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O二三年四月二十八日,万源成都老促会召开了主题为《勿忘生态福地,关注和美万源》的座谈会。老促会的理亊和顾问参加了会议。万源市老促进会长吴会轩丶副会长廖文蓉同志专程来出席了会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成都万源老促会会长赵炳国同志主持会议。</p><p class="ql-block"> 老促会副秘书长苟朴同志介绍了特邀的几位万源藉在蓉工作的学者丶教授丶博士生。筹建老促会的科技学者咨询团队助力家乡建设是今天会议的议题。</p> <p class="ql-block"> 蒲志林简历:男,1963年4月生,四川省万源市人。中共党员,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p> <p class="ql-block">杨奎,交大博士、四川省蜀道集团乐资铜高速公路公司,高级工程师,建设管理方向。</p> <p class="ql-block">陈其兵,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专业风景园林。</p> <p class="ql-block"> 会上,首先请万源市老促会会长吴会轩同志介绍万源市在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万源市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扬长避短,在农丶林丶养殖丶种植丶供水丶交通和旅游等各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丰硕成果。到会同志听后十高兴和欣慰。</p> <p class="ql-block"> 座谈会上,老领导李隆春丶赵炳国丶刘林云丶蒋进丶刘明显丶颜怀炎、汤学全等同志丶廖文蓉副会长和商会会长王健先生都积极发言,对老促会以前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有的老领导年近八旬或已过九旬,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仍然关心家乡热爱万源的积极性不减。孟大川教授在发言中说,邀请万源籍的专家学者以科学的方法支持家乡建设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可以提高援助的质量和精度。同时,还是不要怱视这些老领导的建议,他们是家乡多年的父母官,熟悉万源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对桑梓有着深沉的感情和浓烈的厚爱,在数十年地方基层工作中有不少的教训和经验,提出的建议中肯细緻丶切合实际。老促会老领导和科技专家组成的助乡智囊团,是金玉佳配,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作出新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万源成都老促会副会长胡文登同志宣读了他与苟朴同志合作的建议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拟建万源成都老区建设促进会"专家顾问咨讯专业委员会″的建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源成都老区建设促进会:为了凝聚在蓉万源籍各界人土智慧、人力、财务,为建设家乡献计纳策,建议拟建万源成都老区建设促进会"专家顾问咨讯专业委员会,现将有关事项建议如下:</p><p class="ql-block">1、名称:万源成都老区建设促进会专家顾问咨讯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p><p class="ql-block">2、宗旨:凝聚力量,广纳贤才,资源共享,回馈家乡。</p><p class="ql-block">3、目的:为家乡乡村振兴建设,为产业布局把脉,为产业进乡村,产品出乡村赋能。为农民长期增收创造造血功能。</p><p class="ql-block">4、意义:调动在蓉万源籍各界人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性,把人脉资源转换成建设家乡的生力军。促进万源社会经济建设,为建设生态福地,和美万源贡献力量。5、人员组成:</p><p class="ql-block">(1)、在蓉万源籍大专院校教授和专家;</p><p class="ql-block">(2)、在蓉万源籍职场具有高学历成功人士;</p><p class="ql-block">(3)、离退休老干部;</p><p class="ql-block">(4)、在蓉万源籍商界成功人士。</p><p class="ql-block">6、活动地点:依托万源在蓉成功人土的会议室或会所、酒家。</p><p class="ql-block">7、活动时间:拟在每半年(暂定)举行一次。</p><p class="ql-block">8、活动经费,由老促会协调解决。</p><p class="ql-block">9、活动方法:</p><p class="ql-block">(1)议题设定,专题讨论,专人讲座,咨讯,解答,达成共识,形成文字,由秘书处报相关部门。</p><p class="ql-block">(2)、加强与万源市委、政府沟通,主动争取咨讯项目,请专家学者回万源调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反复论证,形成意见或建议报相关部门。</p><p class="ql-block">(3)、加强与省级和成都市级各部门的联系,为家乡争取资金及项目。</p><p class="ql-block">(4)、掌握相关信息,为在蓉万源籍企业家回万源投资兴业牵线搭桥。