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到水自通

兰陵三幼豆六班

游戏背景 <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要求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p><p class="ql-block">玩泥巴、抓沙子、搅腾水几乎是每个幼儿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挖铲、揉捏和搅拌。塑形、搭建等创设性活动伴随而生。中班孩子们已经能较为熟练使用筛子、铲子、小桶、模具等沙地活动工具。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水管、木板、小推车等新的材料,一方面能很好激发孩子探究新材料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了孩子们沙池活动的难度,丰富了沙池活动形式,有利于创造性玩法实现。</p> 游戏实录 <p class="ql-block">  沙水游戏一开始, 孩子们很快就找到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这一伙儿那一组的玩了起来。 我注意到沙池中间几个孩子各自拿着大铲子挖了起来,不一会儿,每人身前一个小坑,然后小坑之间挖出渠道互相连接贯通了,河道的雏形初见规模。</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继续挖,河道越挖越宽,不见深度只见宽度。有几个用小桶运水的孩子倒一桶水进来很快就淹没了渠道,连续倒了几桶水后只有一小水洼有水,但很快就又没有了,几个孩子像泄了气的皮球不再抢着运水了。孩子们发现了问题——“倒进河道的水很快就没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用大桶、大盆来运水。</p> 简单的河道 <p class="ql-block">张睿泽说:“水被太阳蒸发了。”</p><p class="ql-block">尚曼妮说:“水被沙子吸收了。”</p><p class="ql-block">邵净心说:“可以把小河挖深一点,把里面的沙子都挖深一点。”</p><p class="ql-block">张润泽说:“我们可以用水管和桶,放很多水,让它喝饱了。”</p> 分析与思考 <p class="ql-block">挖河道,幼儿心中没有河道的分布图形状,不会对场地进行规划,孩子们只是平行游戏没有商量和合作,所以只挖出了身前的一段小坑,有宽度没深度。当幼儿遇到水流进河道就不见的问题时,没有急于求助老师,而是想办法,虽然没有解决,但是幼儿已经有了初步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对游戏中出现问题畅所欲言,作为老师要倾听幼儿的发现、困惑、回应,给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发言空间耐心倾听,通过提问和鼓励,与幼儿进行思维上的碰撞。在这一过程中, 往河道里放水的答案就梳理成形了。</p><p class="ql-block">我问道:“既然沙子有吸水性,那怎样才能让河道里有水呢? "孩子们激烈的讨论后,并且设计出了图纸,给小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的设计想法,很期待下一次的活动。</p> 管道铺设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孩子们带着规划设计图,有了计划,有了分工,准备利用水池里的塑料水管、透明水管还有切面水管搭建南水北调的通水管道。孩子兴致勃勃的来到了沙池,一到沙池周沫橙小朋友根据计划的设计图用铲子画了一条圆形的线, 负责挖河道的孩子们便沿着画好的线卖力地挖起来。“河道”越来越长,孩子们越来越兴奋。负责运输的小朋友找来了长长的水管,还在以前的位置装上了管道,水管的长度正好能把他们之前挖的河道连接起来。终于,在孩子们的合作下,长长的“河道”和小岛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当河道挖出长长的一段后,等待放水的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找老师帮忙提水,“周禹帆,你快去拿水管,我们把水管铺设到河道里,这里就可以通水了。”周禹帆按照要求马上安排上了水管,那怎么能把水池里的水引到沙池里呢,孩子们激烈的讨论着,只有张甜柚小朋友一人默默地搭建着,她把水池中的管道搭建到了沙池的河道中,开始往河道里注水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河道里的水就开始顺着河道流动起来了,徐阡睿看着水慢慢的流动,当水流被河道里的沙子堵住时他就用铲子挖一挖,水流就顺利通过了,几个孩子注意到徐阡睿的做法也都来帮忙。</p> 分析与思考 <p class="ql-block">挖河道的游戏在沙水区里经常出现,游戏中他们有分工、有合作、有考师引领,也有每个孩子的努力。这个庞大的“工程”涉及许多人的合作,对于中班孩子们来说很有挑战性。游戏过程中,徐阡睿小朋友的做法让水流动起来,大家都积极学习, 实现了他们挖弯弯曲曲的河道的想法。在大家顺着水流方向挖河的体验中,他们也发现了水的流动和沙池的高低有关,孩子们专注投入学习的品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得到了提升,今天孩子们遇到的新问题是怎样让沙池中蓄水池里的水不会很快干掉?这成了幼儿的难题。通过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用生活经验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从生活出发,将生活经验与游戏建立联系。</p> 游戏总结与思考 <p class="ql-block">幼儿在自主游戏时,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的专注投入。坚持不懈、分工合作等优秀学习品质出现。作为老师我们应注重游戏分享环节的反思,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经验。通过倾听幼儿的交流和分享,提出问题,不断追问,引发幼儿尽可能清晰的回顾自己的游戏过程,通过不断反思逐步建构自己的经验,积极推动孩子们去发现不同主题,多样化的玩法,让游戏更精彩。</p> <p class="ql-block">1.放手游戏、解读游戏、回应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是有自主游戏能力的,他们能够根据环境和材料,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在这个系列游戏中,孩子们在原有游戏材料的使用中,创造了新的玩法。他们运用了沙池里的塑料软管、透明水管、切面水管、转弯接口和剖面管道、洞洞支架等,幼儿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都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将游戏玩得越来越精彩。</p> <p class="ql-block">2.发现儿童、理解儿童、追随儿童,在游戏中老师全程观察、持续陪伴幼儿游戏激励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乐于想象与创造。当每一次遇到困难,我们都能在困难之处看见孩子们进发智慧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指南)中指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通过铲、挖堆、拍、运、铺、架等方法发展了手腕精细动作,不仅促进身体的发展,也促进大脑的发展。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精心呵护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好奇心,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自由探究,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在沙池中的河道工程游戏中,孩子们充分自主地游戏,处于“我想玩,我要玩”的状态,只有当孩子碰到问题时,老师才可适时介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下获得新技能。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变得有主见、乐于尝试、喜欢操作,他们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p>

幼儿

游戏

孩子

河道

水管

沙池

探究

小朋友

老师

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