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五一长假

老朱

聊聊五一长假 <p class="ql-block">五一长假开始拥挤模式。</p><p class="ql-block">上礼拜六调休是这个长假的开始。和俩上班的孩子聊天的时候都说:这个礼拜六上班班组的人明显都不在状态。回头翻了下微博,有这种吐槽的人不在少数。</p><p class="ql-block"> 咱也不论这种调休的当与不当。只是想说说:传统节日该调休,五一这种法定节日,能有几天就几天可以随缘。当然所谓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加速什么流通的都很重要,但老百姓得到实惠更重要。不是处处讲民生吗,现在民生工程不少,上面也一直强调说一切为民。尊重上面指示确实应该为民考虑那么一点吧。</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一个节日是清明节。一天假。对于路远的人来说,路上一天,假期是另外请假。中国面积不小,南方人到北方工作,北方人到南方工作的很多,如果想回家上个坟基本这一天基本都在路上。如果说不上坟,说道理的人又说“数典忘祖”,祖宗都不记得的人您说他记得那五千年的历史吗?您说他记得为了后人为了家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那批人吗?很难!起码是以此类推几率很小。</p><p class="ql-block"> 假日悠闲,翻了下《唐史》(旧唐书),对于唐代放假,上面有很明确的记载。节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谓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道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并给休假一日。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为两番,各十五日。私家袝庙,各给假五日。四时祭,各四日。父母在三千里外,三年一给定省假三十五日;五百里,五年一给拜扫假十五日,并除程,五品已上并奏闻。冠,给三日;五服内亲冠,给假一日,不给程。婚嫁,九日,除程……</p><p class="ql-block"> 请注意这里面有些除程。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含路上的时间。多么人性化的制度!那时候庙堂之高的人就能想到这一点,现在的制度定制者肯定都知道,当真会说“何不食肉糜”吗?!估计不会吧?</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查了《说文解字》“假”字的本义:借助外力达到目的。后人便引申为“按照规定暂时停止工作或学习的时间”(新华字典)大约制度订制者忘记假字的本义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路远的朋友,你达到目的了吗?</p><p class="ql-block"> 俺不是*大 委 员,无提 *案能力。劳资还是公民,建议权还是有[偷笑]不过就是不能上达 天 听,只不过自己笑笑而已。</p><p class="ql-block">​ 是为杞人忧天!是为拿的钱少的太平洋的巡捕!博一笑[捂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