</p><p class="ql-block">(5)、利用相关资源,包装万源特色农产品走出万源,走向全国和全世界。</p><p class="ql-block">(6)、请专家到万源进行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和法律咨讯。</p><p class="ql-block">(7)、组织企业家在万源开展公益活动。关爱儿童和老人,组织企业产品捐助,企业得产品效应,儿童、老人得实惠。</p><p class="ql-block">(8)、组织各方力量,对家乡教育的关心和支持。</p><p class="ql-block">(9)、一年组织一次回家乡或其他地方考察、参观学习。以上仅是个人不成熟想法,抛砖引玉。</p><p class="ql-block"> 苟朴 胡文登</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荔枝古道这张文化名片是万源最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名片。</p><p class="ql-block"> 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 苟在江,万源市鹰背镇人,鹰背镇学校退休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若干,编著有《四川风景名胜诗词选注》、鹰背乡志》、《荔枝道探秘》。现为万源市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万源市收藏家协会主席,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特约专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打造万源市文化旅游“荔枝古道”这张名片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的</p><p class="ql-block"> 建 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苟在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踔厉奋发谋发展,砥砺前行谱新篇。认真打造文化旅游“荔枝古道”这张名片,全力以赴,争创天府旅游名县。</p><p class="ql-block"> 史著《唐国史补》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另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也记载:唐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为满足爱妻杨贵妃每天吃上新鲜荔枝,颁旨在涪州(今重庆的涪陵)建优质“荔枝园”,修整涪州到长安(今西安)的漫漫长途,从涪州置专驿,每天换人换马不换物,马不停蹄地接力快速传送新鲜荔枝,这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荔枝道”,关于这条历史上因唐代通过此道接子午道为杨贵妃运送荔枝而得名的古道,从此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2015—2016年,20余名全国知名专家先后两次对荔枝道进行了考证,确认了荔枝道的基本路线。根据史籍记载,荔枝道的主线是自涪陵(妃子园)──垫江──梁平──大竹──达县──宣汉──平昌县马鞍乡──进入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秦河乡、石窝乡、玉带乡、魏家乡)──通江县(龙凤乡、洪口乡、澌波乡)──再入万源市(竹峪镇、虹桥乡)──镇巴县渔渡镇──西乡县子午镇,进入子午道,翻越秦岭到达古城西安,全程10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人类的历史再丰富,也要有人去抢救和挖掘,人类的文化再多彩,也要有人去记录才行。文化的发展,遗产的保留,传统的弘扬,神奇被破解,始终应该需要我们去扎扎实实地工作。</p><p class="ql-block"> 认真打造万源市文化旅游“荔枝古道”这张名片,千年荔枝古道的被挖掘,许多村落、驿站的被连通,将对历史文化、名胜古物、风土人情、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推动新时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唐朝以后,历代王朝都将荔枝道作为通蜀的主要交通要道。明清时,荔枝道最为兴盛,川东(含渝西)商贾多由此道出入川,川陕交界处荔枝道沿线贸易集市兴盛一时,因为路途遥远艰辛,沿途也有许多歇脚的旅店,人称“幺店子”。交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资的通达,还有人口的集中、人员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还有经济、文化和人才的繁荣。古道三官场、烟霞山、太平坎、石窝场、大中坪古民居群,难以计数、耗资耗时巨大的山壁崖墓,还有内容丰富、雕刻精美的众多古墓群,乃至三国名相徐庶隐居万源花萼山、鹰背场鲜家一门三提督等,也正是荔枝古道千年繁华的直接佐证。</p><p class="ql-block"> 荔枝古道是人类自然史和文明史的物证,是人类共同的遗产,理应得到相应的保护、传承和膜拜!在荔枝古道沿途10多个县(市)中,万源段是里程最长、道路最艰险、景色最丰富、古遗存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区。