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读会”读书笔记~~第八十二期分享实录

孙晓琴

<p class="ql-block">勤读会第82期分享会:2023年4月29日,大理州图书馆又凡读书社,晓琴主分享【越南】一行禅师《佛陀传》。</p> <p class="ql-block">书目:《佛陀传》</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释一行禅师(Thích Nhất Hạnh,1926年10月11日-2022年1月22日),越南人,是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在汉传佛教传统中,出家众都以“释”(越南文为Thích)为姓,一行(Nhất Hạnh)是他的法号。因此有人直接称呼他为一行禅师。</p> <p class="ql-block">晓琴主分享: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用简单自然的文字,写就了这部基于心理学人本主义、不困于哲学思辨、极具诗意的文学体验和笃定信仰完美结合的书,我就是从本书中初次发现,释迦牟尼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他对待自己,从肉身到心念精神,从寻道、悟道到传道,从日常的行住坐卧到生老病死,不断悟证精进的修行践行和弘法,让人深思、叹服和感化。他对待每个人,时刻不忘对方的水平、倾向、根器、性格以及了解某一问题的能力,从帝王到孩童,从婆罗门到不可接触者,从父母妻儿到杀人狂魔,真的是慈悲开示,象大地一样无牵无惧,象水一样无形无别,对每个人都能深入细微的了解,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佛陀说,每个人都有醒觉和找到平和喜悦的潜能。”只要回归自己,修习察觉之道,一点一点醒觉,一步一步成佛。</p><p class="ql-block">生死起灭,无常无我</p><p class="ql-block">了解和爱,如是如来</p><p class="ql-block">一呼一吸,念念专注</p><p class="ql-block">过去已去,未来没来</p><p class="ql-block">回归自己,活在当下</p><p class="ql-block">如如不动,了了分明</p><p class="ql-block">住于安寂,次第花开</p><p class="ql-block">自性三宝,寂静欢喜</p><p class="ql-block">故道白云,自由自在</p> <p class="ql-block">艳梅分享:整个四月,忙碌又茫然,纵然春意盎然却不曾停下脚步欣赏,内心焦灼,烦恼丛生;直到开始阅读晓琴推荐的书《佛陀传》......</p><p class="ql-block">本书由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的一生,佛法的起源。书友说它忽略了人世间的矛盾,欲望和利益;可能正是因为它像一本寓言,文字美好,故事简单,深入浅出地讲述充满智慧的道理,才最打动我。</p><p class="ql-block">理可顿悟,事需渐修。名和利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了解和爱才是世上最宝贵的。从书中我学习到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我们应该专注此刻,回归当下,向大地学习,向水流学习,把世间诸事当作磨练,化烦恼为菩提。</p> <p class="ql-block">爱萍分享:读《佛陀传》发现,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你可以把这本书当着人物传记看,它讲了乔达摩的一生。你也可以把这本书当故事书看,里面有许多小故事,故事虽短却蕴含哲理。你还可以把这本书当着心理学书看,比如正念,比如专注……佛教也好,伊斯兰教也罢,就说我们身边的白族本主崇拜,宣扬的都是真善美,都提倡仁爱。这些和中华文化也是一脉相承,宗教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都起到了对民众的教化作用,让民众建立起适应时代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让自己变得更好,就要不断修炼自己,保持正念,由里而外散发出爱和喜悦。当你是一个平和、宽容的人时,会自然而然吸引相同能量场的人,也会让靠近你的人发生改变。佛陀就是这样的,有能量,有爱,有慈悲。</p><p class="ql-block">全书看完忽然领悟本书原名《故道白云》的精妙。“佛陀曾经见过的白云,仍在天空里。每踏安详的一步,都会令佛陀的故道与白云得到重生。”</p><p class="ql-block">此刻,初夏早上10点钟,春远,门前的合欢树花开正好,有鸟鸣嘤嘤,我就在当下,喝一杯茶,看几页闲书,望一眼窗外,心安宁而满足,一切都是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国润分享:有关佛陀传记的书,后人写了很多,每一个版本都带有撰写人自己的观点和特点。