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街边修鞋人</p><p class="ql-block"> 五(1) 夏子清</p><p class="ql-block"> 已是暮春时节,家旁边的菜市场每天都热热闹闹。烧饼摊上热气蒸腾,早餐店里包子豆浆香味扑鼻,甜品店前挤满黑压压的人群……唯有菜市场入口处一隅,因为冷冷清清,与其他店铺显得格格不入。</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一家不起眼的修鞋铺子,铺前坐着位老人。我拉着妈妈走进这家小店,坐在了一张矮小的板凳上。这家店很小,只有一间狭小简陋的工作间,大约五六平米。里面摆满了杂七杂八的零件,墙上挂着破旧的日历,一台超小的电视机落满灰尘,躲在角落里。架子上放了一只收音机,播放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音乐,逼仄的小铺子充满了老旧的气息。 </p><p class="ql-block"> 老爷爷似乎发现了我们,问道:“你们要修什么?”口音很重,中气十足。我们有点不好意思:“就是来看看,看看你是怎么修鞋的,积累素材。”老爷爷爽快地说:“好啊,你们看看吧。”他抬起了头,冲我们笑笑。</p><p class="ql-block"> 老爷爷大脑袋,塌鼻梁,扁鼻头,脸上胡子拉碴,全是皱纹,一条一条,深深浅浅。虽说那眼角的鱼尾纹特别明显,但眼神很有光彩。见我们没说话,老爷爷又忙活起来。他把溅满一圈圈泥点的垫子放到大腿上,拿起一只皮鞋,用腿夹住,右手握起锥子,食指和大拇指用力抵着鞋边,好让锥子头穿进去。老爷爷的手黝黑,布满老茧,手背上干巴巴,皮糙得厉害,好像干枯的树皮,指甲盖里藏着许多污垢。“咚”地一声,锥子头穿了进去,他再一钩线,一拔,“咝——”,两手拉线,其中一段线就算上好了。</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对这位补鞋老爷爷产生了好奇:“老爷爷,您是哪里人?工作多少年了?儿女怎么样了?”他侃侃而谈:“我是徐州人,开修理铺子二三十年了,除了过节和下雨天,每天都来……我现在七十了,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也有孩子了,跟你差不多大……”他边说边比划着,“现在儿女都成家了,趁着手脚还利索,多挣点钱。”老爷爷笑了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全挤到一处,如同崎岖的山路,又好似蜿蜒的小溪。老爷爷的生活不宽裕,甚至有些清贫。他自食其力,朴实憨厚,用一针一线为左邻右舍修修补补,方便了大家,也养活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走之前,我问他:“老爷爷,你的梦想是什么?”他停下手中的活儿,微微眯着眼,眼角的皱纹更深了。“咱不想那些个远的东西,修好手头的,就够了。”不知不觉间,铺子前围上来几个顾客,修鞋的,修伞的,修拉链的,纷纷和老爷爷打招呼:“老王,你看我这个坏了……”店铺忙起来了,菜市场的角落也热闹起来了… </p> <p class="ql-block"> 面人尹 </p><p class="ql-block"> 沙彦名</p><p class="ql-block"> 南通城里干啥的都有,马路上扫地的,街坊小店做买卖的,饭店里当厨子的,办公室里当大老板的……面人尹,算是靠手艺吃饭的。</p><p class="ql-block"> 嘿,这位被人称“面人尹”的老者是打天津来的,有着北方人那壮硕的身躯,略黑的脸上一对狭长的眼睛,眉毛又粗又黑,好是威猛!而那手艺却精巧的让人称绝,如果非要换一个字来形容的话,那我觉得非“精”不可!他手里捏出的面人呀,真可谓是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周末,“面人尹”在人民公园前摆了个小摊儿,专卖面人,他捏的小兔、小鸟,你都会生怕它们跑了跳了,又飞又叫起来。捏人物,你得看他捏的那红脸大关公,拖着大刀,手捋长须,颇有股过完五关斩完六将后,气定神闲,不怒自威的神气!再看那孙悟空,手持金箍棒,脚踏祥云,一身长袍金甲,猴爪探在额前,活脱脱的“齐天大圣”!这要是南天门的四大天王见了,都得退避三舍!捏动物,他捏的锦鸡堪称一绝。尖嘴红腹,圆眼墨睛,红冠金爪,七彩翎羽!