沿途众多古路、古桥、古驿站、古村落、古墓葬、古摩崖石刻等文物资源,是研究古代交通文明史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荔枝古道万源段文物古迹众多,集中、连片、成线,集丰富性、多样性和唯一性于一身,令人震撼,感觉夸张!认真打造文化旅游“荔枝古道”这张名片,全力以赴,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是发展文化旅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荔枝道宣汉县段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荔枝道宣汉县段,起于宣汉县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经过隘口乡、止于马渡关镇,进入平昌县岩口乡境地。</p><p class="ql-block"> 一、大成乡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宣汉县大成乡大成寨为游览地。大成寨位于大成乡西面大成山,寨上古木参天,四五人合抱的檬子树和柏树随处可见,寨内有九包十三湾。山的上端为“海船寺”,原供如来佛、两边十八罗汉等,二座石狮保存完好。寨尾是“城隍庙”、“祖师殿”,现存石拱门;下殿庙堂供玄祖、观音等神像。</p><p class="ql-block"> 大成寨南门外20米远的石壁上,撰刻着一个斗大的“忍”字。它时刻警示着人们要和为贵、忍为上,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冲动是魔鬼。千万不要急躁,千万不可因小事酿成灾祸。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p><p class="ql-block"> 1933年,红四方面军陈昌浩率领的部队在达县大石桥交战后,退守到大成一带,红色大成寨红军以少胜多打击敌人的英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二)香炉山。香炉山位于宣汉县大城镇之西,双河镇之东,三桥乡之北。距离达州市40公里,宣汉县城22公里,主峰香炉山海拔1041米。毗邻“中国气都普光镇”,临近柳池工业园,方斗现代农业园区及方斗新农村综合体。</p><p class="ql-block"> 香炉山道教庙宇始建于大唐武德年间,公元621年,玄祖宫竣工后,唐高祖李渊亲书“第一洞天”御匾,并赐乌金香炉一座。香炉山,号称“第一洞天”福地,蜀东道教胜迹,“三教”文化经典集聚地。香炉山为游览地,风景秀丽,景色迷人。</p><p class="ql-block"> 二、隘口乡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宣汉县隘口乡银村有一棵宣汉县林业局挂牌保护的紫薇树,树龄160余年,树高15米,胸径约1米,树冠达100平方米,同一季节开出不同颜色的紫薇花,上端花朵红得似火,下端花朵粉如桃花,中间偶现如雪白花,成为远近闻名的奇树。</p> <p class="ql-block"> 三、马渡关镇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宣汉县马渡关镇是荔枝古道重要的驿站之一。该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川东民歌之乡,是《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的故乡。 2015年4月,马渡关镇坚持原生态理念和“修旧如旧”原则,修复荔枝古道4公里,修复置县时期羊肠古道6公里。率先运用荔枝古道遗产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打造西部自驾步游之乡、民歌之乡,争做世界遗产保护的示范!</p><p class="ql-block"> (二)马渡关镇浪洋寺摩崖造像。造像共23龛145尊,面积83.64平方米,分布在长9.2米、宽4.1米、厚2.2米的大青石壁四周,主要为唐代造像。浪洋寺摩崖造像还因有两尊男观音造像而闻名。造像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而两通刻于宋代的碑文题记,更是研究宋代书法艺术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三)马渡关石林。马渡关石林,包括“四山”和“四峡谷”。老妪石、望郎石、灵猫石、青蛙石、锣鼓石、关刀石、花轿石,石中有林,林中有石,石头长树,石头开花。马渡关林壑优美,植被繁茂,石林千奇百怪,象形会意,栩栩如生,荔枝古道蜿蜒于峡谷山梁。 (四)马渡民歌。马渡是达州乃至川东民歌的重要发源地,川东民歌400首,马渡关占200余首。马渡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川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川东民歌之乡,是“世界十大民歌”《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故乡、中国四大民歌《苏二姐》发源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荔枝道平昌县段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荔枝道平昌县段,起于宣汉县马渡关镇与平昌县岩口乡交界的沙溪河西岸,止于平昌县马鞍乡中营村三组与万源市鹰背乡瓦子坪村交界的鸡公寨。经平昌县岩口乡和马鞍乡境地,从南至北、由低到高,长约35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岩口乡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岩口乡位于四川省平昌县东部,距县城68公里。