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燕工作室·外出学习】“送教助研”春风暖 向阳而生共成长--临沂市教科院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学习心得

大店中小王洛吉

01工作室动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天就是生机,向阳而生;春天就是生长,耕耘播种;我们在暮春相聚,开启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2023年4月28日,临沂市教科院强镇筑基试点镇“送教助研”活动在板泉镇刘庄小学举行。临沂小数掌门人,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科科长于江美率领名师专家团队送教助研,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莒南县教育和体育局小学教研室副主任王文堂等领导陪同。在工作室主持人彭春燕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现场聆听了四位名师专家的课例,受益匪浅,现将听课中的一些学习感悟与思考进行梳理。</p> 02 课堂梳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文堂主任执教课题是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本节课,王主任紧扣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三角形的特性,研究气氛热烈。课堂伊始,王主任对比线引出点,两个点确定线段,三个点可以画三角形,先画再观察找特点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接着及时追问:“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可以更简便的说一说吗?”、”抓住其中一项呢?”。核心问题的设置科学合理,层次清晰,王主任善于从学生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紧扣学生思维点,及时启发学生思考,顺势而为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总结出三角形的特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在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用小棒等教具分别做出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看一看、拉一拉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易变性的特质,将抽象的概念形象的展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三角形无处不在,红领巾里面的三角形,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三角形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体会到三角形之美,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自沂水县的刘晓娜老师执教的课题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特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本节课刘老师以学生已经学习过2、5倍数的特征为跳板,引导学生先是猜想3的倍数也和“个位”上的数有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接着通过观察百数表中3的倍数否定了猜想。抽象概念直观化,以拨珠器为研究对象,从探究3个、4个、5个、6个珠子拨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为引子,得到“所用珠子的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建立模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没有珠子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将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看是否是3的倍数,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各位上的和就等于所用珠的个数”。接着通过“听声辨数”等环节,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最后对比2和5的倍数看“个位”而3的倍数看“各位”进行解析,这应该也是很多老师困惑的问题,不仅学生,在座的老师们也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节课事是由来自兰山区范剑秋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拓展》。这节课我是第三次学习。每一次的学习都让我有不同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范老师从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概括以上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范老师及时追问:这是为什么呢?这些立体图形有什么共同点?思考过这个问题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要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和领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才能真正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只要是由底面平移得到的立体图形”就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体积,接着以圆锥为基础,利用转化的思想,借助学具引导学生探究椎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节课是由江湖人称胜哥的王永胜校长执教的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胜哥的课,简约不简单,有趣有内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胜哥先是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做铺垫。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计算的过程和数计数单位的过程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像这样的分数怎么计算加减法呢?”先让学生猜和的范围,有个整体的感知,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算一算。将异分母转化成同分母的过程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面借助练习的三道题,不仅点出学生的易错点,还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异分母转化成同分母的关键“要看另一个的数的分母是几,找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思路清晰,环环相扣。</p> 03 听课感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键词一:以生为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方式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三个维度: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经验积累等做为立足点。比如王文堂主任以点带线、以线入面,由面及体的设计;刘晓娜老师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3的倍数特征,以“拨数器”为研究对象。都是在为学生的思考服务,把学生真正的放在了课堂的“中间”,走进了学生的“心间”,以生为本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体现在课堂中的每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键词二:数学结构化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追求有效教学的深度发生是永恒的主题,以数学学科来说,抓住学科特质展开深入研究是一个好视角,数学学科的结构化特征尤为明显。比如范老师从柱体到锥体体积的推导,结构清晰的将抽象复杂的数学公式概念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结构化渗透在每个角落;胜哥从比较明明和聪聪谁用的纸多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借助同分母加减法的正迁移,让学生通过通分(进一步细分计数单位)来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整节课的设计问题富有结构性,层次清晰,教学目标达成度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键词三:大概念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所谓大概念,能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论题,具有生活价值。它不同于学科重要概念,它是有层级的,即有学科大概念,还有跨学科大概念。它能打通学科内外的学习,还能建立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的联结。区别于小概念,“大” 在有生活价值,能反映专家思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以上每节课都有大概念教学的影子,《三角形认识》中,三角形的定义是如何的来;《3的倍数特性》中,为什么是各个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拓展》中不同锥体图形的计算公式为什么都有三分之一的存在;《异分母加减法》中,异分母先通分再计算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在课堂中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中去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一个人,可能走的快一些,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团队的力量无与伦比,好的团队往往可以有1+1>2的作用,就像于科长在评课交流环节说得那样:打磨一节课,成长一个团队。团队就是滚雪球,抱团成长,每个成员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团队内骨干教师带头示范作用,未来可期。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送教助研”春风暖,向阳而生共成长。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让我们每一位工作室成员明白了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课堂上师生同步,互动生成,顺着学生的思路走,恰当的问题设置,时刻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与老师始终同步,多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师生同频共振,课堂灵动丰厚。再一次感谢于科长、王主任、胜哥以及各位名师专家的辛勤付出!“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我们工作室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多阅读、多研究、多学习,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努力提高我们的整体水平。我们坚信:心之所向,便是阳光;无所畏惧,便是远方!</p>

学生

分母

倍数

三角形

课堂

加减法

送教

助研

胜哥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