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坤故居游后感

黒乔姆

<p class="ql-block">  杨丽坤,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对她比较熟悉。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两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和《阿诗玛》,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金花”和”阿诗玛”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而一举成名,蜚声国内外影坛。这两部电影,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生活氛围中,由于有了一点所谓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而轰动一时,使杨丽坤成为当时人们追崇和膜拜的明星。其实,杨丽坤只是主演了她的处女作《五朵金花》就已经功成名就。她的巅峰之作《阿诗玛》,作为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音乐故事片,在1964年拍摄完成后,由于当时已是文革前夕,政治氛围更加严酷,影片就被指责为宣传“爱情至上”没有上映,拍摄完毕就被封存,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才得以公开上映。</p> <p class="ql-block">  杨丽坤的故居,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中心的一个小坡上。由一个占地面积为1250平方米的院落和其中建筑面积590平米的品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以及一小片后花园组成。这也是杨丽坤的故乡和出生地。1941年4月27日,她就出生在这幢小楼里的一个彝族家庭里。在他们家的12个子女中,她排行第九,因此小名也叫小九。所有的资料介绍都没有说清楚她的家庭背景。但是,从他们家的规模和子女人数看,杨丽坤的家庭应该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家。</p> <p class="ql-block">  杨丽坤的故居是2010年杨丽坤逝世十周年时,家乡宁洱县的有关部门为纪念她而在她的故居原址重新修缮,并陈列了她一生中各个阶段的一些照片和家里的部分物品,于2010年12月31日建成后,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的。</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作为成功塑造了“金花”和“阿诗玛”不朽艺术形象,成为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奇葩,也成为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银幕偶像和观众心中“美神”,为云南省的经济建设、文化繁荣、旅游发展创造了“金花”和“阿诗玛”两张最响亮名片的杨丽坤,在逝世十年之后,才由一个县级部门搞了一个故居陈列馆,云南省的有关部门似乎欠她一点什么。</p> <p class="ql-block">  1959年杨丽坤18岁的时候被选中主演了电影《五朵金花》。这部电影让她一举成名。除了在国内引起轰动,影响力甚至到了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据说有46个国家引进了这部影片。在当时的中国,这是非常罕见的事。接着,杨丽坤又主演了她的巅峰之作《阿诗玛》。如果说,在《五朵金花》中的表演还略显青涩,那么在《阿诗玛》中的表演,就将女性的美丽大方与成熟演绎得非常到位。这与她年龄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p> <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岁,杨丽坤就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按理说,她应该像前几年的各路明星一样,成名后星途灿烂,在众人的追捧中一路走下去。然而,当那场延续十年的浩劫到来之后,一切都改变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演了多少荒谬绝伦的悲剧。《五朵金花》和其它众多的文艺作品一样,成了大毒草。当时云南省最高当局组织的写作班子,还写了洋洋洒洒几万字的檄文,登在省报头版,大张旗鼓地去批判一部宣传本省少数民族的电影。在这种飓风之下,与《五朵金花》有关的所有人,应该都没能幸免。只是,其他人都熬过来了,只有主演杨丽坤最惨,被迫害至精神失常,得了精神分裂症。<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span>为什么如此悲催?恐怕不只是时代的原因。难道是因为《五朵金花》让她得到了很多,就让那些直接整她的人各种私心爆棚,要让她下场最惨。人性的丑陋在这里略见一斑。我记得,伟大领袖曾经做过指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是何等的英明伟大。可是,走资派只是在运动的初期被批斗了几天,就消声谧迹,群众再也没有机会了。此后将近十年时间,基本都是基层的人在挨整。不知是不是偏离了伟大领袖指引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杨丽坤故居开放已经快十三年了。之前我一次都没有去过。如果开放伊始我就去参观,看到杨丽坤的悲剧,在为她感到悲伤难过之余,我会庆幸:好在那悲催的一页历史已经翻过去了。今天,当我看到这一切,我只能祈祷:但愿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