境内有“文笔山石塔”和“四洞一山一树一墓”,构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马渡关场、新场、岩口老场近在咫尺,古道贯通三场,人称“五里三场”。岩口乡老场悬崖间“之”字形荔枝道顶端石壁上至今还保留着“永安坪”三个大字,为清道光七年(1827)任巴州知州的陆成本题写。</p><p class="ql-block"> 张安墓位于平昌县岩口乡老君村,坐西北朝东南,为张安及夫人章氏、何氏合葬墓。此墓规模较大,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马鞍乡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鞍乡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东北部,距县城75公里。境内鹅鼻寺、城隍庙、鸡公寺、南杆寺等名胜古迹。马鞍乡被省、市、县誉为“畜牧产业大乡”、“烟叶生产大乡”、“药材基地协会乡”。 </p><p class="ql-block"> 马鞍乡曾经是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斗过的地方,是原济南军区政委、副司令员李勃将军的故乡,是红色革命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一)鹅鼻寺。鹅鼻寺位于平昌县马鞍乡白岩村四组,是一座五进堂的古老寺庙,因山势形同基部高而前端修长缓平的天鹅之鼻梁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鹅鼻寺正对面下方的十字路口,有一座土地庙。荔枝古道从鹅鼻寺右侧经过,旁边有一株高大的古柏树。</p><p class="ql-block"> 《(民国)巴中县志》第四编《志余下(目三)·拾遗》:“鹅鼻寺,在县东三百里城隍庙场,系明龙吟院遗址。清提督张必禄添修,题有‘五百多一’四字额,书法秀润。”</p><p class="ql-block"> (2)城隍庙。平昌县马鞍乡,旧名城隍庙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大垭口(今万源市鹰背乡大垭口村)人苟大贤在南京做官(其墓在今平昌县马鞍乡白坪村二社境内),曾经在供奉有泥塑城隍神的庙里秉公执法。苟大贤清正廉洁,告老还乡后在此建城隍庙。 (三)鸡公寨。鸡公寨位于平昌县马鞍乡最北端,海拔1189米,该乡最高峰。</p><p class="ql-block"> 鸡公寨也是“一脚踏三县”的地方──左边万源辖地、右边宣汉辖地、前面平昌辖地。古道从悬崖边经过,在崖边用大石条砌了长长的护栏,人称“拦马墙”,据说是当年为防止马匹受惊失蹄坠崖而修建的。此处的关墙也保存较好,左边拦马墙和右边石壁上深深的弯槽,据说是当年闩门杠用的,叫做门杠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章荔枝道万源段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鹰背镇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鹰背镇位于四川省万源市的西南面,距万源市城区121公里。万源最高蜂桶乡老君山,海拔2412.9米;最低鹰背镇万家院,海拔355.7米。鹰背镇是“一脚踏三县”的交汇之地,有“听三县犬吠闻六乡鸡鸣”之谈。达州境内的荔枝古道,在万源境内的路程最长,在鹰背镇一带遗迹最多,最为完好。鸡公寨保存有用大石条砌成的“拦马墙”,竹筒沟的“饮马槽”、“荔枝庙”遗迹依然存在,化米梁的“荔枝道衙门营盘”和“饮马槽”保存完整,苟家河保存有独具特色的“荔枝道四保险桥”,紫马坎有“白马变紫马腾空飞过龙王桥和马板滩运送荔枝”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瓦子坪村自1976年以来曾经5次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说明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人类生活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这里有各种规格的崖墓、悬棺和蛮子坟,有与巴中南龛风格相似的佛龛,有疑是隋唐的一龛双窟18尊摩崖造像,有传说中的48进地宫,有保存完好的佛塔和字库塔,有长达312字的“天下第一长墓联”。</p><p class="ql-block"> 鹰背镇有优美的山歌、动听的唢呐、忍俊不禁的狮子龙灯,有高深莫测的本土文化,有美轮美奂的明清民居,有古建筑壁画,有千年樱花树。</p><p class="ql-block"> (一)红三十军政治部任斋公遗址。红三十军政治部任斋公遗址,地址在今万源市鹰背镇瓦子坪村任斋公组坎上院子原苟文言老屋。红三十军政治部任斋公遗址,今存红军当年用过的军号、钢叉、长矛、砍刀。还有红军当年磨刀的石条、石碾子、石碓窝等物。 </p><p class="ql-block"> (二)北垭寺红三十军政治部遗址,地址在今万源市鹰背乡蒙学堂村1组松树岒院子里,曾有红军当年用过的石雕双狮砚台一方。</p><p class="ql-block"> (三)红三十军射击比赛场遗址,地址在今万源市鹰背乡蒙学堂村1组北垭寺。北垭寺原名北垭场,又叫五木坎。</p><p class="ql-block"> (四)三丛山寺,位于万源市鹰背乡鹰背村、大垭口村和瓦子坪村接壤处的三丛山。三丛山中部山腰的写字岩,洞内还残留着石碾、石磨、石水缸等物,洞顶有石刻碑记</p> <p class="ql-block"> (五)一龛双窟18尊摩崖造像,在万源市鹰背乡鹰背村7组晏家塝一块农田边的巨石上,坐西朝东,开间2.3米,高2.2米,面积5.0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六)鹰背乡崖墓、悬棺和蛮子坟。