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中旬,在脱离了始于年初、几乎影响我国全境的新冠疫情的笼罩之后,我迫不及待地从内地合肥飞抵北国的哈尔滨,接着又转机至漠河。 如此的出行,缘自上年春季我与朋友的一个约定,当然带有赏秋的意味。可我的激情并未能抵御住时空的强劲,双脚还没落地,当年的第一场雪却先行而至了。由此,我的朋友说我是"好运"。的确,第二天东方开始透亮时,雪便停了。除因气温骤降多加些衣物外,其他方面还真的没啥影响。<div><div><div> </div></div></div> (一)<div><br><div><div> 说是缘自"一个约定",是指头年的5月我因和家人乘火车去海拉尔,往返都过境了哈尔滨,但没有停留,曾在一家公司共事多年的庭煜兄在此工作,他诚恳地邀请我"明年再来",且还说对我们这年龄段来讲是"秋天最佳"。盛情之下我就果断地答应了。</div><div> 提到海拉尔,很多人便立刻会想到呼伦贝尔,想到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的,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东北的这个秀丽的草原,是世界级著名的天然牧场,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更是我国北方多个少数游牧民族的摇篮,有"北国碧玉、人间天堂"的美誉。对此,我当然是向往已久了,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周的行程之后使我难以割舍的是一条河——额尔古纳河。</div><div> 额尔古纳河是我国蒙古民族的母亲河,它发自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海拉尔河,由满洲里东部的阿巴该图流向东北,干流长970公里。在元明乃至更早的时期,它完全是我国的内河。公元16世纪末,沙俄南侵,康熙皇帝为了能在国内尽快平定西北叛乱,从而赢得对蒙古地区的控制,匆忙地与来犯方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割地求和,将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大片领土划归了俄罗斯。从此,额尔古纳河便成为了一条界河。</div></div></div> 何为"界河"?它是边界的一种形态,那何又为"边界"呢?<div> 在额尔古纳河中游的右岸、呼伦贝尔的北端,有个名叫室韦的边陲小镇,河的对岸是俄罗斯小镇奥洛契。在这里,我首次近距离地对界河或边界的"模样"作了次观察,不是仅只能看到"国门"的那种,而是"线性"的。<div> 许是季节少雨的原因,站在高处看额尔古纳河,水面仅二十来米宽,水流平缓。河的两岸规整地安装了相互隔离的铁丝网,且左右两边均见不到端点。我觉得,若是没有这些,任何成人的"越界"都会非常之简单。在我方的一侧,有供游客观光的木制栈道和观景台,对面却没有类似的设施,而走到铁丝网的近处,在显眼的地方会看到我官方设置的"严防破坏"、"严禁越界"之类的警示牌;对方有个高出民宅像瞭望台样的建筑。不论是清晨、傍晚,这里都静悄悄的。因为距离稍远的缘故,看不到那边有人员出入,但有马匹和牛羊在悠闲地吃草,有时能见到汽车和拖拉机在境边的公路上驶过。</div><div> 据介绍,室韦是我国蒙古室韦突兀部落的发祥地,而"室韦"这个称谓始见于二十四史之一的《魏书》,是当时散布在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地区许多部落的总称。</div><div> 查阅了相关资料以后,我厘清了这样一个"轨迹":在公元5世纪前后的北魏时期,室韦各部的生产尚以游牧渔猎为主,其农耕及畜牧都还处于原始阶段,但那时他们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通贡关系;突厥汗庭统治蒙古高原后,室韦人成了突厥的属臣;隋、唐两代,室韦族群得到了迅速扩大,唐王朝为行使其对该族居区域的管辖,在黑龙江西部设置了军政合一的室韦都督府,而进入8世纪以后,蒙古高原动荡的局势把室韦卷入了同邻人战争的纷乱之中,这也刺激了他们的社会发展;到了12世纪,起于大兴安岭西部、额尔古纳河畔的蒙兀室韦在西迁后的漠北便已形成了颇具实力的部落集团;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从此,我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个集各部落而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div><div> 然而,历史的发展从来都是多因素和多维度的。