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们正青春】一个汽车兵的扬帆起航

日出扶桑

<p class="ql-block">  看到美篇【那年我们正青春】扬帆起航有奖征文活动,青春年华封存的记忆一下激活,一生最艰难的时刻,清晰的展现在眼前,不由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感恩红五月,感谢“我们一起回忆青春往事”美友圈提供机会,虽然72岁了,仍挥笔参赛,书写农村蹉跎岁月、军营火热生活,怀念充满激情活力的青春。</p><p class="ql-block"><b> 一、苦难岁月磨练意志</b></p><p class="ql-block"> 1968年12月26日是我人生扬帆起航的起点,这一天我被注销大城市户口,下乡富平县,成了一位还不如农民的“插队知青”。“文革”学业中断,父母成“走资派”受冲击,下乡时我还未成年。看不到希望和前途,精神上很痛苦。但我没有颓废、没有消沉,在苦难中磨砺,逐步成熟。</p><p class="ql-block"> 我装满一大箱书,带到农村,白天劳动,晚上读书。那时候农村生活贫困、不通电不通车,精神文化生活贪乏。书吸引了农民,纷纷来借,我把书拿出来,组织大家阅读,受到欢迎。</p><p class="ql-block"> 陕西人爱听秦腔,痴迷程度超出我的想象,盼不来戏班子,听秦腔全靠广播。收音机成了娱乐解闷的最爱。但农民买不起商店高档收音机,我是无线电爱好者,动手能力强。用万能表和一些便宜的零件,十几元可以帮农民组装一台单管、双管半导体收音机,很受农民欢迎,在田间地头给大家带来欢乐。大家把我当能人,钟表、收音机坏了找我修,后来发展到缝纫机等大件出问题也找我修。</p><p class="ql-block"> 不久队长给我布置一项工作,让我出一期黑板报。我善长写作,又有绘画特长,接受任务后去县城买彩色粉笔,在村口黑板上打好格子,画了几幅彩色画,又采访拟稿,组织文章宣传本村的政绩和好人好事。队长看到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很满意。几天后大队来村检查工作,正好看到黑板报,给予很高评价,黑板报增了光,我也很有成就感。 </p><p class="ql-block"> 队长爱才,推荐我当了队干部,以后事更多了。白天干活累一天,晚上点灯熬夜开会,平时还要管村里的琐碎事。虽然辛苦,但很锻炼人。</p><p class="ql-block"> 壮劳力一天挣10分,我挣9.9分,加上有一点干部工分补贴,工分挣的比同龄人多。当时农村苦啊!很多农民辛苦干一年,年终决算还欠生产队的钱。有的全家只有一床破被一口锅,一贫如洗。种粮人吃不饱,用麸子、野菜补,小麦舍不得吃,换玉米多换几斤粮。</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钱值钱,农村每个人分口粮、蔬菜、油、棉等加在一起大约40元/年,一切自给自足,织布纳鞋、吃、穿、用都很土,零花钱全靠自留地和养猪养鸡。农民一生最大的事是盖房,一间新房成本才140元。我们大队书记的愿望是让社员都住上有“七层砖根子”的瓦房。这就是当时朴实农民的理想!我在农村体会到老百姓的疾苦,深知种粮不易,同农民的感情拉近了,知道他们所想所盼。学会种地、做饭、点豆腐,里里外外一把手。</p><p class="ql-block"> 农村是我的第一所“大学”。蹉跎岁月奠定的基础让我少走很多弯路。有苦难经历垫底,以后什么难事都不怕了。</p> <p class="ql-block"> <b>二、从“下乡知青”到军人</b></p><p class="ql-block"> 农村年轻人的盼头就是招工、当兵、上大学。1970年11月征兵一开始我就报名,生产队长不放,我执意参军他没拦住。同众多适龄青年一起过关斩将,闯过体检、政审关。在下乡满两年这天圆了我的从军梦!</p> <p class="ql-block">  部队给我三天假,我赶回西安,前一段急火攻心,回家说不出话了,母亲赶紧带我去医院,诊断感冒了,开药后建议冰糖蒸梨试一下,病稍好我赶回富平,带病走了让母亲很挂念。</p><p class="ql-block"> 队长请我到他家吃饺子,但皮太厚很尴尬,又在村里请,他喝醉酒,当着村里人断言,我在部队肯定干的好。扶着东倒西歪的队长我挺难受,他本来就难,我走了他更难了。</p> <p class="ql-block">  新兵集合上闷罐军列,父亲没赶上送我。到西安西站等军列,连着两天没等见我,父亲很难过,母亲也落泪。队里派人把年终分红116元送到家,夸我是好劳力,挣的工分养活2个人都富余。父亲听了很心慰,他加4元凑够120元,存成定期存单替我保存,想我了就拿出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b>  老照片:当三个月新兵时拍摄</b></p> <p class="ql-block">  我穿上新军装,在驻沪空军当汽车兵,实现了我的从军梦。我所在的部队是技术最先进的地空导弹部队,在华东打下过台湾几架U-2飞机。部队是我的第二所“大学”,我爱看书学习,钻研汽车理论,军训和学习都名列前茅。当年训练60多学员毕业,宣布第一批单放6名驾驶员有我,挑出3人在教导队当助教有我,选1个兼理论教员还是我。</p> <p class="ql-block">  顺利教练完新兵,上级突然派我支援总参通信兵。后来得知战备通信线路在穿越高山峻岭中遇到困难,急需加强运输力量,总参紧急从陆海空三军抽调技术兵支援通信兵。