万源市鹰背乡现存各种规格的石凿古墓洞500余座,悬棺20余挂,蛮子坟800余座。明代阁臣卫承芳的干爹苟淮的双层墓、明万历三年(1575年)的斋公墓、万历十三年(1585年)的李家墓群、清代的罗氏贞洁牌坊、武功寿藏墓和苟氏宗支墓,皆工程浩大,文物价值极高。</p><p class="ql-block"> (七)鹰背乡大板桥村“魁星点斗”摩崖题字。“魁星点斗”摩崖题字,位于万源市鹰背乡大板桥村境内。</p><p class="ql-block"> (八)鹰背乡荔枝道拦马墙、饮马槽和古界碑。在万源市鹰背乡瓦子坪村任斋公组竹筒沟荔枝古道旁边,发现一块刻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九月的摩崖石刻古界碑,明朝摩崖石刻古界碑成为唐朝荔枝道过境万源的新证据。竹筒沟荔枝道明朝摩崖石刻古界碑高65厘米,宽38厘米,共计89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庙垭乡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庙垭乡位于四川省万源市西南,距城区109公里。境内有荔枝古道、北宋嘉估寺、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红军标语、明清古墓群、古民居群等遗址。庙垭乡义庄坪村嘉佑寺,位于万源市庙垭乡义庄坪村,北宋年间初创鸿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秦河乡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河乡地处万源市西南方向,距城区90公里,东邻河口镇,西邻平昌县镇龙镇,南靠庙垭乡,北连石窝乡,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一)建筑“一品当朝”大院,位于万源市秦河乡三官场村,院落规模最大。“五世同堂”蒲延芳宅,位于秦河乡三官场村。该院落系穿斗式歇山顶木结构四合院,两百年左右历史,保存完好。库楼湾“朱椟明府”,位于秦河乡三官场村。9个四合院成片连在一起,均是清代建筑,有大型字库塔、11座精雕墓组成的豪华墓林、石桅杆、古牌匾等包围在院落四周。</p><p class="ql-block"> (二)古墓蒲永芳花山墓,位于秦河乡三官场村。有穿斗式歇山顶木结构瓦房以遮避风雨,彩绘亮丽,规模较大,百余工匠耗时三年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建成。蒲官芳蒲武元父子墓,位于秦河乡三官场村,两座墓列在一起,占地三百平米。朱椟明墓,位于秦河乡三官场村库楼湾。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成,系夫妇双人合葬土冢墓,冢前建三重檐石质仿木结构圆首碑楼,宽3米,高3米。蒲文元夫妇墓,位于秦河乡三官场村7组。清光绪三十一年建成,系夫妇双人合葬土冢墓,土冢5米,宽4米。</p><p class="ql-block"> (三)文星字库塔。秦河乡文星字库塔,位于秦河乡三官场村南1公里处的库楼湾。字库塔又叫惜字塔、敬字塔、字库楼,秦河乡三官场村库楼湾字库塔为朱氏家族共建,为的是鼓励后代用功读书,求取功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石窝镇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6年撤销石窝乡改置石窝镇,地处万源市西南部,距城区108公里,面积118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一)“紫云坪植茗灵园记”摩岩石刻“紫云坪植茗灵园记”摩岩石刻,位于万源市石窝镇古社坪村西北1公里处的苏家岩石壁上,阴刻楷书,刻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为国内唯一发现最早记述种茶的摩崖石刻,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沿距地面3.75米,石刻幅长2.36米,宽0.84米,共18行203字,从右至左竖行排列,标题为隶书,正文为楷书,阴刻。字径0.05米至0.08米,字距0.03米,行距0.07米。</p> <p class="ql-block">万源市石窝镇紫云坪植茗灵园记石刻。</p><p class="ql-block"> (二)金山寺。石窝金山寺原名金沙寺,因坐落于石窝镇小尖山下,旭日东升之时,朝阳映照寺院恰似佛光普照,遂更名为金山寺。金山寺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中坪乡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川省万源市中坪乡位于万源市西南部,中坪乡距万源市76公里。</p><p class="ql-block"> (一)历史名人张必禄被后世人誉为“四川抗英第一人”。张必禄,号寿轩,字培斋,先后任四川提督、云南提督、贵州提督,加太子太保,从一品,谥武壮,被后世人誉为“四川抗英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二)文物古迹。张必禄故居在今万源市中坪乡大中坪村排排田巴图鲁府。四合院朝门正对的正堂大门上方悬挂一木质金字匾额,上书“钦赐励勇巴图鲁府”。文峰塔位于张必禄在故居东南面山梁上,其用意在于培植家乡的文风。