尽管蒙古的族人们曾以这块土地为基创造了雄踞亚欧的旷世奇迹,尽管中俄两国有明确的边界协议,但在18世纪末,还是有沙俄的贵族资本家非法越过额尔古纳河来盗矿、经商,农民越过界河放牧、打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更是有大批的俄罗斯人来此避难。而在这个进程中,我国山东、河北及河南等地"闯关东"的部分同胞也来到了这里。中俄两个民族的百姓,以同一片山水为依托,逐步融和,过着自己的营生。</div><div> 现在的室韦是我国少有的俄罗斯民族乡之一,主要居民是俄罗斯族和华俄的后裔。</div><div><div> </div></div></div> 近些年,室韦这个地方的名气可越来越大了。它在上世纪90年代中俄两国开通了口岸以后,又在本世纪初建成了跨河的友谊大桥,2005年还荣获了由CCTV主持评选的全国"十佳魅力名镇"的称号。除自然及边界风光外,俄罗斯风格的家庭旅游、民俗馆、民俗演艺,还有口岸景观、俄罗斯风情商业街,都在时刻召唤着游人的到来。<div> 漫步在小镇里,我没有被任何因素所打扰,惬意得很。<br><div> 不过,离开室韦和额尔古纳河之后,我还时常在想,当年为抵抗沙俄入侵的雅克萨之战,我大清国是胜利的一方,为何还会与俄签署个割让土地的"条约"呢,原因就只在于西北叛乱的那个噶尔丹吗?</div></div> (二)<div><br><div> 漠河,地处我国的大兴安岭,它西与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市为邻,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是黑龙江省西北、我国最北的一个县级行政区。</div></div><div> 正因为它有着地域的特性,许多朋友到漠河旅游便被称是来"找北"的,即找北极村、北极点、最北的什么什么的。我可不是!我此行,主要是"探界"。这个"界",就是黑龙江。</div><div> 然而,就在昨天,我突然发现自己临行前忽视了件大事,而刚到漠河,我的思绪就被它给牵住了。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那场"特大火灾"。</div><div> 走进坐落于漠河城区西林吉镇的"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面对"烈火熔城"、"悲惨瞬间"、"人间炼狱"等几个展厅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实物,我的心情和脚步都是沉重的。这场大火,起于1987年的5月6日,经过我军警民近六万人奋力搏击了27个昼夜,才将它完全扑灭。据当时的初步统计,有100多万公顷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85万余立方米的木材被焚毁、5万同胞流离失所、211人葬生火海、266人受伤,国家和人民遭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巨大的,且就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而言,它需要今后几代人的付出才能得到完全的恢复。教训,是非常之惨痛的。</div><div> </div> 雪后的漠河,气温 猛地降到了零下十三四度,对我们来说是特别的冷了。在行驶于漠北公路的车内,空调吹着暖风,驾驶小哥认真地向我们说着为保证行程的安全,他在昨晚专门给车子换上了雪地轮胎,还检查了刹车系统,还说冬季来漠河旅游,找当地人开车是最保险的。我随声应着,眼睛却一直看着窗外徐徐而过的林木。三十年过去了,这茫茫的林海没有了参天的大树,也没有了林中的富饶和神秘。我问驾驶小哥:外面的树都是灾后人工种植的吗?他回答:是的,有许多是飞机播种的。他还说:现在,覆盖率是赶上从前了。是吗?我心里思忖着,即便是,此"覆盖"也非彼"覆盖"了,因为森林的品质、它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大不如前了。<div> 出于安全的考虑,我没再向驾驶小哥问及其他的什么,但转而一想,与他相比,我们这代人应算是这场火灾的经历者。那时,国家媒体每天都向公众报道救灾的情况,而在现场施救的多数都是我们的同龄人。正因为这,我先后两次叫了停车,想的是离这块火烧的遗迹地更近一点。</div><div> 我来到了松树下、走到了白桦前,它们各个在凛冽的寒风中挺立着,看不到边际。它们无疑像是战士,但都还年轻,甚至还称得上幼嫩。我希望它们能快一点地成长。