</p> <p class="ql-block">  <b>三、从空军跨入通信兵</b></p> <p class="ql-block">   南京空军参谋带我们来到八百里秦川依山傍水、赫赫有名的王曲,通信兵独立汽车营就驻扎在“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旧址上。雄伟的秦岭山下,滈河清水缓缓流淌,军营内是新组建、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部队。在高大茂密法桐树下的营房里,我们见到教导员王国志。他中等个子,五官端正,两眼炯炯有神,同我们亲切握手,说话充满朝气,语言幽默。</p><p class="ql-block"> 王国志是我们进汽车营见到的最高领导。他身上那种自信、坦然乐观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没想后来他点名把我调到营部在他手下工作。他是老兵,战功赫赫。带通信工程部队长期在艰苦环境下铺设电缆,去过朝鲜架设通信线,铺电缆到西藏拉萨时身体透支,患严重的糖尿病,1978年病倒,转业回家不久病故。他人正直,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他年长我十几岁,待我亲如兄弟,在他的指导下我进步很快。他转业后我很失落,经常想念他,可惜连张照片也没存,50年后的今天,他的形象仍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  我给老部队写信报平安,驻沪部队导弹师的陕西籍战友们看到我回到西安都抓狂:"你运气真好,到家门口当兵了,怎么好事没轮到我们?"。现在回想,原部队有情有意,从那么多西安兵中选派我回原籍承担艰巨任务,这是对我的信任和肯定,原部队战友们很羡慕。父亲得知我回西安当兵真高兴,马上派车到部队来看我,节假日我能回家了。跨军种、兵种支援通信兵丰富了我的阅历,改变了我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我编入汽车二连,当时我们连队装备清一色德国血统的却贝尔柴油车。说明书都是英文,逼得我整天翻书查字典,从此我开始学英语,听磁带、听广播,站岗时都在练习口语背单词,白天开车晚上学习,按时参加英语考试,坚持几年,拿到电大英语单科结业证书。我每周六给战士们上课普及基础英语,很多战士都有兴趣,至今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b>  50年前老照片:我在部队学习英语</b></p> <p class="ql-block">  切贝尔车配件供应不上,苦惯了的工程部队最担心车坏了没法修,打报告换成崭新的解放车。</p> <p class="ql-block">  分配我的车号辛1-84851。我开着这台车经受了无数次秦岭山路颠簸和风险,通信兵野外施工风餐露宿,比空军艰苦多了。</p> <p class="ql-block"> <b>四、开车救援断粮部队。</b></p><p class="ql-block">  我随部队到陕南秦岭,夏末秋初突降特大暴雨,大雨一直不停,洪水造成公路多处塌断,电缆冲断了,山上部队断粮了。</p><p class="ql-block">  汽车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作用。我冒雨开解放车救援,大路不通绕小道。</p><p class="ql-block">  一边是大山悬崖,一边是深渊滚滚河水,有的弯道太急,要打几个倒车才勉强过去。当时我就是一个信念,必须把救援物质送上去。贴着悬崖,沿着河很窄的乡道向上盘,我浑身都汗透了,差不多用了半天时间,终于从泥泞的山区小道冲上来,被困战士听到汽车轰鸣声都欢呼雀跃。车开进操场,急需物品如粮食、蔬菜、汽油等都送到了。施工连队把司机当宝贝,吃饭时特别给我做一碗鸡蛋菠菜汤。</p> <p class="ql-block">   看小同轴电缆穿越秦岭的施工,电缆10公里设一个机务井、100公里设一个机务站,机务站建在山洞里,施工很危险。一根铜线通过载波机产生不同波长,900人同时通话互不干扰,保密性极强。战友们常年爬山涉水,一卷几百米长的电缆靠人力肩扛,每个战士间隔6米,扛着电缆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汗流浃背,很多战士累的走不动,收工坐着溜下山,战士们分散住的老乡家,各班用搓衣板搓青稻米送饮事班,看到部队断粮自救,体会到一线施工部队的艰苦。</p> <p class="ql-block"><b>  五、终年在秦岭里奔波</b></p><p class="ql-block">  军车队从西安送通信设备到安康,要翻越秦岭山脉三座大山,沣峪口是当年进出秦岭的必经山口,70年代这条简易公路,运输非常紧张。山高路险,坡陡弯急。进山公路悬在半空,外围没有护肩,重车稍不注意就会滑出悬崖,车毁人亡。</p> <p class="ql-block"><b>  照片中是秦岭浩浩荡荡的军车队,沙石路面不足8米,军车拥挤在山路没法通过,靠山一侧的军车车队提前贴山停好,轮胎压在公路外的草地,尽可能让出空间,让重车通过。</b></p> <p class="ql-block">   秦岭有近30公里的上坡。车辆爬坡要提前加大油门冲坡,发动机变声提示动力不够,马上手脚配合轰油五档减四档,冲不了一会儿发动机又变声了,再轰油减三档。