塔高七层,用青砖砌成,塔之础座刻有张必禄题诗及铭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玉带乡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玉带乡位于万源市的西南角,距城区114公里,面积77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一)解家大院,位于万源市玉带乡太平坎村风垭口太平坎,为民国四川省参议员解明德的故居,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玉带乡解家大院的“寿永春晖”寿匾,镌刻有“駱成驤印”四字朱印和“駱”字白印各一方。</p><p class="ql-block"> (二)九道拐“二百钱店子”,位于玉带乡下启山村的一个小山头,道路为石板铺筑。部分石板上仍留有小石窝,为过去行旅之人长期放背架子和打杵子留下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三)玉带乡中心小学校校园内,保存有一座余王氏节孝牌坊,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四)双斗石桅杆,位于玉带乡太平坎村张家大院。双斗石桅杆的石座高约1.5米,柱高五米有余,对称排列于张家四合院朝门口前。</p><p class="ql-block"> (五)玉带乡太平坎无量佛塔,坐落在原太平寺遗址附近,是为纪念远道来太平寺修行的主持本昌和尚师徒三人而建的,塔高约6米,共七层。</p><p class="ql-block"> 七、魏家乡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魏家乡位于万源市西部,距城区115公里。“檬柏联姻”自然景观在万源市魏家乡石坝村。一棵柏树与一棵檬子树生长在一起,当地人形象地把这两棵树叫作“夫妻树”,将这一自然景观取名为“檬柏联姻”或“檬柏成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竹峪乡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竹峪镇位于万源市西北部,距城区62公里,地处镇巴、通江和万源两省三县交界处。</p><p class="ql-block"> (一)包台山红色文化宝地。在1933年的竹峪关战役中,为红四方面军在此取得关键性胜利。</p><p class="ql-block"> (二)包台山庙宇。包台山共有五座庙宇,文昌宫、关爷殿、佛爷殿、玄爷殿、观音庵,庙宇巍峨,座向各异。</p><p class="ql-block"> (三)溶洞和天坑。竹峪镇东面有一座山叫太平山,该地中间有一个大坝,有大大小小100多个天坑。龙马寺溶洞位于竹峪镇西南5公里处,溶洞有上下两个入口,悬崖上的林木遮天避日。溶洞曲折幽深,支洞繁多,时有蝙蝠翩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九、虹桥乡文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虹桥乡位于万源市西北部,距城区57公里。东接陕西镇巴县仁村乡,南连水宁,北邻康乐,西抵竹峪,幅员面积77平方公里。井坝位于万源市虹桥乡河畔,距城区50公里,由极具巴山民居特色的三合院连片组成,始建于300年前康熙年间,是典型的巴山农舍屋宇,房屋均为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建筑,穿斗式承重体,柱间采用夹板墙和竹芭壁组成混合墙,正房和厢房设有走廊,房屋之间内部均有通门,堂屋设有大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章 荔枝道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耕耘畜养绵延了数千年,华夏民族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化。</p><p class="ql-block"> 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能忘却历史记忆、丢弃传统文化的,记忆农耕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寻找我们生活的根。</p><p class="ql-block"> 荔枝道不能少了绿色视觉下独具魅力的达州农耕文化。</p><p class="ql-block"> 几千年来,见证当年城市的繁华形成的粉墙黛瓦、吊脚楼、石板街风格已经荡然无存。过去,在农村常见的石碾、石磨、石水缸、石磉墩等传统农耕文化物品,还有所保留!</p><p class="ql-block"> 收集、保护、展览传统生产农具和生活用具,如:石碾、石磨、石磉墩、石水缸、石臼、石砚、犁铧、背夹、打杵、风车、水车、纺车等等传统的农耕用具,用来讲述和展示达州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历程。</p><p class="ql-block"> 为此,要善于把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提取出来,并将其精华融入到新农村建设。推动达州农耕文化绿色发展,不断丰富荔枝道旅游内涵。</p><p class="ql-block"> 认真打造万源市文化旅游“荔枝古道”这张名片,全力以赴,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始终应该需要去扎扎实实地工作。千年荔枝古道的被挖掘打造,许多村落、驿站的被连通,将对历史文化、名胜古物、风土人情、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推动新时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7日</p> <p class="ql-block">摄影 郭开阳 唐功寿</p><p class="ql-block">撰文 唐功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