</div><div> 在一棵显然是经历了火灾而已碳化了的老树旁,我嗅到了股焦土的气息,我还感觉到它想向我诉说着些什么,而我却一时没弄明白,且也不知道它是棵什么树。但是,我在它的身旁站了很久 ...... </div><div><div><div> </div></div></div> (三)<div><br></div><div> 虽是路上做了些停留,但因目标一定,道上的车又极少,我们还是在预定的时间到了黑龙江边。</div><div> 黑龙江是我国继长江、黄河之后的第三大河,也是全球第六大河。它有南北两个源流:北源是起于蒙古国北部流经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河,南源便是来自我国内蒙的额尔古纳河。以南源计,黑龙江总长4440公里,干流长2820公里。它自西往东再折向东南,先后经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再沿三江平原的东北缘穿行,在抚远三角洲以东,与南来的乌苏里江汇合后向东北流入俄罗斯,终注于鄂霍次克海的鞑靼海峡,融入了太平洋。俄罗斯称黑龙江为阿穆尔河。</div><div> 在我国,有一定年岁的老人,尤其是在东北有过生活经历者多认为,与额尔古纳河一样,黑龙江是不幸的,甚至是屈辱的。受其影响,我的头脑中留存的也是此类"印象"。因为自古代起直到清朝的咸丰年以前 ,整个黑龙江流域,包括北至外兴安岭、东至大海的广袤土地,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世居领地,更是我满洲族人的"龙兴"之所,它完全是条内河,而后来却无奈的成了一条疆界。</div><div> 《中俄尼布楚条约》在1689年签定以后,我国的东北边疆是有百余年的时间没有发生战事,但沙俄的历代统治者吞并我黑龙江地区并取得通往太平洋出海口的图谋却一直没有改变。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沙俄政府便成立了"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紧其侵略活动。他们先是派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的下游建立据点,然后大军闯入,对其中、上游北岸和下游的两岸实行军事占领。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沙俄趁机继续在黑龙江地区建屯"移民",且在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大沽及直逼京津之际,以"助华防英"和"保卫自己的领土"为由,提出与清政府谈判,申明"清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面对如此野蛮行径,清地方官员虽言明法理、予以反驳,但终在对方炮舰的威逼之下,于1858年5月28日同带兵闯入的俄方人员签订了《瑷珲条约》。对此,当时的清廷并未承认,但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沙俄政府与西方列强相互勾结,趁火打劫,又变本加厉的对乌苏里江东部提出了领土要求,而此时的清政府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卑躬屈膝地任人宰割,这就又有了1860年11月14日的中俄《北京条约》。从此,我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便划归了俄国的版图,而整个黑龙江下游则变成了俄罗斯的内河,同时如海参威、图们江海口等重要区域都"合法"的落入了俄罗斯的囊中,我国的领土利益和海洋权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div> 站在江边追溯历史,所有国人的心情都会是沉重的。但我们不能总被这种沉重所困扰。回望苏联时期,尤其是新中国诞生以后,中苏两国曾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而有过兄弟般的友好,但后来却反目又严重对立了,表现在边界上便是双方的摩擦不断,直至发生武装冲突,甚至是陈兵百万并以核武相威胁。直到苏联解体后本世纪的2008年,经过40多年的谈判和协定的落实,中俄双方才将全部边界做了最终的确定。这里虽有国际规则的体现,且我国也从俄方的控制下收回了部分领土,但失去的还是失去了。<div> 的确,正面地对待历史、直视自己的伤痛是需要勇气的,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的更宽阔、更长远!