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孟连县景信乡朗岛村有一片上万亩茶园,一场春雨过后,茶树就冒出了芽尖,才不几天小芽渐渐地长大,仔细看,活像一只小鸟的嘴巴。像小喇叭一样唤醒了冬眠的茶树。尖尖的小芽,还长着细细的、薄薄的白色绒毛。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小芽越来越多,越长越高,并连成了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欣赏到这样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叮咚,一声手机短信的铃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睁眼一看,原来是同事在“孟八仙”(我们出差孟连8人)群里发的一张朗岛茶园的照片。照片横构图,大气,薄雾下碧绿的茶园,一排排,一行行,在清新的空气中显得更加宁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简单地洗漱后也一头扎进茶园,去捕着自己喜欢的画面。此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透过薄雾,给茶园铺上了万道金光,茶叶叶面上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宛如一个个小精灵,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茶叶散发着沁人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真是人间仙境!据说这是朗岛村最有特色的,最美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碧绿的茶叶,一眼望不到边,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茶园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勤春来早。茶农个个神采飞扬,她们与茶为舞,用灵巧的双手不停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p><p class="ql-block"> 采茶对我来讲并不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有个朋友刚参加工作,就在景洪市普文农场当了一名制茶工人,她还管理着几亩茶地,那时我是学校老师,一年有两个假期,暑假的时候我就去“帮忙”,那是我第一次采茶,看着满树的绿叶,也不管一芽一叶,还是一芽二叶,只要嫩的就胡子眉毛一把抓,待交茶的时候,大部分茶叶要不是,达不到级别,闹了不少笑话。普文农场地处热带雨林,气温高,湿度大,茶地里经常有蛇,有蚂蝗,采茶前我都会拿着棍子打草惊蛇。有一天我们冒雨采茶,快到交茶的时候,我觉得左大腿有点痒痛,一看是一条两寸多长的蚂蝗叮咬,渗出来的血把“喇叭裤”染红了一片,吓得我大叫,直到附近采茶师傅用烟头熏了一阵,蚂蝗才脱落。从此,我患上了蚂蝗“恐惧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过学校收假的时候,我从茶厂带回了几包机制红茶,她说,这个里面有我的劳动成果。闻着带有蜜香味的红茶,什么蛇、什么蚂蝗恐惧症全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景信乡是孟连县是一个种茶大乡,全乡有茶种植地25000多亩,大部分都是以台地茶为主,是全乡种植产业支柱之一。</p><p class="ql-block"> 太阳升得很高了,茶园里来采茶的人也多了不少,打听后才知道,这片茶园是1988年种植的,大概8000多亩,由从墨江县搬迁移民经营管理,按照户口或劳动力一家分配一些。他们大部分是哈尼族,种茶也是这些年的事,茶叶分为三种颜色:老叶呈墨绿色,长大了的嫩叶是浅绿色的,而刚抽出来的芽尖儿则是最漂亮的嫩绿。今年茶叶卖不起家,鲜叶每公斤才是3 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看着茶农娴熟的采摘手法,同行的两位同事也学着他们大把大把蒋鲜叶攥在手中,更是坦言要亲自制茶,看着她们那认真的样子,逗得茶农和我们都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同事把采来的茶直接晾晒,说这是采茶师傅教给她的制白茶方法,闻着茶叶的清香,我有种迫不及待想喝一杯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1日于孟连景信乡勐白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