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辉川媚鼋头渚(上)

青草

<p class="ql-block">山辉川媚鼋头渚(一)公园简介</p><p class="ql-block">无锡太湖鼋头渚景区是太湖西北岸无锡境内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鼋翘首而得名,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主景点之一。太湖风光,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鼋头渚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山清水秀,天然胜景。大文豪郭沫若诗赞:“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更使鼋头渚风韵名扬境内海外。鼋头渚风景区现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太湖仙岛、江南兰苑、樱花谷、无锡人杰苑及中犊晨雾、广福古寺等10多处景点。自1916年鼋头渚始建园林以来,鼋头渚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发展,经无锡市政府、景区管理处多年统一规划布局,精心缀连,又大规模扩建新景点,使这一太湖风景名胜游览之区日趋完美,面积扩大到500公顷,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网络照)</p> <p class="ql-block">山辉川媚鼋头渚(二)【樱花大道】</p><p class="ql-block">樱花踩在脚下,柳树春风拂面,鼋头渚“樱花大道”始于2021年3月底开放。春风又绿柳树河岸,樱花大道伴君同行,这一美景自此每年在鼋头渚景区附近的十里芳堤真实重现。春游鼋头渚的朋友们会发现景区外围那条“最美景观道”已悄然发生了蜕变,一朵朵形态各异的樱花绽放在脚下,行走其间仿佛漫步在“樱花大道”</p> <p class="ql-block">山辉川媚鼋头渚(三)【充山隐秀】</p><p class="ql-block">从鼋头渚充山大门,也就是景区现在的正大门进入,左手方向是著名的“充山隐秀”,右手是环湖的“十里芳径”。通常步行进入景区的游客,均会走“充山隐秀”这条路。在充山隐秀的入口处,有一处饲养黑天鹅的【翠湖】。充山隐秀以树木花草,自然野景取胜,古树名木众多,是太湖观赏植物园的主要所在地。景区内有醉芳楼、杏花楼、挹秀桥(挹唸yi)、聂耳纪念馆等景点。正对着【翠湖】有一条僻静的小道,小道的里端,有一座【聂耳亭】(网络照)。这座聂耳亭,不是古人遗留下的古迹,而是音乐作曲家聂耳生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昆明人。他是中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大路歌》、《开路先锋》两首歌曲,便是在无锡鼋头渚创作出来的。【无锡人杰苑】无锡人杰苑 地处鹿顶山麓樱花林间,由人杰馆、雕塑像、演示厅等组成,展示了60多位无锡先贤的生平业绩,成为寓教于乐的“梁溪山水客厅”和“无锡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在充山隐秀的入口处,有一处饲养黑天鹅的小湖,即【翠湖】。</p> <p class="ql-block">【聂耳亭】正对着【翠湖】有一条僻静的小道,小道的里端,有一座【聂耳亭】。这座聂耳亭,不是古人遗留下的古迹,而是音乐作曲家聂耳生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昆明人。他是中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大路歌》、《开路先锋》两首歌曲,便是在无锡鼋头渚创作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挹秀桥】</p> <p class="ql-block">【无锡人杰苑】1</p> <p class="ql-block">【无锡人杰苑】2</p> <p class="ql-block">樱花季的【充山隐秀】区1</p> <p class="ql-block">樱花季的【充山隐秀】区2</p> <p class="ql-block">樱花季的【充山隐秀】区3</p> <p class="ql-block">山辉川媚鼋头渚(四)【樱花谷】</p><p class="ql-block">樱花谷位于鼋头渚景区鹿顶山北麓,与中日樱花友谊林毗邻,又融为一体,占地20万平方米,植有68个品种的樱花3万余株,是中国最大的樱花专类园。樱花谷建有赏樱楼、蹑云阁、繁英轩、簇春桥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樱花谷】的赏樱季1</p> <p class="ql-block">【樱花谷】的赏樱季2</p> <p class="ql-block">【樱花谷】的赏樱季3【赏樱楼】A</p> <p class="ql-block">【樱花谷】的赏樱季4【赏樱楼】B</p> <p class="ql-block">【樱花谷】的赏樱季5</p> <p class="ql-block">【樱花谷】的赏樱季6</p> <p class="ql-block">【樱花谷】的赏樱季7</p> <p class="ql-block">【樱花谷】的赏樱季8</p> <p class="ql-block">【樱花谷】的赏樱季9</p> <p class="ql-block">山辉川媚鼋头渚(五)【十里芳径】</p><p class="ql-block">【十里芳径】是鼋头渚景区大门的主干道,依山傍水,十里风光,移步换景。春日桃红柳绿,入夏荷塘飘香,仲秋红叶斑斓,严冬白雪皑皑。它是一条醉人的、秀色可餐的花树之路。