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浦市行

淡月

<p class="ql-block">  浦市古镇位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境内,地处沅江中游,在历史上是湘西四大名镇之一,是一个因军事而立,因商业而兴的古镇,旧时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转中心。</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主街与古巷道相互交错,街道两旁是青砖黛瓦的传统民居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充满喜庆。被雨水冲刷过的青石板路面能映照出人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  浦市老街上的“老友茶馆”沿袭了旧茶馆的原始风貌,老茶客们时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p> <p class="ql-block">  镇子里的人喜欢蹲坐在门口吃饭、聊天、看手机……</p><p class="ql-block"> 一位95岁高龄的老奶奶静静地坐在门前,当我们向她打招呼时,她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并为我们唱起了山歌。</p> <p class="ql-block">  罗家寨景色真美,一条小河将村子分为南北两半,站在连接两岸的桥上,脚下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河两岸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彩蝶飞舞。远处,山峦起伏,村舍、青烟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狗是人类忠诚的伴侣一点都不假,一位老农放牛,老黄狗始终围绕着主人转。</p> <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和“青莲世第”仅有一墙之隔。李家是明清时期浦市的大家族之一,时隔一个世纪,“李家大院”仅存两进一厅与一座小型花园,即便如此,也能窥见当年的富丽奢华。李家后人现都已移居外地,院子被无偿借给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打造成湘西版画院。</p> <p class="ql-block">  李家书院曾是李氏家族私塾,李家家族英才辈出,“一门五县令”的故事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傩戏又称为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舞蹈,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p> <p class="ql-block">  傩面具是泸溪县古老传统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演化,泸溪傩面具已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样本,有十二生肖、风神、电母、五谷神等36种。泸溪傩面具雕刻作品畅销国内外,2009年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 刘明星老师是泸溪县傩面具项目传承人,关门谢客一心创作的刘老师看到我们到来,为我们打开了紧闭的大门,让我们有幸看到傩面具的雕刻过程。</p> <p class="ql-block">  渡船是连接两岸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从渡口乘船,几分钟的时间便可达到河对面的码头。每逢赶集的日子,浦市码头便热闹非凡。这里的人们习惯用背篓背东西,小孩也用背篓背着。</p> <p class="ql-block">  集市上从吃的到穿的、用的,还有各种小动物、蔬菜种苗等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卖货的吆喝,买东西的讨价还价,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临街的店铺里播放着音乐,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  岩门古堡寨兴建于明未,距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岩门古堡寨依山就势而建,红砂岩石墙基呈椭圆形状拨地而起,由墙基、红土砖墙、楼阁构成封闭的堡寨外围防御攻势。门庭院落不拘一格,互为贯通,一条小溪从寨前穿过。</p> <p class="ql-block">  芭蕉坪村地处泸溪县西北角,是泸溪、吉首、古丈三县市涉边村寨,是泸溪县为数不多的纯苗族村寨。这里山水风光秀丽,民俗风情独特,民俗活动丰富。2009年,被授予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进入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确定为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p><p class="ql-block"> 村寨以水择地,民居依山而建,错落别致。建筑绝大部分为木质结构,一座风雨桥将两岸紧紧相连。</p><p class="ql-block"> 农历三月三是苗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挑葱节”。十里八乡的苗族、土家族同胞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民族节日“三月三”。我们一行20余人慕名前往观看参加这盛大的节日,可惜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雨,为芭蕉坪村带来了清冷,但却丝毫没有减少人们过挑葱节的热情。从早上开始,身着苗服的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广场上人流如潮,好不热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