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二墩

蓝之音

<p class="ql-block">  忻口旁边的小山,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馥香山。馥香山上有两座标志性的土墩很是醒目,一座昂扬于山顶,一座俯就于路旁。墩是晋西北的叫法,特指颓圮的敌楼或者烽火台。忻口二墩原来的称谓已不可考,我私下里给它们起了名字,山顶的叫云扬孤胆,路边的叫碧落尘心。</p><p class="ql-block"> 碧落尘心仅靠路边,距北同蒲铁路不过百米,距二广高速公路不过二十米,距108国道仅一步之遥。所有的南北道路都经过这里,忻口作为忻北第一要冲的险要地位可见一斑,碧落尘心直扼忻口咽喉的态势可见一斑。因为临着道路,又在忻州北塞,碧落尘心很适合作一处惜别之所,类似于灞桥折柳,或者长亭送别。一年到头南来北往,它寄托了多少忻州人归家的殷切、离家的怅婉。</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碧落尘心属于惆怅的路人、属于飘浮的旅尘;那么云扬孤胆则属于宁静的忻口村、属于浩荡的云天、属于苍茫的滹沱河谷。</p><p class="ql-block"> 远远的,就能望见云扬孤胆茕茕孑立的身影。等到了近前,视线被馥香山体遮挡,反而寻它不见。反倒是在忻口村里,或者更远处的滹沱河上,总能望见云扬孤胆沧桑而又落寞地矗立西岗,就仿佛记忆深处一些莫名熟悉的画面,在幽思中闪现。</p><p class="ql-block"> 云扬孤胆下方小庙里的旧石碑上,刻着“馥香苍苍,滹水茫茫”的字样,很是应景,又惹人遐思。<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常常爬到“云扬孤胆”那里,对着山下的道路、村落和河谷发呆。天</span>气晴好的时候,在这儿可以远眺忻州、原平、定襄三座小城,分列南北东三个方向,于是在发呆之余,偶尔也会感叹自己的人生轨迹,不过就这么大范围罢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忻口村原是一座古城,北面的城墙一直延伸到滹沱河,宛如天鹅探着长长的脖子去饮水,故而又叫“鹅城”。忻口二墩不过是古城城防系统的组成部分,作瞭望警戒、传递消息之用。</p><p class="ql-block">忻口孤城在,横当晋上游。</p><p class="ql-block">上包宁武戍,河绕秀容楼。</p><p class="ql-block">设伏宜天险,防边及早秋。</p><p class="ql-block">太原此门户,诸将莫轻裘。</p><p class="ql-block"> 这首明末的五言律诗,描述了当时忻口古城的样子。风风雨雨四百年过去,曾经的坚城早已不再,只余下这两座宛若荒冢的土墩,追忆旧日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馥香山的山谷里,至今还隐藏着森然的军事库房以及战斗指挥所故址。土墩和馥香山一起,见证了八十六年前的那场无比惨烈的战争。</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震惊中外的忻口战役中,云扬孤胆是眺望整个战场的最佳之所,许多熟悉的抗日将领:卫立煌、傅作义、郝梦麟……都曾站在这里遥望战事胶着的204高地。而同时,它也作为日军炮击我方阵地的重要参照,承受了密集的炮火洗礼。</p><p class="ql-block"> 而碧落尘心,是所有奔赴前线的部队的最后集结处。当年,数以万计的年轻士兵从全国各地赶来,在碧落尘心下面接受战前动员。他们在这里向家中寄回最后一封书信,然后义无反顾地排着队,向着炮火纷飞的阵地进发,把青春的生命绽放在馥香山北的山梁上。</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烟,往事如尘,曾经被无数炮弹深耕过的馥香山,如今已经遍植松柏,郁郁苍苍。而那两座沧桑的土墩,看惯了山前滹沱河畔忻口小村“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恬静悠然,看惯了大道上“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忙景象,可曾还记得八十六年前,那十万儿女争相赴死的悲壮。</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物换天轮,斗转星移,</span> 一年又一年,馥香山上的荒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碧落尘心和云扬孤胆在岁月中渐渐剥落颓圮,渐渐苍然老去。那看似坚实的黄土墩,像一首岁月的悲歌,在西风中低回浅唱,如泣如诉……</p> <p class="ql-block">整理每日微语偶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