<div> 现在的黑龙江,两岸和平共处,完全没有了曾经的兵戎相见,只有一些点状的界碑、标牌和哨所在静静地展示着国家的主权,而漠河也在那场重大火灾之后逐年恢复,正在摆脱对传统的林业、矿业过分的依赖,持续发展起了自己的现代种养植业和旅游业。</div><div> 在有"龙江源"之称的洛古河村,当地居民告诉我,他们过去从事的主要是种地、捕鱼和冬季里在冰冻的江面上从对岸拖运木材,现在多了项旅游季的接待。因为从此逆水上行十来公里,便是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河交汇的河口,这对有"探源"意愿的游客,是天然的首选地。可惜,我这次是错过了季节。村里来了游客,自然就需要有餐饮、住宿,甚至还要有导游,所以村里的"农家乐"就开办了好几家。设想一下,夏秋时节与友人同行,泛舟在龙江之上,观大河气象,赏两岸风光,折返后在这有百年历史的村上品尝一顿地道的"江水炖江鱼",若再遇见位长者,听他讲述一段有关"老金沟"的故事,是多么奇特而厚重的旅行啊!<br><div> </div></div></div> 其实,由于此次的行程主要安排的是沿江行,所以每次的正式用餐都会有江鱼,当地人称其为"冷水鱼"。在北极村入住的那顿晚饭,我就点了两种没见过的鱼,现在也不记得都叫什么了,但不是"炖"的。<div> 北极村是在洛古河村的下游,不但同样紧靠在黑龙江的南岸,两村的历史也比较相近,原先就叫漠河村。现在,它不只是名称变了,还成了设施完备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北极镇政府的所在地。</div><div> 按驾驶小哥的说法,每当冬季户外气温降到摄氏零下三四十度时,这里的游客反倒会比现在多很多。他们在封冻江面的中国一侧观景玩雪,做着各种游戏,最有趣的是马拉爬犁和将冰面凿个窟窿用传统的方法捉鱼。尽试寒冷、颇有收获之后,回到所住的酒店或民宿客栈,一见到餐桌上咕嘟着向室内散发着温馨和鱼香的暖锅,不用张口,就开始享受了。所以啊,最有味道的"江水炖江鱼",还得在隆冬的冰雪季到北极村这来,才能品得到。到了暑期呢,这里就更火了,因为每年夏至时节举办的北极光节,先后会有全国各地数十万的游客到来,他们或是参与在广场的狂欢,或是乘船在江面上游览,或是露营在室外体验,吸引他们的是自然带来的夏日清凉和极昼的天象。当然了,遇见北极奇光更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企盼。</div><div> 回味着驾驶小哥的讲述,我觉得相对于北极村那冬夏两个时空的存在,自己像是个追随者,又像是个探路的。难怪面对空旷的广场和流逝的江水,我并不感到孤寂,反有种"唯我独享"的味道在心里面。</div> 江水继续东流,在距北极村45公里的地方又到了个村庄,它过去叫大草甸子,现在叫北红村。两个名称,自然隐喻着它曾经的历史,更揭示着人们的心境。<div> 北红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标为北纬53度33分、东经123度17分,是比北极村还北的我们最北端的行政村,它形成于清朝时期对漠河金矿进行开采的那个年代,上世纪"文革"的时候,有一批响应号召的城市青年来到这里,对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并改用了现在的名称。</div><div> 与洛古河村和北极村相比,这里的原生态保持良好,且浓浓的烟火气深深地吸引了我。</div> 由于首场降雪稍有偏早的缘故,农家种植的大豆尚未完成归仓,我见到他们在紧抓雪后的阳光进行晾晒和分装。<div> 在村口往外的路上,有位骑着电动三轮车准备下地干活的村民,见我手持着相机,有些好奇,而在我主动向其示好后,他问我"是记者吗"?我说不是,是来旅游的;接着我问他,这些年的收成咋样啊?他回答:"当然不如你们城里了,但比以往可强多啦"!说话间,又走过来位村民,我们就多聊了几句。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这些年中央的扶贫脱困政策使这里改变很大,而乡村旅游的效果又尤其明显。不只是语言,从他们的面部表情中,我也能感受得到。</div> 在村北的江堤上,我独自散步,极尽地享用着从天空降下的一片宁静和晨曦映照的美景,当然忘不了随身携带的相机,用它记录下我心中的感动。<div> 游览了整个村子之后,我觉得抛开地理的因素,北红这个边境上的村落,与我们内地里正开展脱贫、村务公开、美好乡村建设的农村没什么差别。</div><div> 回到住处,我与已备好了早餐的店主人聊了会家常。她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丈夫在外打短工,家里忙时就忙家里。