锦鸡它那俊俏骄傲的神态让人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 这一门祖传的神技,我可要仔细观瞧,暗自“偷”艺。于是乎,就一个简单的小兔子,我愣是出神地看了十几遍。右手掏出捏好的钢丝,左手又从袋子里抠出一块白粘土,熟练地搓成一个饱满的椭圆,粗粗的手指,却能在一撮一捏、一折一弯、一顶一拍之间,一团白面就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白兔。正当我惊叹这高超技艺之时,面人尹在一团绿色的面团上随手这么一撮,再往小兔子嘴里随意一叼。你看,小白兔吃青草,真是意趣横生,一下就活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佩服!佩服!真是“高手在民间”呀。这可不光是熟练能练就的技艺,对事物和人物的细致观察,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p> <p class="ql-block"> 兰州拉面师傅</p><p class="ql-block"> 五(1)班 刘锐泽 </p><p class="ql-block"> 硕大的木头招牌上赫然写着几个金色大字——马记永兰州拉面。拉面店时时刻刻人流如潮,队伍排成了一条长龙。</p><p class="ql-block"> 这家店不算太大,是近些月刚搬来的,窗明几净、座椅整齐。</p><p class="ql-block"> 店门口,一位师傅正在向我们展示着兰州拉面的绝活呢!他十分健朗,30来岁的样子,身材微胖,一张国字脸,鼻子高挺,一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眉毛又粗又短。一身白袍,头顶着无纺布厨师帽,耳边露出了寸头的鬓角。</p><p class="ql-block"> 只见他把袖子一撸,在不锈钢案板上抹上一层油,抄起一块面团揉搓了几下,再撒上薄薄一层面粉,面团在面粉上轻轻一沾,一双手拉扯着面团儿,手指好似白鸟一般上下翻飞,小小的面团被拉扯得细细长长,雪白的面条在空中飞舞着、旋转着,一番操作,一气呵成,拉长、对折、再拉长、再对折……面团好似变起了魔术,由一根变成了两根,两根变成了四根,师傅的手仿佛和面团融成一体,根本不知道是看手还是看面,让人眼花缭乱。拉扯到第6下的时候,师傅用力把面条往桌上一拍,原来手臂粗的面团就只有发丝那么细了。我一下子呆住了,这就是传说中的龙须面吧?!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师傅已经将面团的尾端一揪,剩下的面条扔入一个巨大的铁桶中,用大漏勺不停地搅拌,一会儿功夫便捞了出来盛在大碗中,浇上一大勺牛肉汤,加入切好的牛肉,再撒上葱花小米椒,淋上红彤彤的辣椒油,顿时,一碗香喷喷的兰州拉面就这样大功告成了。</p><p class="ql-block"> 我迫不及待地大口吃了起来,面条劲道弹爽,原汁原味的牛头汤香气四溢,软嫩多汁的牛肉咬下一口满口留香。我一边吃着面,一边跟师傅交谈着:“师傅,您是哪儿人?工作多久了啊?”“小朋友,我是山西人,平常就喜欢做拉面,我来这家馆子已经6年了,从老店到新店,我一直从事拉面这个工作。”师傅停下了手里的活儿,笑呵呵地对我说。“您做的面条这么美味,肯定是有技巧的吧?”“那是当然!我自己研究了面粉和水的比例,这可是我花费了超长的时间自己摸索出来的,这样做的面条才好吃。我还能做出粗细不同、形状不同的8种面条,我们店里可以免费续面,小朋友,你要是吃得下,可以每样都尝尝哟!”</p><p class="ql-block"> 兰州拉面的师傅,一个普通人,但,做出了别样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烧饼朱</p><p class="ql-block">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那些叨绕在舌尖心头,久久无法忘怀的香气,往往隐藏在不起眼的市井小巷里。这不,我家门口的小朱烧饼铺,就称得上通城烧饼界的扛把子。</p><p class="ql-block"> 她家生意的火爆程度,绝对叫人咋舌!每天只要一开门,总能看到络绎不绝的顾客蜂拥而至。高峰时期,门口更是排起了等烧饼出炉的长龙。啧啧啧,那场面,别提多壮观了!