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知砚</p><p class="ql-block">诵读:声远</p> <p class="ql-block"> 说起著名作家路遥,人们总会想到《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这两部小说。直到现在,每当我的一位老师讲起《人生》时,都会热泪盈眶。他说,他太理解高加林了,一心想走出农村去城市打拼,也是他当时高考落榜后的真实想法。那时,他对未来的人生万念俱灰,唯一给他带来慰藉和快乐的就是每天干完农活儿,趴在草垛上听《人生》的广播剧。他说,那时,就是路遥的《人生》给他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勇气和光亮。</p> <p class="ql-block"> 当时,小说《人生》家喻户晓,路遥这个名字,一时间也轰动了全国。老百姓看得如痴如醉,但人们更加关注小说背后路遥的创作历程,他饥不择食,寝不择地,每天写作八小时以上,一直持续21天,当小说《人生》结稿时,他双眼布满血丝,皮肤溃烂,整个人憔悴不已。即使在这样极端困苦的创作环境中,路遥又坚持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期间,他去煤矿体验生活,干起最脏最累的活,晚上回到简陋的宿舍在油灯下坚持创作,身体严重透支,40岁的路遥已两鬓斑白,面色苍老,精神不济。</p> <p class="ql-block"> 路遥自己也说,那六年的时光,像一个被判了徒刑的囚犯,在等待刑满释放的那一天。这不是在完成一部书,而是在完成我的人生。这也许就是命运的暗示。《平凡的世界》尽管给他带来了中国文学的最高荣誉,却也给他年轻的生命无情地划上了句号。很多人都认为,孙少平的原型就是路遥,实际上,他的命运更像他笔下的秀莲,为了心中执念,在人生最好的年华,拼尽最后一口气。</p> <p class="ql-block"> 今年,路遥已故去三十年了,但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一直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直到现在,一些正在逆境中奋斗的人,依然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共鸣,获得慰藉,寻见自己的影子。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总是对他的创作心性和个人生活进行无情抨击。其实,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无需评判他人生活的对错,就像无需评判路遥与林达的婚姻,情感和生活从来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p> <p class="ql-block"> 路遥写苦难,不沉沦;写悲愁,不消极。他的文字,像黄土塬上沉淀的泥土,似延河水岸吹过的清风,倔强与质朴,深沉又热烈。他是把写作当成了一种道义和责任,当成了命。他的笔尖从没有离开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他把对故乡和人民的情感全部融进文字里,寄托在书中每个人物身上了。就像他说得:"无论在生活中有多少困难,痛苦甚至不幸,我们仍然有理由,为我们所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而感到自豪"。</p> <p class="ql-block"> 如今,路遥长眠在延安文汇山的怀抱里,从这里可以望见他故乡的方向,也能看到他的母校,山上松树枣树长得繁茂,山下延河水潺潺流淌,这里是路遥寻梦的起点,又是他魂归的终点,他应该是安息的了。感谢路遥,用自己深重的苦难经历,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往哪儿走,让我们懂得人生在世就应该像孙少安、孙少平一样去奋斗,像田晓霞、田润叶一样去爱。</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