按她的房间估算,接待游客满员时在十位左右,我问她客人多吗?她回答:"断断续续总会有的"、"夏天的时候多"。我又问若是在最冷的时候来,能玩凿冰捕鱼和马拉爬犁吗?她笑着说"当然能了",还转过身子指着江水的方向说:"村后那一溜都有"!热情的她还补充道:"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色","冬天里的泼水成冰,也是城里人挺稀罕的"。我说应是交通的缘故,这里的食材还是单调了,菜肴的品种不多,她说客人来主要是为了看和玩,在吃的方面"管饱、是咱地方的味道就行" !她这"生意经"念的还真准,难怪我们在入住时,她不慌不忙、热情而尤显自在,原来是早已"胸有成竹" 了。 </div> 在著名的龙江第一湾景区,我一步步攀着近千级依山而建的木制台阶,登上了有几处折转的观景台。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并非所有的游人对登高望远都饶有兴趣,而即使我站在了所谓的最高处,也无法一眼看到想要的全部。<div> 浩瀚的天空和无尽的江水,塑造了大自然的壮美,而被我们每个人所感知的,也只是一点点。</div><div> 从资料上看,这里的正面应是俄罗斯的阿穆尔州,左侧洛古河村方向的北岸是后贝加尔边疆区,而右侧在江水经过几个曲折,到了漠河区划东部额木尔河口的东岸,便是在康熙年间取得过抗俄侵犯胜利的雅克萨,它在划入沙俄版图后被改称为阿尔巴津,现在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一个镇。</div><div> 站在中俄两国的边界线上,我突然想到需要我们了解和记取的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做的更是很多很多!</div> (四)<div><br><div> 离开漠河,我回到了哈尔滨作短暂的停留。</div><div> 虽然时间有限,在这个有"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城市,我还是收获了满满的热情。我们新老朋友相聚,酌酒叙往,畅谈预期,好不热闹。我们还游览了中央大街和太阳岛。</div><div> 庭煜兄的安排真的很是用心,也很周到。他在一家有百余年历史的餐厅请我品尝了顿正宗的俄式餐,住宿的酒店就在美丽的松花江畔。而且,他还为我下一站的活动提供了自驾的车辆。</div><div> 于是,我的意愿就更坚定了:去珍宝岛!</div><div> 珍宝岛在黑龙江省东部作为我国与俄罗斯联邦边界的乌苏里江上,距哈尔滨中心区750公里,途径牡丹江和鸡西两个地级市,道路先后是高速、省道、县道和乡道。经验告诉我,路上是不会有问题的。因为它虽然偏僻,但毕竟曾是"驰名中外"之地,且我国现如今整体交通的基础已经很好了。</div><div> </div></div> 尽管有乐观的预判,我还是把行程分成了几段,而不是直接抵达。这使我不会产生大的疲劳,且还有时间在沿途做些随意的安排。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当中我看到了在漠河时没能遇见的"秋"。虽然是尾声了,收割中的玉米和水稻,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灿灿的,像是专门留给我的。这些画面的出现,当然地弥补了我感觉上的一些缺憾。 在离开哈尔滨的第四天,我从虎林境内的云山农场出发,先到了该市所属的虎头镇,然后到了珍宝岛。<div> 虎头镇坐落于乌苏里江的岸边,是中俄间这条界江的起点。来自东部俄罗斯的乌拉河与起于西部兴凯湖的松阿察河在此交汇。宽阔的江面,让我自然产生了对黑龙江南北两源在石勒咯河口相汇的联想,那会是如此的景象吗?想着、看着,我忽然有种江水倒流、空间错乱的感觉,寻思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这一路走来,从额尔古纳河到黑龙江,我虽先后身在不同之地,可都处于江界的右岸,只有现在才首次站在了左岸。看来,这观山水、辨事物,必须得首先弄清自己的位置所在才是啊!</div> <h3> "珍宝岛",听其名就能知是个不大的小岛。它中间宽、两头窄,形状酷似我国古时的元宝,其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仅500米,面积只有0.74平方公里,连同它下游的其他四个小岛,总面积为3.6平方公里。从位置上看,它距离西岸的我国一侧是200米、距东岸的俄方有400米,且乌苏里江的主航道在东岸一侧;再从成因上看,它原是从我国一方伸向江中的半岛,后经长期的水流冲击才成为了现在的样态。即便是如今,每到夏季的枯水期,我方人员仍可从其北部直接徒步上岛。