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苏河步道清水湾段(下)

高剑南

<p class="ql-block">  苏州河在市区流躺42公里,其中普陀段占了50%。清水湾是苏州河普陀中段圣大清湾的一部分,大致是从凯旋路桥到华政桥间(我的理解)。上篇展示了苏河华府樟园和大华清水湾小区段的美景,本篇展示苏河的一段“盲肠”(见示意图)以及从康泰小区到华政河东校区段的景色。</p> 苏河的一段“盲肠” <p class="ql-block">在我家楼顶平台上拍摄到的“盲肠”</p> <p class="ql-block">  在《盘湾方舟》用餐,既能品尝美食,又能观赏美景。</p> <p class="ql-block">拐角处的清水平台</p> <p class="ql-block">夜景</p> <p class="ql-block">  拐弯后一条近乎直线的步道与一旁逶迤的石椅。</p> <p class="ql-block">又一个直角拐弯</p> <p class="ql-block">完整的两个直角拐弯</p> <p class="ql-block">东边的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在东侧看西边</p> <p class="ql-block">夜鹭</p> <p class="ql-block">白鹭</p> <p class="ql-block">  自我住进清水湾小区后,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苏州河流到这儿会有一段“盲肠”?是人为挖的?为了设置码头?不会吧!成本太高,没有必要!那又是什么原因呢?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这里原来是一段河道,一直连通到华师大丽娃河,继续延伸到长风公园,然后流入苏州河。后来因为淤塞、缩短、截断,渐渐失去了原来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  图中蓝色的河道是该文作者补上的。这样,既能解释清水湾的这段“盲肠“,也能理解华师大为什么会有两条近乎平行的校河。解释合理!我信。</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再沿着这段河道漫步时感到亲切,因为它曾连着我的母校与我工作一辈子的地方——华东师范大学。</p> 从康泰小区到华政河东校区 <p class="ql-block">从我家楼顶平台上拍摄到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进入康泰小区步道</p> <p class="ql-block">临河的围墙,精致!</p> <p class="ql-block">  苏州河在此拐弯,对面小楼係华政25号楼,华政《校友×教工之家》。</p> <p class="ql-block">华政26-27号楼</p><p class="ql-block"> 係圣约翰大学首任华人校长沈嗣良的旧居。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自理体育时期的开始。总部设在上海。因建立初期没有办公场地,就在协进会名誉主任干事沈嗣良的居所26、27号楼中办公。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是中国奥委会的前身,因而华政校园内的26、27号楼,是中国奥委会的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里常有小船开过</p> <p class="ql-block">苏河驿站</p> <p class="ql-block">  集苏州河书房、游客服务站、市民服务站于一体的综合性站点。</p> <p class="ql-block">  过了驿站是华东师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顺义路校区(以前的南海中学)。</p> <p class="ql-block">进入华政河东校区步道</p> <p class="ql-block">华政河东校区</p><p class="ql-block"> 现有历史建筑包括理科楼旧址、美籍教师宿舍、四尽斋和小教堂、操场等。请看示意图上的华政河东校区。</p> <p class="ql-block">远望华政桥</p> <p class="ql-block">华政桥</p><p class="ql-block"> 从苏州河匝口算起,华政桥是苏州河上的第23座桥,也是苏河上唯一用单位命名的桥。 是连接华东政法大学长宁和普陀两校区的专用桥梁,只供人行。华政桥曾被称为学堂桥、校园桥。</p> <p class="ql-block">学堂桥</p><p class="ql-block"> 自圣约翰大学河东校区建造理科楼与体育场后,苏河两岸的师生靠摆渡往来,很不方便。</p><p class="ql-block"> 1934年校友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捐助5000美元在苏州河上搭建一座木桥。不过它是在现桥址下游200米怀施堂(韬奋楼)的北侧架向河东的,命名为“学堂桥”。1967年因学堂桥的桥身太低影响正常航行,木桥又破损不堪而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在现桥址建造钢筋混凝土人行桥,称为“校园桥”。后因此桥太低,2001年拆除改建为钢梁结构新桥,2009年改名为“华政桥”。</p> <p class="ql-block">桥下华东政法大学河东校区校门</p> <p class="ql-block">在河东校区门口看校园</p> <p class="ql-block">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下载图片</p> <p class="ql-block">在华政桥上回看步道</p> <p class="ql-block">桥对面华政的学生宿舍——树人堂(1935年建造)</p> <p class="ql-block">体育室</p><p class="ql-block"> 1919年峻工,一座突显中国风格的红砖建筑,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体育馆。馆内设有游泳池,这在当时十分罕见,是上海学校的第一个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继续漫步</p> <p class="ql-block">华东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p> <p class="ql-block">一幢小楼 </p><p class="ql-block"> 据说是原中央神学院院长和美籍教工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科学捍卫公正”</p> <p class="ql-block">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的综合楼,是原圣约翰大学1923年6月建成的理科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西合璧的校园建筑。</span>砖混结构三层楼房,物理、生物和化学各占一层。楼内配备现代化的仪器设施,堪称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大学理科教学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  河对面是华政的韬奋楼。原名是怀施堂,1895年建成。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最早落成的教学大楼,並成为圣约翰标志性的建筑。1934年建成的学堂桥就是在怀施堂北隅架向河东的。</p> <p class="ql-block">补一张韬奋楼的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华政格致楼</p><p class="ql-block"> 1899年落成,是当时中国所有院校中第一座专门教授自然科学的校舍。</p> <p class="ql-block">华政思孟堂</p><p class="ql-block"> 孟嘉德(Arthur s.Mann)曾在约大教授哲学,1907年7月在庐山因营救落水的中国朋友而同溺于瀑布中。为纪念孟嘉德牧师,约大学生发起捐款,1909年建成此堂。</p> <p class="ql-block">  已看到对面华政步道的东入口了,我也漫步到此为止,只留下一张影。</p> <p class="ql-block">回望</p> <p class="ql-block">  美篇中除老照片与个别照片下载外,其余均为本人拍摄,解释词材料选自网络。在此一并向原作者致谢!不当之处望指正。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