佛陀所在的时代,被称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轴心时代,五大宗教教主都是东方人;从寻找宇宙和生命的本源这个角度,宗教告诉你信就好了,后来的哲学强调的是思辨和逻辑,再后来的科学需要的是实验和数据。一行禅师整理的这本《佛陀传》,着重于小乘佛教的内容,提倡人间佛教的理念。一行禅师最了不起的,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强调觉知呼吸,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大家问到关于拈花一笑的故事,历史上一个经典的比方,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p> <p class="ql-block">晓岚分享:对于我这样一个佛学小菜鸟,不仅了解了佛陀的一生,也明白了佛学想要让人们摆脱痛苦的主旨,在印度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要实现平等非常的难,佛陀点燃了人们内心的那盏灯,带着智慧的光芒超脱于凡人之上,如来已来。</p> <p class="ql-block">瑞诏分享:同意艳梅关于所有宗教都是劝人向善的这个说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平易近人,特别是身居高位做到非常难得,佛陀就是这样的人,平等相待每一个人。本书的插图也是我喜欢的部分,每一张都平静祥和,让人心安。</p> <p class="ql-block">红莲分享:心宽人自安,得失皆随缘。阅读是这个世界上成本最低,收获最大的投资行为。通过喜马拉雅在线听书我被书中一个个的故事感动,受益匪浅。宗教都是讲博爱、慈悲,真、善、美的,所以千年后的今天宗教信仰仍然是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听一行禅师《佛陀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我在书中每一个个故事里看到一个个的道理,很有感悟:生、老、病、死,一生都要面对。一个人牵挂越多,痛苦就越多。人生不易有太多的意外,活在当下,认真过好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学文分享: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自己电脑中有电子版的《释迦牟尼传》,但没有撰著者的名字。为了弄清作者是谁,我发现《佛陀传》(《释迦牟尼传》)的不同撰主和版本,除了一行禅师所撰写的《佛陀传》,还有亚当斯·贝克夫人撰写的《释迦牟尼传》,有星云大师撰写的《释迦牟尼传》,有白毫光、赵怡平、林明诃著的《释迦牟尼传》,有伍恒山著的《释迦牟尼佛传》,有清代永珊著的《释迦牟尼传》,有冷华著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传》,有由绍轩编有《释迦牟尼传》,有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的《释迦牟尼传》,有王惕著的《释迦牟尼传》,有藏族麦彭仁波切著的《释迦牟尼广传》,等等,这些传记都有自己的风格的特色,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释迦牟尼的人生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阐述。这也从一定角度说明,佛陀是值得人类永远探讨下去的深弘主题。</p> <p class="ql-block">慧君分享:通过阅读本书让我知道了佛陀的伟大发现就是所有众生都本具开悟的心性,每个人都存藏着开悟的种子,都具备成佛的潜质;让我明白了解和爱心原是一体的,如果我们对事物有深切的了解并去爱,便会领略到快乐;让我了解了人痛苦的主要原因是无明,如果能深入看清事物的真相,体会万法的无常、无自性和互因互缘的关系就可以消除无明;让我知道了念念专注的生活就是精神修习的基础,察觉自己的呼吸,专注于一呼一吸之间,便可证得醒觉。这种醒觉,就是潜藏在每一个众生之内的佛性......</p><p class="ql-block">人的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呼吸就是一个当下的过程,一直发生在此时此地。人生处处都是修习的道场,只要我们随时随地关注当下,全身心等都投入到此时此刻,专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也是很好的修行。</p> <p class="ql-block">洁分享:大部分人的困扰在于,大脑太厉害了,想的太多接受的太多,人性自然而然的状态就是最真实的状态,当下,不需要有任何思想,拈花一笑,刹那间感觉到了就是了,那瞬间他就是花,花就是他,他和花在一起是一体。</p> <p class="ql-block">秉林分享:几大宗教有很大区别也有相通之处,细说起来几个小时的时间肯定不够。