然而,对这样的事实,我们的北方邻国在前苏联时根本不予理会,他们叫 该岛为达曼斯基岛,并宣称归他们所有。<div> 所谓前苏联,即以前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它由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发展而成,首位领导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二战胜利以后,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旗帜下迅速壮大,巅峰时雄踞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及中部,国土东西长10000多公里,面积更是达到224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且经济和军事实力只有美国能与其相比,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之一。</div><div> 我国与苏联的边界西起新疆,东向内蒙到东北的黑龙江、再到吉林,因蒙古国的相隔而分为东、西两段,全长共6000多公里,主要依据是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定的几个条约。在苏俄成立初期,列宁曾公开宣布废除沙俄历史上所有与外界的不平等条约,将土地和权利归还给原所属国,但后来的继任者没有履行。</div><div> 关于珍宝岛,它与乌苏里江、黑龙江及额尔古纳河上的其他岛屿一样,在中俄两国"划江为界"时并未细化其归属,而在中苏友好时期,两国间对其边民的所谓"越界"行为都持宽容态度,但到上世纪50年代的后期,苏联方面在处理与其友好国家的关系中,粗暴地实行大国沙文主义,干涉兄弟国家主权并侵犯他国利益,由此中苏关系走向恶化,这就引起了边界异常事件的频发。</div><div> 起先,事态的程度是比较轻的,后来竟发展到了禁止我方人员登岛,甚至用装甲车冲撞碾压我边民,造成人员伤亡,而对我边防巡逻人员不只限于殴打驱离,还抢夺武器,且此类事件在从西到东的整个边界上屡次发生,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更有难以接受的是,由于苏方的蛮横霸道,多年毫无进展的双方边界谈判也被停止了。</div><div> 为维护国家主权、保卫领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为了打击社会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威逼和恐吓,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我边防部队下达了"反击"的命令。</div><div> 1969年3月2日上午,我边防人员按惯例登岛执勤,被苏联方面发现,他们立即出动军车、装甲车和70多名陆军,越过冰封的江面后分从南北两端进入我国领土,企图对我军人进行合围,双方抵近后很快就发生了枪战,且立刻造成了伤亡。从这一天开始,"珍宝岛"便引起了整个世界的瞩目,也在我们国人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div><div> 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那时,我在读小学三年级,是大山里的一个孩子,而现在就站在了当年的战场上。</div><div> 由于管控的原因,虽然我没能上岛,但在岸边一眼就能看见岛上进出的大门。门北的一侧,在醒目的国徽下金色的"珍宝岛"三个大字稳健而有精神,门两旁的大红标语是毛主席为国家安全部队的题词:"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这一号召,曾长久地响彻在我们的耳边,并连同那特立独行而又磅礴大气的"毛体"的形象,一直是我们追求成长的动力。</div><div> 其实,珍宝岛对于苏联而言不仅是个"弹丸之地",它还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更没什么军用价值,但他们不能接受我方对它的控制,于是在两周后的3月15日、17日,便再次组织军力前来挑衅,而且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我方则是用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和岸上纵深炮火来进行还击。