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切实做好“五一”假期的安全教育工作,严防各类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全校师生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东王官屯中心小学开展“五一”劳动节假前安全教育活动。</p> 放假时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国际劳动节放假为4月29日(星期六)至5月3日(星期三)共5天,5月4日(星期四)正常上课。</p> 安全部署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一”假期将至,为了更好地传达与落实假期校园疫情防控要求,4月26日下午,我校召开“五一”假期安全工作布置会,全校教职工参与此次会议。</p> 假期安全校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28日我校全体师生在操场上参加“五一”劳动节假期安全集中教育课。肖文立校长围绕假期防火、防电、防溺水、疫情防控等等多方面进行宣讲。</p> 致家长一封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五一”假期前,学校通过班级微信群推送“五一”假期安全提醒,宣传假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醒家长做好监督防范工作,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远离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p> 假期安全班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五一”假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各班主任重点围绕疫情防控、防溺水、交通、饮食卫生等安全问题进行强化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疫知识和防溺水、遇险逃生等安全技能。同时结合“预防溺水专题教育”,告诫学生假期期间做到防溺水“六不准”,远离危险水域,做好安全防范,实现“人人学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都平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加强防火用电安全教育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要让幼儿孩子单独使用火柴、蜡烛、打火机等危险品。不准孩子玩电器;家长不要将家中的插座插孔暴露在外面,以免孩子用手指、小刀去捅;教育孩子不用湿手或者湿抹布触碰电器;室外活动时,不爬电线杆,不在高压线下游戏,不用手拉电线杆,以防触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加强交通安全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养孩子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危险标志、禁止标志等,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不得在马路上或公共场所游戏、追逐打闹。外出骑电动车需安全规范佩戴头盔,乘坐家庭轿车需坐在后排系好安全带,保证孩子交通安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即将进入学生溺水事故高风险期,希望家长切实承担起孩子的监护责任,在家教育孩子做到“六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加强饮食安全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按时吃,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防止急性肠胃炎的发生。讲究饮食卫生,外出时不吃路边摊等没有卫生保障的食物。注意营养均衡,不给孩子吃生、冷食物,不吃过多的大鱼大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导孩子不要沉迷网络游戏,在网上发布信息需谨慎,不要转发未经官方公布的信息。谨防网络诈骗,不要点击不明链接网址,更不要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加强预防心理,提高对网购诈骗、中奖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等各种形式诈骗的警惕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加强心理健康安全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和家长要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谈心,帮助孩子学会释放压力,在陪伴中沟通,在沟通中了解,在了解中引导,密切家校共育,营造和睦、和谐、温馨的氛围,确实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加强防疫安全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尽量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做到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p> 劳动光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一”劳动节是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建议家长借此机会教育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一起做”,让孩子参与日常家务劳动以及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磨练意志,体会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制作:孙淑杰</p><p class="ql-block">审核:肖文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