它始自宝界桥西南堍,其地有倚路面筑的三门王楼式琉璃顶"太湖佳绝处--鼋头渚风景区"牌楼,及湖边圆形"待闲乌亭";然后一路依山傍水,经茹经堂、充山门、波色月色水榭、漕湾,至"山辉川媚"牌楼;向左拐过"江南兰苑"、"世界之窗"游乐宫,中日樱花友谊林;穿"挹秀桥"桥洞,最后与原路相交,全程成"9"字形。</p> <p class="ql-block">春日</p> <p class="ql-block">夏荷</p> <p class="ql-block">秋色</p> <p class="ql-block">冬景</p> <p class="ql-block">山辉川媚鼋头渚(六)【藕花深处】</p><p class="ql-block">【藕花深处】 建于1931年,得名于女词人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句。位于十里芳径蠡湖边,荷花、睡莲、浮萍等水生植物连片数里。夏日,碧叶摇曳,莲荷飘香。漫步荷塘,赏荷避暑,清风送爽,真乃舒心怡神之快事。</p> <p class="ql-block">山辉川媚鼋头渚(七)【公园门牌楼】</p><p class="ql-block">【鼋门楼】(网络照)鼋门楼在充山脚下,呈牌楼状,上盖桔黄色琉璃瓦,建于1986年。由此前行3.5千米直通老门楼,即【鼋头渚门牌楼】。</p> <p class="ql-block">鼋头渚门牌楼外,樱花盛开时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鼋渚明珠】在“鼋头渚”门牌楼外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鼋头渚公园门牌楼】</p><p class="ql-block">鼋头渚公园门牌位于犊山村,建于1972年,当时是公园的大门。牌楼飞甍重檐,琉璃瓦顶,正面有“鼋头渚”三个鎏金大字;背面书“山辉川媚”四个大字,点出了公园的风景特色: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p> <p class="ql-block">鼋头渚公园门牌楼背面书“山辉川媚”四个大字,点出了公园的风景特色: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p> <p class="ql-block">进入门牌楼,左侧是【太湖别墅】门楼。</p> <p class="ql-block">横云饭店,无锡人熟悉的饭店,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能进去潇洒地搓上一顿的人,为数不多。</p> <p class="ql-block">通往太湖仙岛的轮渡码头周围,是太湖的一片水域,被中犊山、小箕山(锦园)、大箕山诸峰环抱。湖水广阔处,可见若沉若浮形如大龟的三山。湖堤上风光明媚。</p><p class="ql-block">关于太湖,民间有这样的传说:话说王母娘娘设蟠桃会,没请孙大圣,致其乱打一气,把玉帝送王母的大银盘打落到下界,砸了个大洞,银子便化成了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万六千顷的湖,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面一横落在下面就为一点,成了"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p> <p class="ql-block">闲话鼋头渚(八)【太湖佳绝处】,轮渡码头</p> <p class="ql-block">【太湖佳绝处】牌坊,轮渡码头处,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p> <p class="ql-block">“涵万轩”水榭,位于“太湖佳绝处”牌坊后。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系乾隆手笔。民国十八年(1929年),无锡民族工商业者荣宗敬,在那里建造了“锦园”。整个照壁挡住了院中景色,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园主得之于北京地安门外烟袋斜街,据说还是圆明园中故物。牌坊结构古雅、斗拱相连,湖水被周围的山林、岛屿所环抱。北面有中犊山岛,是太湖疗养院所在地;对面就是大、小箕山,山上树木苍翠,景色优美。</p> <p class="ql-block">绛雪轩(正面)</p> <p class="ql-block">绛雪轩(背面)</p> <p class="ql-block">长春桥</p><p class="ql-block">长春桥于1936年建,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之间的一泓水池中,桥的前后筑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桥拱形,仿佛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桥洞映日成浑圆形。湖堤上引种日本樱花,已有60多年历史。每年4月,花开如云,淡白相间,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娆,谓之“长春樱花”。长春桥向前,有古建筑半露水面,题额“绛雪轩”,与涵万轩对景。绛雪轩旁为云逗楼,园主为纪念先祖杨度汪而建,上有蔡元培的题额。上坡,有花神庙,建于1931年,中供“花神女夷”像,高髻云裳,姿态端丽。</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广场</p><p class="ql-block">鼋头渚的小广场上保留为了纪念徐霞客而塑的铜像。铜像神情坚毅,象征着他胸怀理想,目光远大,探索真理,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双脚弯曲,象征路途艰辛。整座雕像象征了这位“中华旅游达人”与山水大地融合为一体。