这是一场真正的"血肉与钢铁的搏斗",尤其是前一天,我方以一个营的兵力和简陋的武器装备对一个步兵加强团,激战近九个小时,阵地先后八次易手。最终,我人民解放军还是取得了胜利,除歼敌230余人、毁伤十多辆战车外,还缴获了一辆苏联当时最为先进的T-62主战坦克,再次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敢于战胜一切来犯之敌"的无畏和坚定。 </div></h3> 这张照片,系拍摄于我在漠河时的行车途中。当时外面的气温是摄氏零下十几度,我因嫌冷,手持相机匆忙地按了几下快门就钻回了车里。设想一下当年,我们的战士在比这要冷得多的寒风里,俯冰卧雪、昼夜坚守,同时还面临着在与实力数倍于我的敌方对抗中牺牲生命,这是有着怎样的一种意志和精神啊!<div> 如今的珍宝岛,不但已被俄方承认属中国的领土且被我边防人员常年驻守,还被建成了地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甚至还成为了旅游爱好者的打卡地。</div><div> 我们应该记住珍宝岛,记住那些为国捐躯和牺牲个人利益的战士。国家安全和人民的幸福,从来不是凭白得到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意义,完全可以从更高的层面去解读,而绝不只在于那一时一地。</div><div> 战争, 即使是现在,距我们也并不遥远!</div> (五)<div> </div><div> 告别了珍宝岛,我经哈尔滨又去了东北的其他几个地方。每到一处,与朋友们说起珍宝岛,必有人会提"虎头要塞",而每提到漠河,必有人要说起那场大兴安岭的火灾。是的,这都是我们国人心中的"痛"!</div><div> 虎头要塞,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件后,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继而染指苏联,而在乌苏里江的我国一侧,借助完达山余脉的丘陵地形修建的军事战略基地。它由大小十余处具防御和攻击能力的地上及地下设施组成,钢混结构,面积覆盖方圆数十公里,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6公里,整个工程耗时六年,强征劳工及投入战俘十多万人。但这些劳工和战俘,除极少数幸运逃脱者外,其余都或在施工中被迫害致死,或在完工时被全部杀害。这个要塞,完全是由中国劳工和战俘的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它记录着历史,也警示着后人。</div><div> 当年所谓的"大日本帝国",该是没有几人能够想到,他们不可一世的疯狂,最终还是走进了自掘的坟场。</div><div> 1945年8月9日,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伴随着炮火对要塞轰炸,强渡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向这个东方的"马其诺防线"发起了猛攻。经过十七天的激烈战斗,这场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之战"毫无悬念地以中华民族之正义和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而宣告结束。</div><div> 在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的门前广场,有一组抗日英雄群体的雕像,设计者显然是把纪念碑的元素用在了里面。雕像主体的高处有两位持枪而立的战士,其中一位来自东北抗联,另一位来自苏联红军,他们威武而坚毅,目视着前方;基座之上是精神饱满的不同身份的指挥员。看着他们,自然会使我们想到周保中、杨靖宇、赵尚志,还有赵一曼、冷云等很多的英雄,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战士......</div><div> 我们应该记住他们,记住那个时代,记住他们经历的一切!</div> 与日帝国主义侵华的国家行为不同,大兴安岭1987年的那场火灾,则是由我们林场员工的个人行为引起的。<div> 原本平安的生活,毫无前兆,慌乱和恐惧的顷刻之间,生命就没了,其中有妇女和婴儿,有的甚至是一家数口。悲惨之极,无言能述啊。</div><div> 这也是一场侵略!在突发之时,你毫无选择的被卷入了杀场,且不论男女,也不论年龄。