这本书忽略了矛盾、利益,脱离现实,是我没看完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品分享:思考个人的成长经历,小时候以为长大了就可以如何如何,发现成年之后烦恼更多,再成熟一点,发现真正的快乐,是要融入当时的环境。如果能做到爱、慈悲、包容、活在当下,以前纠结的一些烦恼也不必纠结了,值得终生修行的是:不委屈自己也不为难别人。</p> <p class="ql-block">星星分享:每个书友认真阅读理解的情况难以想象,他们把厚厚的书本知识转化为沉甸甸的笔记,结合生活实际诚挚主动的分享,遇到疑问时,其余书友会积极回应,好一个勤读会!</p> <p class="ql-block">燕琼分享:这本书我没有看,对佛教的书有畏难情绪。说到中国文化经典,儒释道都能获得内心的平静,情绪管理对健康有益,内心不平静,可能是欲望太多,心里装得太满时,需要进行筛选和舍弃,当心是向善的,会获得更多平静。</p> <p class="ql-block">铭璐分享:晨跑后沏一壶茶,翻开《佛陀传》随着茶香、书卷气和点点的倦意思绪随着飘起来……</p><p class="ql-block">佛法里最高境界为空,万事皆空,自古有多少文人墨客喜欢“空”,“槛外长江空自流”“花已老酒瓶空”“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茶杯空了可以更好的容纳水,房子空了可以住人,我们从哇哇落地的时候空空而来,去世时也两手空空而去,空是一种度量一种包容更是一种原谅、一种自净,空杯容茶才可能容出更好的味道……</p><p class="ql-block">“缘起性空”“色即是空”“一空万有”,大藏经空是色,般若经色是空,空是万法的根基,万物的起始,用空的态度容纳万物,也许会得到一份心安与自在……</p><p class="ql-block">与其污言秽语惹烦恼</p><p class="ql-block">不如与天地清气相伴</p><p class="ql-block">只願时光清浅你我皆安</p> <p class="ql-block">莹丽分享:虽然不求甚解,但做乖学生,每一本都认真读完,最大的感悟是:活在当下,觉知呼吸,事很多,一件一件做,慢慢改变慢慢来。</p> <p class="ql-block">兴泽分享:追寻生命的意义,就是要投入生活的洪流,心存善念,与人为善,专注于当下,从小事做起,宽容他人,放过自己,见贤思齐。并分享了自己书写的楷书《心经》。</p> <p class="ql-block">琼分享:看这本书缓解了自己的中年焦虑,看书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来读书会书友不同的视觉见解,每次都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立婷分享:第一次参加这个读书会,听了主分享人介绍分享本书的原因以及大家分享的个人感悟和收获,我学习到不同角度、不同纬度对本书的解读,我对本书的印象更为立体与灵动了;大家说到“什么时候开悟”这个话题,我想到今早和朋友谈论:禅宗的慧能大师还是神秀大师的佛法更为高深。因为他俩分别是禅宗南宗和北宗的领袖人物,对佛法“北渐南顿”,北宗讲究渐悟,南宗讲究顿悟。最后我们谈论的结果是他们都是大师没有高下之分。为什么说这个呢,想表达的是每个人或同一个人不同阶段的节奏是不一样的,顿悟和渐悟都好,甚至不悟也行,但一定请接纳自己的“节奏”。</p><p class="ql-block">当年孙悟空的老师在他头上敲打示意晚上要单独教导心法、技法给他,这件事要是遇到普通平凡的我,只会想到老师打我头,是不是提醒我哪里没做好?为什么我和孙悟空想的不一样呢,这里面有太多因素了,比如人生的阅历、思维方式、当下的状态等等都是其中的原因。接纳好自己,即便平凡人生也可以快乐生活。</p><p class="ql-block">跟着蜜蜂走,看见的是鲜花,跟着苍蝇走,看见的自然是粪便。喜欢和爱读书的大家在一起,期待下一次见面。</p> <p class="ql-block">怿婉分享:找到心中的自然而然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之前觉得人生应该是要追求更完美的自己,比如运动读书,强迫自己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但自然而然的我就是爱吃东西,想运动的时候运动,想吃的时候吃,不强迫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心里最想成为的样子,就折射在当下的生活里。</p> <p class="ql-block">图文来源于“勤读会”微信群书友及网络,“勤读会”工作组人员搜集整理。</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读书活动安排:</p><p class="ql-block">1、2023年5月底,爱华主分享沈复《浮生六记》。</p><p class="ql-block">2、现场分享有诵读环节,具体内容工作组酌情安排。欢迎参加,敬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