大部分人只知徐霞客到过鼋头渚,却很少有人知晓鼋头渚是徐霞客出游的第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山辉川媚鼋头渚(九)【横云山庄】</p><p class="ql-block">“太湖佳绝处”门楼后,长春桥堤右转,即是横云山庄,是鼋头渚古典园林景区,濒湖倚山,亭台廊榭,小桥流水,一派江南水乡古典园林风貌,长春桥、绛雪轩、“具区胜境”牌坊、徐霞客铜像、诵芬堂、净香水榭等景点分布其间。</p> <p class="ql-block">【具区胜境】</p><p class="ql-block"> “具区胜境”牌坊屹立于长春桥畔船坞处,面临太湖,斗拱飞檐,古朴清雅。背额“横云山庄”。“具区”是太湖古称;横云山庄则是公园的原名。</p> <p class="ql-block">具区胜景牌坊前正中,湖石耸立,状如作揖迎客。前行还有王荫之的“到此忘机”刻石,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顿消,超然世外。王嘉荫(1911-1976),别名王荫之,字痴公,邯郸永年人。著名当代地质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书的,旧社会称“孩子王”。他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先后在北京大学、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研究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任北京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等职。</p> <p class="ql-block">【太湖七桅罛船】(罛唸gu)</p><p class="ql-block">正对横云山庄前的湖面,停泊着太湖七桅罛船,船长25米、宽5.2米,竖有七根粗大的桅杆,最高的达17米,全船采用柏木制造。据说,1607年,21岁的徐霞客就是乘坐这种七桅帆船,从鼋头渚出发,开始壮游华夏的旅途,历经几十年,行程遍及大半个中国,写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艘百年历史的七桅罛船,一直都是太湖上独特的风景,属建国后近现代历史纪念建筑及优秀建筑类,是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为滨湖区市级以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值得一提的是,七桅帆船的制造技艺在2016年成功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造一艘船需要多个熟练工配合协作,同时拼接完成,如今已无法再造出这样的船了,而这船身保养的手法也很特殊。 为了让七桅罛船不“孤单”,景区投资百万元仿造了两艘同一规格的七桅“古渔船”,与七桅古船遥相呼应,成为太湖中一道美丽的“活风景”。登上新造的七桅帆船,抬眼便望见那七根粗大的桅杆。进得船舱,可闻到一股清清的木香,分列两旁的40余张座位尽显古色古香。安坐下来,透窗观赏太湖美景,品尝“渔家姑娘”端上的“太湖三白”等特色湖鲜,感觉真是美妙。向船老大学学织网、捕鱼、掌舵和撑落篷帆,体味一番渔家风情。</p> <p class="ql-block">太湖七桅罛船2</p> <p class="ql-block">太湖七桅罛船3</p> <p class="ql-block">【诵芬堂】</p><p class="ql-block">诵芬堂建于1931年,得名于女词人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句。在大片湖水的辉映下,蜿蜒小溪,曲桥清流,别有情趣。前有方亭,位于荷花丛中,因而亭上悬“藕花深处”匾额。亭北是清芬屿。四面环水,上有宫殿式祠宇五间,原为杨家祠堂。堂额“清芬”,为李苦禅重书。两旁有安徽赖少其所书的“湖阔鱼龙跃;山阴草木香”楹联。堂悬张正宇的“湖山春深”一额。两旁武中奇书孙保圻的联句: 鸥侣无猜,四面云水谁作主; 鸱夷安在,五湖烟雨独忘机。 堂前水中立一湖石,婷婷玉立,若面拂轻纱,身披蝉翼,翩翩有神。对面有“净香水榭”和“牡丹坞”。这里建筑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游人观察了浩渺雄阔的太湖,又觅得如此幽静的古典园林小区,顿觉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涌芬堂内景</p> <p class="ql-block">诵芬堂廊墙</p> <p class="ql-block">环水堤上,不同角度看诵芬堂外观1</p> <p class="ql-block">环水堤上,不同角度看诵芬堂外观2</p> <p class="ql-block">环水堤上,不同角度看诵芬堂外观3</p> <p class="ql-block">沿诵芬堂环水堤前行,还有王荫之的“到此忘机”刻石,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顿消,超然世外。王嘉荫(1911-1976),别名王荫之,字痴公,邯郸永年人。著名当代地质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书的,旧社会称“孩子王”。他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先后在北京大学、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研究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任北京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等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