</div><div> "八级以上的大风,一团一团的火焰,高达几十米的火头,树木噼啪作响——水分被瞬间烤干,然后呼地一下,整个林子开始燃烧","更可怕的是大火的速度","在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压热流中,以每秒15米的速度肆虐......"。这段文字,是火灾的亲历者在事后对记者的叙述。即使在今天我们读它,仍还是心生恐惧而不忍去想。</div> 在此前离开漠河的那天上午,我请驾驶小哥把我带到了位于古莲林场当年的那个"起火点"。据说是一名刚从业才十来天的伐木工违章操作,引发了地面起火,但后来处置不当,更严重的是随后的灭火举措又不到位、不彻底,再遇上了异常干燥和狂风的天气,灾难就降临了。<div> 在这里,我放眼看了看四周,又注目脚下,来回踱步间我试图能找到些什么,可却一无所获。</div><div> 也许,在多年以后就没多少人再提及这场火了,而至于面前用于警示的这块石碑,也会被人不屑一顾。如若果真如此,又会是怎样呢?</div><div> 无论怎样,此类的事件不再发生就好!</div><div> </div> (六)<div><br></div><div> 结束了全部行程回到家中以后,我总觉得有个问题一直在待解。是什么呢,是关于"边界"的。</div><div> 何为"边界"?我想,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的自身能力可及与不可及的"区分之地",就是边界,而这个边界至今还存在着,只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在不断地扩展,而且是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上的。但是,人类文明从来就不只是哪一个地域的,或是哪一个族群的,也不仅仅是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这样,边界的概念就越发复杂了。若是结合具体的事物形态,实体比概念会更为复杂,譬如我国与俄罗斯的边界便是如此。它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是地理的,也是经济的,还是政治、军事、科技及文化上的。它记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也展示着现在、昭示着未来。中俄两国的边界史,就是一部教科书,且还正在续写着。</div><div> 现如今正发生着的俄乌冲突,根源在于北约的东扩,属边界问题;全球持续时间最长、解决难度最大的巴以冲突,也有边界的因素含在其中。还有,我国的南海,美帝国主义一直在借助于所谓的边界问题寻事滋事。相比之下,中俄边界问题的处理,不得不说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范例"。它的意义不仅存在于中俄两国之间,还关乎着我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的和平。</div><div> 可见,在国际事务中,边界问题非常重要。但它是无法让你在边界上漫步就能看得清楚的。</div><div> 再者就是,相对于个人有"边界"一说吗?当然是有的。设想一下,如果当年在大兴安岭的林区没有人去违规操作和违规吸烟,就可能不会有那场特大的火灾。这里的"规"就是"界"。违反了规定,就是逾越了边界。新冠病毒严重肆虐期间,我国政府要求的病员及感染者隔离,也是"界"。</div><div> 近日与位朋友见面,我们聊到了手机对当下人们生活的影响,他非常担心网络会将孩子带入歧途,认为包括所谓"非盈利"的所有平台都应在其"算法"和"推送"中设置边界,而不能只限于"不违法",以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我特别赞同他的观点。但与其寄托于他人,还是不如靠着自己把边界建立起来,而且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只不过,这个"边界"的建立也不是说上一句就能成的。 </div><div><div> 当今的世界一霸称雄,纷争不断,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曾有过的大变局之中。各强势的国家或主体都在不断地尝试突破对方或对象的某种边界,以获取所需。这其中,有为人类整体之命运而大胆探索者,也有为小团体的利益而疯狂的施绊者。我们相信,有着延续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定能实现伟大的复兴。作为个体,我们要抛却狭隘的理念,与时代同行,做一个是在"追梦"的人。</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