在汀屿之上,似野鸭浮⽔,故名。凫庄构景最⼤特⾊是尽量取⼩,细巧玲珑。</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瘦西湖象⼀个婀娜多姿的窈窕淑⼥,那么五亭桥就象⼀朵五朵莲花组成的腰带紧束着瘦美⼈的腰肢,更显出她⽆⽐迷⼈的风姿。配上附近纤细的⽩塔,⼀横⼀竖、⼀⽩⼀彩,⽔中倒影涟漪,别具风采。</p> <p class="ql-block">接着向西走,到了二十四桥景区。“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二十四桥到底是二十四座桥还是一座桥?说一座桥的是有二十四个美女在桥上吹箫。这问题争论了一千多年,没有结果。</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廿四桥为一座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桥前有三折平桥连接,桥后是熙春台。这些都是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记得前三次游瘦西湖,都是南门进,北门出,北门出去就可以到大明寺,要走一段上坡路,当时年轻,一路快走,就到了蜀岗上的大明寺了。三十年过去,遥看那远处的栖灵塔,觉得路有点远(照片已经被长焦拉近了)。一查百度地图,指引的路线是从附近的西门出,步行1600米,也可乘游1路。当即决定乘车,二站路就到了大明寺前。当然错过了后来复建的“石壁流琮”和万花园等景点。</p><p class="ql-block">大明寺已经在眼前了。</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才恢复原名。</p><p class="ql-block">大明寺门口的几处题名,牌坊上的“灵栖遗址”,墙上录秦观诗句的“淮东第一观”,都是名人书写,书法珍品。特别“大明寺”三字是赵朴初集隋代《龙藏寺碑》而镌,字体古风流溢。</p> <p class="ql-block">大殿西侧,有“仙人旧馆”门额,入门即是有名的平山堂。</p><p class="ql-block">平山堂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来此凭吊,并在后面为欧阳建造了“谷林堂”。谷林堂取自苏东坡“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诗句。内有欧阳修石刻画像,供人凭吊。</p><p class="ql-block">扬州有幸,有两位才高八斗的大文豪先后作太守,称为“文章太守”。</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纪念堂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于1973年建成的。</p><p class="ql-block">鉴真东渡日本前,曾为大明寺住持。从唐天宝元年(742年)起,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至第六次东渡成功,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鉴真记念堂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共包括碑亭、长廊和纪念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七百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平山堂之西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西园。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1949年后又多次重修。今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有天下第五泉。据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所载,这里的泉水在当时被品评为天下第五。</p><p class="ql-block">泉旁有康熙的御碑亭,内有御碑三块。</p> <p class="ql-block">隋朝时,隋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该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称“栖灵寺”。唐朝时(843年),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后经僧人募化重建,但屡有圮废。现在的塔是上世纪90年代初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游了大半天,累了,时间也晚了。那旅行社为节约成本,酒店安排在江都,单程到市中心50分钟,好在车次很多,票价便宜,近20公里只要2元,就是牺牲了时间。</p><p class="ql-block">回酒店了,晚餐也过时间了,还好酒店隔壁有家“喜笼记”的餐厅,供应各种扬州点心,价廉物美,如蟹粉小笼,15元一客,四个,里面蟹黄不少,后来回上海我带了四客。</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就去东关街,它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现在复建了东关城门和东关古渡,眼下的东关古渡就一牌坊,其余就没有什么了。听说附近有游大运河的游船始发码头,时间紧,不打算乘游船了。</p> <p class="ql-block">东关街不仅仅是一条街,而是周围一大片街道巷陌,这里除有老字号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扬州最著名的园林个园,还有逸圃、馥园、汪氏小苑等扬州小园林,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琼花观等,以及许许多多的名人故居等。</p><p class="ql-block">细细游览东关历史文化风貌区,一整天都游览不完。</p> <p class="ql-block">琼花观和武当行宫。</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扬州是全国商业最繁华的城市,有“扬一益二”之称。后来几度沉浮,宋末明末的战火使它遭受巨大创伤。清代漕运盐业的发展,又一次使它兴旺,现在那些园林故居,都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清朝晚期,随着盐运漕运的衰落,扬州的地位逐渐下降,目前已沦落到三、四线城市了。从“扬一益二”数一数二的特大城市沦落下来,使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那清水砖墙围着的深宅大院里藏着精美绝伦的园林,更有着多少成败兴衰的故事,吸引着人们去探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