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青春展芳华,读书正当时。</b>为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推动县域读书活动有效开展。4月27日—28日,平利县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素养大赛暨师生共读展示展评活动在城关第四小学举行。</p> <p class="ql-block"> 《学记》中指出,“相观而善之谓摩”。两天的活动,全程观摩了19名参赛选手在为期两天的课堂教学展示,读书活动交流,素养知识问答,书法展示,现场写作五个环节的角逐。在互相的研讨中,思考、收获并存,以小文记之。</p><p class="ql-block">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本次赛事活动各位选手准备充分,积极应战,无论是课堂教学、说课,还是素养问答、读书交流,可谓是亮点纷呈,精彩不断。</p> <p class="ql-block"> <b>一、教师素养综合化</b></p><p class="ql-block"> 教师素养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内在要求,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各个环节的角逐中,各位选手的综合素养得到展示。比如,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老师们不仅要进行整本书阅读,还要进行解读。《西游记》一课的教学,老师针对不同人物的特点,用凝练的语言编写了谜语诗歌让学生在猜人物的同时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彰显了选手的语言素养。《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教学,老师在不同的环节分别拓展了不同类型的诗歌,并引经据典,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离别情感和高洁的品格,彰显了选手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b>二、说课模式多元化</b></p><p class="ql-block"> 说课是一种教学教研的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较之往年的说课,今年的说课大家不再局限在一种说课的模式或者文字版本,而是根据所选的教材,课堂教学目标和自己的教学风格采用了不同的说课模式。比如,针对说教法就有:把握特点说教法,因材施教说教法,教学结合选方法,针对说学法就有:激发兴趣选学法,乐学课堂说学法等等,有的是分板块说,有的是综合说,有的侧重学法,有的侧重流程,有的中实践,有的重理论,让说课不再寂寞孤单。</p> <p class="ql-block"> <b>三、教学设计前沿化</b></p><p class="ql-block"> 2022年开始,学习任务群走进了教师的备课内容,走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也向我们的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收到的19份教学设计中,选手们都是以任务群的形式、以活动为载体,来改变传统教学设计的物态形式,向新的教学理念发起了挑战。为走向导学案的综合性教学设计作出了里程碑式的改变,同时也引领了对新的教学设计的研讨和实践。</p><p class="ql-block"> <b>四、阅读活动丰富化</b></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优化课堂教学物态形式”和“拓展学生的阅读途径”。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和读书交流展示的过程中,选手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外阅读活动,点亮了此次活动的主题。比如,课内的群文阅读活动,悟思阅读活动,对比阅读活动,课外的研学阅读,亲子共读,课本剧演读,经典诵读等活动,都将学生带上了读好书,好读书的生活轨道上。</p> <p class="ql-block"> 《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青年教师成长的路上和大赛的展示过程中,也存在着“教材解读不深入,新理念实践不扎实,概念混淆不清楚,语言学习不充分,素养知识不全面,阅读活动不灵活,新技术运用不新颖”等问题,知不足而前行,方向会更明。基于此,特提出以下建议和大家共勉。</p><p class="ql-block"> <b>一、教材细读点亮思维</b></p><p class="ql-block"> 细读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和源泉。对教材的细读包括读懂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教材文本的厚重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作用。《跳水》一课的教学,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思维”主题在教学中的位置,依据主题进行教材的解读,然后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很生动,我们可以进行多线条的梳理,首先是对孩子心情变化的梳理,由“笑得开心”到“哭笑不得”“大喊大叫”“脸都红了”“气极了”,情绪由开心到升起不断升级;然后是对猴子放肆行为的梳理,由“摘帽子”到“用牙齿咬,爪子撕”,“撕得更凶”“龇牙咧嘴做着怪样”,行为越来越肆意;接下来是梳理水手的笑,“哈哈大笑,大笑起来,笑得更欢”。文本的细读,点亮了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的更为清楚。</p> <p class="ql-block"> <b>二、扎实实践点燃希望</b></p><p class="ql-block"> 2022版新课程标准以学习任务群为课程内容,着力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式,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作为青年教师,有责任和能力去开拓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扎实的实践点燃课堂教学的希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大象的耳朵》一课的教学,创设了“为《大象的耳朵》写一份海报”的任务情境,并分三个活动来推进:剧本识字我最行,读好问句我在行,完成海报我最棒。学生在活动的推动下完成对生字的学习,对难点问句的突破,以及创意的读写表达。新理念的实践燃起了学生学习的希望,燃起了学生发展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b>三、语言品味点染情怀</b></p><p class="ql-block"> 语言学习是语文课的核心课程内容,统编教材每一篇文质优美的课文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而文字的生命力则需要在品味的过程中摩擦出温暖的活花,去点染,浸润学生的心灵。《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学习,这是一场怎样的“雨”?一个“寒”字带来的是“冷”,一个“连”带来的是“大”,一个“夜”字带来的是“长”,一个“入”字带来的是“广”,当每一个进入到学生的身体里,连绵的秋雨氤氲了一个离别的凄凉氛围,也印染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引发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与“孤山”互相映衬,离别之愁,之孤寂,带来的思乡渐入学生的情感体验之中。</p> <p class="ql-block"> <b>四、终身学习点化人生</b></p><p class="ql-block"> 终身学习是伴随人一生发展的一个必要的生活方式。教师职业也决定了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有了终身学习,才会在同样是江水和天空连成一片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营造的阴雨笼罩,楚山孤立和彩霞、鸟儿齐飞翔不同意境中感受不同的诗意人生。在《父爱之舟》中,清贫的父亲为我买热豆腐脑,为我制作万花筒,《背影》里,蹒跚的父亲爬上栏杆送橘子,这都是人生里最浓墨重彩的一份情感,没有学习,哪来的人生精神财富。当然,也唯有学习,才能让新技术,新思想进入到我们的课堂,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照亮前行的道路。 </p><p class="ql-block"> 青春是一段不言说的时光,读书是一份不言说的美好,当青春碰上读书,芳华四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