烤得焦焦的芝麻香味儿,弥漫在整条小路的空气里,也成功地勾起了我肚子里的馋虫。</p><p class="ql-block"> 我跟妈妈要了十块钱,一路小跑来到了烧饼店。我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这是一间只有十来平米的屋子,店里的布置十分简单,墙壁只刷了一层白漆,而且因为常年使用炭火的缘故,墙面早已泛黄,上间还夹杂着点点黑斑。门口正中间放着一台烤烧饼的大炉子,旁边则是一个沾满了面粉的擀饼台。</p><p class="ql-block"> “老板,我要两个烧饼,萝卜丝馅儿的。”我冲着里面大声喊道。“好嘞,来喽!”只见一位五六十岁的奶奶从里面走了出来,个子不高,微胖,一头利落的短发,两鬓已然斑白,眼睛炯炯有神,笑眯眯地给人一种和蔼又亲切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朱奶奶撸起袖子,开始帮我做烧饼了。只见她变戏法似的拿出一块面团,左手从一只小碗里沾了些油,抹在桌子上。她的双手似乎是把面团吸住了一般,每揉一次面,都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面团在她手上上下翻飞,跳起了舞蹈。不一会儿,面团就揉好了。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朱奶奶的“表演”,忍不住开口问道:“奶奶,您干这行多长时间了?”她冲我笑笑:“30多年喽,我从20出头就开始做烧饼,现在都成老太婆啦!”天呐,这么久,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那您每天要做多少个烧饼呀?”“差不多得三四千个吧!”我的妈呀,好厉害,我忍不住在心里悄悄地竖起了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聊天时,朱奶奶的手可没闲着。她把揉好的面团拿起来,用手轻轻抓住两边,向一个方向打着圈儿。只见她的双臂张得越来越大,面团被越拉越长,活像一条扭动着胖嘟嘟身躯的毛毛虫似的。接着,奶奶又把面团均匀地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拿起其中的一小块,用左手的三个指头摁在中间,右手压着,飞速地转起了圈圈。最后,在圆滚滚的面饼表面撒上一把芝麻,贴进火烧得旺旺的炉子里。火舌舔着面饼,发出“滋滋”的声响。一打开炉子,就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我站在旁边都感觉到炎热难耐。可朱奶奶却仿佛感觉不到热,她一手拿着钳子一手握着铲子,认真观察着火势和炉膛内的饼。等到差不多了,就熟练地把饼子翻个面,继续烤。我的目光刚好落在她的手上,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上面青筋突起,布满了老茧和烫后的伤疤,好似虬枝般无比粗糙。难怪她能无视高温,淡然自若,这可是30多年火中取栗练就的功夫哪!我呆呆地站在那儿,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敬佩之情一下子从心底涌出!</p><p class="ql-block"> “烧饼好了,小姑娘,来,拿好哦。”亲切的喊声叫醒了处在沉思中的我。朱奶奶把包好的烧饼递给了我,还摸了摸我的头。</p><p class="ql-block"> 我轻轻嗅了嗅,掺杂着葱花和猪油的香气钻入鼻腔,太诱人了。顾不得烫,我狠狠地咬上一大口,哇!也太好吃了吧!外焦里嫩的饼皮夹着爽口的萝卜丝,油而不腻,一股独有的咸香在舌尖弥漫开来,幸福感爆棚!</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小朱烧饼会这么好吃?我们吃到可不仅仅是一只小小的简单的烧饼,而是朱奶奶30多年来的坚持和千锤百炼的手艺。在这里,我们要致敬所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的匠人们,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能够如此美好!</p><p class="ql-block"> 五(1)班 盛陶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