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吕仙祠,又称为卢生庙,位于邯郸市6.8公里的黄粱梦镇,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和保存状况完好道观之一。始建于北宋时期,依据唐代沈既济传奇《枕头记》而建。是华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千年古观,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黄粱美梦”!</p> <p class="ql-block"> 吕仙祠,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祠内建有:八卦亭、钟离殿、吕祖殿、左右钟鼓楼、卢生殿构成,两侧为东王母殿和西王母殿。</p> <p class="ql-block"> 吕仙祠蓬莱仙境碑刻广场。</p> <p class="ql-block"> “蓬莱仙境”碑刻相传为吕洞宾所写,明代重修黄粱梦吕仙祠时,为烘托古观气势,在此建照壁,并留下四块青石板,准备请高手题字后镶嵌在壁上。谁知来了个叫花子在祠中闲逛至南墙下,顺手抄起扫帚,蘸着讨饭桶中的剩菜汤就在青石板上划拉开来。监工看到后把他赶跑了。用清水冲刷,照壁上却显出“蓬莱仙”三个大字。吕洞宾又名“蓬莱仙”原来是吕洞宾显圣送字,但四块石板只写了三个字。到清乾隆年间,乾隆帝下江南在古祠小憩,看到“蓬莱仙”三字甚感不解,听了道士们的讲述后,乾隆苦思最后补上了个“境”字。</p> <p class="ql-block"> 吕仙祠正门匾“泽沛苍生”由欧阳中石教授书写,其寓意“恩惠遍及到众多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八仙殿,大殿里供奉着八仙:汉钟离、铁拐李、曹国舅、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p> <p class="ql-block"> 荷花池中央建有一座八角亭,亭子八角每一角勾画八个神仙得道传说。</p> <p class="ql-block"> 吕仙祠子午门</p> <p class="ql-block"> 吕仙祠西殿,相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慈禧回銮途经吕仙祠,其总管太监李莲英进言称这里有一道士算卦十分灵验,于是慈禧太后一行便进驻行宫,到吕祖殿上香。</p> <p class="ql-block"> 八仙之一汉钟离,原本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自号全国都散汉。有的人说,因为他自称自己生于汉朝,人们这才叫他“汉朝的钟离先生”,慢慢的就叫成了“汉钟离”。汉钟离,本是太上老君看八卦炉的童子。下凡后,转为将军,后又得东华的点化,才飞升成仙。</p> <p class="ql-block"> 吕祖殿——吕仙祠主殿,殿内塑吕洞宾和童子像,两壁嵌题咏刻石5块。殿前有拜殿和月台,两侧为东王母殿和西王公殿。</p><p class="ql-block">此殿供奉的是吕洞宾,相传唐代山西永乐县有位书生,名叫吕岩,字洞宾。中进士时,年已六十四岁。这一年,闲游来到长安,在客栈中遇到神仙钟离权。钟离权一见吕岩,便知是可以造就的仙才,所以想法点化他。吕洞宾一经点化,便大彻大悟愿跟钟离权学道,钟离权却推托说“你仙骨没长全,志行未能坚定,想要超越俗世,还须重新投生再过几辈子。”说完飘然离去,吕洞宾却不气馁,辞官隐居学道。钟离权十试吕洞宾终于收其为徒渡其成仙。</p> <p class="ql-block"> 吕仙祠为何供奉汉钟离和吕洞宾,那是因为汉钟离点化了吕洞宾成仙,而吕洞宾又度化卢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殿前有两颗松柏,据传说此树龄500年,一棵长势良好,另一棵树头枯死,开花结实正常,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好。相传,东边这棵古柏是吕洞宾的拴马桩,证据就是树下方有一条深陷痕迹。如果取一条麻绳蘸上水,绕树一周,留下水印则与凹痕完全相符,所以人们都称这棵古柏为仙树,认为树皮可医治百病,以至每到过庙会时,方圆几百里的香客们都要云集于此,朝拜后扒块树皮回去熬汤喝。</p> <p class="ql-block"> 唐开元年间,道士吕洞宾成仙后,变化成一长者云游天下。在邯郸道上的一家客店里,遇见了骑毛驴上京赶考的穷书生卢生。</p><p class="ql-block"> 卢生向吕翁讲述自己屡考不中,花光家中积蓄,穷困潦倒对前途颇感失望,说话间由于心情不佳昏昏欲睡。吕翁见状,便拿出一个两头有窍的青瓷枕,说:“你先睡一觉吧”。此时,店主正煮黄米饭。卢生接过青瓷枕,很快进入梦乡。