盘山坡路吃力向上,老兵则习惯五档轰油"呜"一脚直接减三档前进。</p> <p class="ql-block">   爬坡时发动机嘶裂的轰鸣提示转速已到极限,驾驶员心痛也不敢松油门,保持三档上去就是胜利。但超载车就不行了,油门踩到底仍走不了几米就变声,无奈掛二档艰难缓慢爬行。发动机沉重难听的喘息声久久迴响在深幽的山谷之中,耳朵都震聋了。</p> <p class="ql-block">  秦岭山高路险。上山费时费力,下山40公里弯路更危险。弯道多又急,重车在弯急坡陡的“S”形山路上不断地下行,真是“手握生命盘、脚踏鬼门关”,驾驶满载的卡车下山,对刹车和驾驶员操控技术是个严峻考验,危险性很大。</p> <p class="ql-block">   下雨下雪天秦岭山路最危险!一次雪天我们排翻秦岭,下山时我的车突然在雪地里横滑,像喝醉了一样摇摆着扭尾滑向悬崖,幸亏我当时没慌,按照雪地驾驶要领,果断打反方向,车轮贴着悬崖边终于回正,再打方向让车回到公路车辙内,好险啊!差点车毁人亡。</p> <p class="ql-block"><b>  这是50年前三排战友从秦岭顶下山合影的珍贵照片。周围群山连绵,峰峦叠起。</b></p> <p class="ql-block">  月河梁盘山公路有18盘, 平河梁上下30多公里,两座大山是秦岭主峰南面最大的天然屏障。</p> <p class="ql-block">  当地民谣唱出山高路险:"秦岭九重山,路险难登攀。先上秦岭顶,再爬月河山,下了平河梁,才过鬼门关“。</p> <p class="ql-block">   安康休息一晚上开车返程,山路弯弯,天顶一线天,在深山狭窄的环境中穿行。从沣峪口一出来,视野豁然开朗,居高临下放眼开阔大平原、在蓝天白云下碧绿一片,宛如仙境胜似天堂!几天紧绷的神经一下解放了。战友们高声欢呼,感觉天下再没有比“天府之国”八百秦川更好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 终年在苦乐相伴的运输路途中感受秦岭的博大和壮阔。虽然过去50年了,秦岭群山中浩浩荡荡、车轮滚滚的军车队总在脑海里浮现,魂牵梦萦,愈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我在部队驾驶证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六<b>、提干任营部书记</b></p><p class="ql-block"> 我写战友们在秦岭的事迹受到好评,教导员、指导员对我很器重,把全营唯一的培训指标给我,进师干部理论班深造,理论班都是营团干部,只有我是战士,结业时我的论文受到表扬,被评为优秀学员。经营党委研究报师直机关,提干当了营部书记,战友们都鼓励我好好干。</p> <p class="ql-block"><b>  老照片:我在汽车营使用过的工作手册。</b></p> <p class="ql-block">  我已经溶入汽车二连这个战斗集体,在战备运输中结下深厚友谊,我舍不得离开他们和我的爱车,感情也留在秦岭。到营部工作仍挂念朝夕相处的战友。我创办了汽车营《运输战报》,每周一期,连续报道汽车营火热的战斗场面,赞美秦岭的壮阔,讴歌战友们在运输线上的英雄事迹,鼓舞全营指战员的斗志和士气。我有幸有教导员王国志、指导员付敏等领导引路,秦岭艰苦环境让我成长,部队大熔炉让我受益终身。</p><p class="ql-block"> 留恋运输线上火热的生活,喜爱秦岭的一草一木发出自心内,老了仍魄牵梦绕,怀念一起战斗过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b> 2016年我在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会议上介绍经验</b></p> <p class="ql-block">  我的扬帆起航从下乡当兵开始,打牢坚实基础,后面人生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无论是在西安市委组织部经济干部处任处长、从西安市规划局晋升巡视员,还是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聘任为部规划督察员,每个岗位都尽心尽职,都取得了显著成绩。</p><p class="ql-block"> 回过头看,年轻吃苦是好事,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的新生一代恰恰缺少承受这段苦难的经历。我年轻时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一生勤奋,老年依然活跃在工作岗位上,足足工作50年(1968.12-2018.12)。从下乡到当兵,从大学到机关,从西安到北京,一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 我的扬帆起航总结就是一句话:“三分靠机遇,七分靠打拚”。</p> <p class="ql-block"><b>  2018年12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倪虹部长(右一)同我亲切握手。</b></p> <p class="ql-block">  注:图3为网络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