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留下飞过的痕迹

茶香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养在深闺人未识”。当笔者第一次与长虹桥谋面时,不禁有“相见恨晚”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疫情三年,难以按计划远行,周边的江南古镇, 便成了身居水泥丛林中对“诗和远方”的再定义。 有时,“诗与远方”不仅是一种时空概念,更是 一种内心体验。这种美好体验,远方的“大漠孤烟” 可以赋予,身边的“杏雨江南”同样可以。</p><p class="ql-block"> 一个晴日,独自驾车前往浙江嘉兴境内王江泾镇的长虹桥。</p><p class="ql-block"> 2014 年 6 月,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而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长虹桥,则被列为 大运河的 58 个遗产节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乍暖还寒时节,长虹桥所在的长虹公园内, 数株梅花悄然开放,红白相间的色彩,虽不浓 郁奔放,却以“少即多”的笔墨点缀着长虹桥两岸的春景。</p><p class="ql-block"> 长虹桥身材修长轻盈,造型宏伟壮观,飞架运河两岸的桥身如鲲鹏展翅,在呼之欲出的动感 中,却有稳如泰山的不可撼动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长虹桥是大运河由江苏进入浙江门户的第一 桥,也是京杭大运河上罕见的巨型三孔实腹石拱 大桥。古人有“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瞩,南浮 越水白,北接吴山绿”的名句,既描绘出长虹桥 的气势,也点出了长虹桥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小时,常听父亲说起这座具有传奇色彩的长虹桥。抗战初期,一天,日军飞机轰炸,一颗 炸弹击穿桥身之后一头栽进了水里,炸弹没能炸 毁桥梁,只给桥身留下了一个大窟窿。”</p><p class="ql-block"> “桥上还有弹孔的痕迹吗?” “有,听说桥上有被修复过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循声回望,有两位双鬓染霜的长者在河岸边 交谈着。他们手扶护栏,视线停留在百米外的长虹桥,目光有种穿越时光的悠远。</p><p class="ql-block"> “长虹桥真是威风,比照片上更加宏伟!” 讲述者深情地赞美着留在他童年记忆中的无敌 “英雄”。</p><p class="ql-block">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史料记载,为贯通南 北漕运、便利两岸经贸往来和百姓生活,明代万 历年间的嘉兴知府吴国仕根据民意,在财力、技 术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造了 这座长 72.8 米、高 10.7 米的贯通东西两岸的石 拱桥。</p><p class="ql-block"> 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系软土层,而长虹桥 所在的大运河河段又是嘉兴河段的最宽最深处, 如此的地理地貌特征,增加了长虹桥施工难度。 为避免长虹桥下沉变形,施工采用了当时最先进 的堆土法。三个半圆形桥孔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 筑。桥梁护栏的石条用石凿的榫卯联结,护栏内 侧则凿成弧形,便于行人舒适地休憩小坐。</p><p class="ql-block"> 十年磨一剑。长虹桥耗时十年终于落成。此后 400 余年风雨,长虹桥饱经风霜、久经 战火,数次损毁,数次修复、重建,并延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长虹桥中孔两侧有副楹联。一侧为“淑气风 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另 一侧为“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 海晏河清”。</p><p class="ql-block"> “福泽长流”,是造桥者的宏愿! “慈航普渡”,是造桥者的胸怀! 笔者是循着长虹桥图片和文字介绍而来。在细听过桥的传奇往事后,更对桥心生敬意。 </p><p class="ql-block">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是因果。</p><p class="ql-block">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是境界。</p><p class="ql-block"> 两种存在皆是合理,然而更高境界和更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无疑是后者。 长虹桥,是先 进造桥工艺和工匠精神的结合体,也是人文思想、 人文理念的立体写照。</p><p class="ql-block"> 关于长虹桥,还有诸多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清嘉庆年间,长虹桥再遭劫难被毁,当地布 衣唐秉义遂发起筹资重建。</p><p class="ql-block"> 造桥之事耗资巨大,建设施工千头万绪,岂 是一介布衣轻易能为。然唐秉义矢志不渝、心无旁骛,誓要将长虹桥归还给两岸的黎民百姓。他 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终因积劳成疾而未等桥梁 落成便抱憾离世。数年后,后继者接力完成了建桥大业。</p><p class="ql-block"> “呜......”,随着汽笛声,一艘气宇轩昂的 驳船由南向北穿桥而过。驶过的驳船,拨开水面, 耕耘着古老的运河。午后的阳光,给翻卷的浪花 投射万千碎银,缎般柔滑,梦般迷离。凭栏放飞, 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 寻访长虹桥的当日,在城区运河边散步时, 凑巧经过了一座现代化桥梁。桥面虽光鲜亮丽, 但桥身一侧却水泥斑驳脱落。新生的桥,“廉颇 老矣”。</p><p class="ql-block"> 一天中相遇两座大相径庭的桥,难免心生感慨。</p><p class="ql-block"> 因撰写此文厘清了“耕耘”二字本意。起源 于农耕文明时代的两个字,最初分别表述两季农事:春耕,犁地;夏耘,翻土。农业活动中,两者相辅相成,孕育秋天硕果。但随着文字的演变, 两字本意被渐渐遗忘,人们习惯将两者合二为一 成同义词。</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在游览南京明城墙时,意外发现作 为展品的墙砖上,规整地刻有砖的序号和工匠名 字。青砖从城墙剥离后依然棱角分明、坚硬结实, 近乎完美无缺。这是砖,更是古朴的工艺品。</p><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人类大同。</p><p class="ql-block"> 去过建于中世纪的瑞士首都伯尔尼。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伯尔尼, 老城建筑几乎不增不减。他们的子孙,大概不会为城市未来将会有无数堆积如山的废弃钢筋水泥 难以处置而绞尽脑汁吧!</p><p class="ql-block"> 游览英国巴斯时,途经公交车站,几位工人正 修补破损路面。他们蹲在地上,用榔头将矩形石块 敲入泥地。一锤接一锤,石条的绝大部分在原始的 劳动中被深深嵌入地层,与古老的广场融为一体。 难以想象,率先实现工业革命的英国,至今却保留 和延用着如此原始的工作方法。</p><p class="ql-block"> 在欧洲,常见这样的石子路。千百年风霜磨 砺中,路面光滑细腻,黄昏或雨后,变成梦幻的 时光隧道,行走其间,美得摄人心魄。</p><p class="ql-block"> 常会怀想,都江堰、赵州桥,这些光耀千年、 福荫后世的工程建筑何时得以回归?</p><p class="ql-block"> 在长虹桥东岸,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镶嵌铜制的“世界遗产”四个大字。这是一枚身份牌, 更是一枚勋章,褒奖着那些早已隐入尘烟的世界 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耕耘者。</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星河灿烂,是谁在星空下默默耕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长虹卧波 日月同辉(视频)</p> <p class="ql-block">长虹桥西侧的一宿庵,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时,曾在此住过一宿,于是便名声远扬,盛极一时。</p> <p class="ql-block">桥中有庵、风雨相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凹凸裂缝,莫非当年日军轰炸留下的伤痕?</p> <p class="ql-block">抚今追昔</p><p class="ql-block">发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诺大公园,空寂寥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江泾镇</p><p class="ql-block">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p><p class="ql-block">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古镇</p><p class="ql-block">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古镇</p><p class="ql-block">一个非常值得游览且不收一分钱门票的地方,为何少人问津?</p> <p class="ql-block">本文见于:</p><p class="ql-block">《东方航空》杂志2023年5期</p> <p class="ql-block">碎片于心、文生于缘</p><p class="ql-block">感谢杂志、感谢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