</p><p class="ql-block"> 相传是卢生遇神仙,做黄梁美梦的地方,黄梁梦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个枕头十分特别,不是布做的,而是定窑烧制的青瓷枕。中间空,两头透天,玲珑剔透,晶莹闪光。卢生躺在床上,把枕头垫在头下,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p> <p class="ql-block"> 他面前忽然出现了一座红墙绿瓦的大庭院。几个月后,卢生娶了一位姓崔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一天,崔小姐对卢生说:“今年适逢大比,何不进京应试,求个功名?”卢生饮完一杯酒说:“现在应试,如果没有门路,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p><p class="ql-block"> 崔小姐笑道:“我家有几门亲戚都在朝中做官,到了长安,只需递上一张名片,事情就好办了。”</p><p class="ql-block"> 卢生告别妻子,带了很多钱来到京城,一下成了京城名人。考试完毕,玄宗亲自看了卢生的试卷后,龙颜大悦,点了他个头名状元,封卢生为翰林学士兼知制诰。</p> <p class="ql-block"> 卢生回到家,朝廷钦差飞马赶来:“圣旨下!命翰林学士卢生为陕州刺史,兼办河务,即刻启程。”</p><p class="ql-block"> 陕州是长安与洛阳之间的交通要道,卢生来到后,就下令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开一条运河。运河开通,陕州百姓得到便利,刻石立碑颂扬他的功德。</p><p class="ql-block"> 大唐西边的吐蕃日渐强大,企图吞并河西。玄宗便封卢生为御史中丞兼河西陇右节度使,征西大将军。卢生领军大破敌军,收复了九百多里的土地。皇帝升为御史大夫吏部侍郎。当朝宰相就很嫉妒他,不断造谣中伤。结果,卢生被贬为端州刺史。三年后,又被调回京城,不久升任宰相。忽有一天门外来了一队人马,要捉拿相爷。说卢生与边将勾结,图谋造反,立刻押赴刑场!”原来是前宰相嫉妒他的功劳,在皇帝面前诬陷他。刑场上,眼看大刀就要砍下,忽听有人喊道:“圣旨到,刀下留人!”来人展开圣旨念道:“卢生罪当万死,朕念其功高,免其一死,流放驩州。”几年后,皇帝发觉卢生是冤枉的,便降旨驩州,命他为中书令。</p> <p class="ql-block"> 卢生回到朝廷,晋封为赵国公。后来,卢生渐渐老去,屡次告老,皇帝都不允许。不久,卢生病危,临终前,给皇帝上书:“臣本是山东一个读书人,偶然被圣上发现,骤登高位,现在八十多岁,将与世告别,感谢皇上的恩宠!”</p><p class="ql-block"> 皇上阅后,下了一道诏书,称赞卢生的功德,并派高力士送去。收到诏书当晚,卢生就死去了。</p><p class="ql-block"> 忽然,卢生伸了个懒腰醒来,发现自己正躺在小店里,吕翁还在自己身边,酒店老板煮的黄米饭还没熟!一起如故。卢生跳起来说:“这难道是梦吗?”吕翁对他说:“人生所求就和这梦一样啊!”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p> <p class="ql-block">在吕仙祠卢生殿东侧有一个石刻大葫芦,在葫芦的下方,刻着6个普字:“天”、“难”、“过”、“想”、“不”、“通”,正是这几个汉字组合后,让人读后深思,也这个葫芦,倍受人关注。</p><p class="ql-block">这6个汉字,又蕴含有哪些人生哲理呢?据说,几个汉字组合后,竟有多种读法,目前,人们最多破解了4种读法。</p> <p class="ql-block"> 这6个字,字里行间,上下左右通读,各有不同的含义和道理。</p><p class="ql-block">第一种:由上到下,从外至里读法:天天难过,天天过;想想不通,想想通。</p><p class="ql-block">第二种:从中间至左右两边读法:天天过,天天难过;想想通,想想不通。</p><p class="ql-block">第三种:从上到下,混合读法:天天,天天难过,过!想想,想想不通,通!</p><p class="ql-block">第四种:从上向下,从里至久读法:天天,天天过,难过!想想,想想通,不通!</p><p class="ql-block"> 据说,看着上面的文字,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会读出积极上进的文字;消极的低靡的人,悲观绝望的人,则读出绝望的语句。</p> <p class="ql-block"> 吕仙祠驻云亭</p> <p class="ql-block"> 嶝驻云亭俯瞰吕仙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