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徽州

春夜喜雨 张予杰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国家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p> <p class="ql-block">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覆盖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p> <p class="ql-block">歙县徽州古城始建于先秦时代,目前是国内四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与四川阆中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和山西平遥古城齐名。徽州古城内的历史与文化位居全国四大古城之首,它代表的不止是安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而且还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浓缩。</p> <p class="ql-block">徽州府本名为歙州,早在北宋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宋徽宗将歙州改为徽州。不过,徽州一词最早源自湖南湘西,表示美好的人居地的意思,所以赵佶就喜欢用“徽”字,名号“宋徽宗”即可看得出赵佶对徽州的美好向往。</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中最为著名的牌坊叫许国石坊。他坐落在歙县古城主街的中心,建于明朝万历十二年,是为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所建,所以又叫“大学士坊”,当地人称“八角牌楼”。</p><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是现存全国罕见的典型的明代石牌楼,其石柱,栏板,斗拱等均为重四到五吨的大块石料,而且石料全部都是采用青色茶园石,石坊的雕饰艺术更是巧夺天工,工程细腻、古朴、豪放,图案错落有致,多姿多彩,作为古建筑物的许国石坊可以称得上是稀世瑰宝。</p> <p class="ql-block">许国,徽州府歙县人,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因云南平逆有功,晋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修建许国石坊作为纪念。</p><p class="ql-block">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就是许国的的头衔。</p><p class="ql-block">石坊上的题字,出自明代南京礼部尚书、大书画家董其昌之手。</p><p class="ql-block">董其昌是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那年的主考官正是许国,因此董其昌尊许国为老师,并终生执弟子礼。</p> <p class="ql-block">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p><p class="ql-block">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p> <p class="ql-block">徽城的街道建设较早,据弘治《徽州府志》载,宋绍定六年(1233),曾整西门至三庙门街,孝义坊至兴贤坊、州学前街;次年,又重修郡治前街,共二百六十余丈。从此,“通衢以离淖”。经元、明两代的整修和发展,城内“康庄坦然,市肆辏集”。到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府城已有府前街、大街、十横街,小北街、上北街和南街;县城已有东门头街、县前街、后街、驿前街和上路街;城外有渔梁坝街。清至民国初,府城增西街,县城增玉屏街。民国中期后,府城有阳和街、中心街、西南街、小北街、大北街、南街、斗山街;县城有上路街、新民街、后街;城外有西关街、北关街、渔梁街。</p> <p class="ql-block">宏村镇,古称弘村、七侠镇,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辖镇,位于黟县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占地面积188.95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宏村有“画里乡村”之称,截至2014年,全镇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p> <p class="ql-block">宏村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位于徽州六县之一的黄山市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规划由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制订。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春入溪山几许深,拟陪杖屦远追寻。千章古木都凝绿,百啭黄鹂尚好音。</p><p class="ql-block">君有佳人同笑语,我怀拙患阻登临。移时伫立西塘上,有酒盈樽敢自斟。</p> <p class="ql-block">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p> <p class="ql-block">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p> <p class="ql-block">承志树人蕴古镇,卧虎藏龙彰宏村。</p><p class="ql-block">青山绿水引诗赋,墨瓦白墙牵画魂。</p><p class="ql-block">宏村最早称为“弘村”,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绵延至今已有900余年。宏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