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 花落成篇,月色封缄。一场雨后,一城草色满树花开,一地绒绒的绿色呼之欲出,美,向来是悄然降临的。闻着风,听着雨,袭来幽思缕缕。静静的窗前一坐,感知这个深春的意蕴就好。<div><br> 倾诉雨落与稻香一段情缘。逢是萍水,别是无涯,看舞絮飞花。心恋了真水清茶,情付了烟火青花?最真的相守,是一世桑麻,稻香润笔,轻描谷雨。你来润泽田垄,我就代笔耕种,种豆点瓜,我要的日子,不过是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听蛙鸣月色荷塘,听雨落诗窗夜话。</div><div><br> 很久没有兴致去感知什么了,大概是生活的繁杂几乎磨灭了善感的心,曾经生命里的风花雪月悄然退场,如宝玉那块灵玉被俗世尘污覆盖丢失了灵性,让人病了一场。</div><div><br> 雨应该是我心里的灵,被这暮春雨凉凉的打湿,忽然就醒了。看花看草,它经历了多少,依然是最初的样子。忘情得美,忘情得绿。中年人可俗可雅,一边关心粮食蔬菜,偶尔聊聊诗和远方,不违和,也不矫情。</div><div><br> 孤影随风,冷月扶残梦。长夜挑灯,文字着素。但有些心事是没办法变成文字的,它甚至没有办法让人放声恸哭,它就像海浪,在无人的海滩一下一下地拍打在身上,当回望它时,它却已经退去,只留下空无一人的惆怅。</div><div><br> 素来,一个人的欢喜或忧伤,只是属于自己静默的心事。或许只应该,在某个幽静的夜里,如一株草木般,枝叶一摇,心事便婆娑满地,然后又被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捡拾。于是,记忆的扉页上,便慢慢铺排了一场云烟过往。只在留白处,才可以读出那时欲说还休的谜底。<br></div><div><br></div> <div><br></div> 青巷长街寂寥,风花雪月本闲,却被嫁祸于野史篇篇。岁月苍茫,选择孤独,既是勇敢也是坚定。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若读书。我深以为一切对生命地感触,皆来自于每个人内心的舒适度。杜拉斯说过:“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平淡的日子里,我喜欢半盏清茶,读书,写字,心怀素真,无问西东。<div><br> 每每翻动书页时,心里便衍生出些许诗意:爱、浪漫、静寂。我一直觉得,喜欢文字,喜欢阅读,与文化高低无关,仅是想为自己缝补灵魂,給内心找个支点,并能时刻扎醒自己的愚钝和浅薄。</div><div><br> 风物年年长,世海滔滔下,我很幸运,可以文字伴生活,可以诗意裹烟火,不知不觉,就活成了自己爱的模样。孩子就读初中前,我曾给他买过一本《给青年作家的信》,本来是想买《给初学写作的年轻人的信》的,但没这书卖。我至今也没顺着目录通读一遍,因为每次只要一翻开立刻就会被眼前的叙述牢牢绊住,而且,这本书最厉害的就是,太会鼓舞人撺掇人,一旦你读懂、对号入座,你立刻就会窜到电脑前“干就完了!”<br></div><div><br></div> <div><br></div> 女友借程璧的歌的句式对我说:“我把花儿相信了。”谢谢这份信任。是对一个中年女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的确信。这一生有很多次转身、离别,与过去的自己的告别,与不同阶段的自己的告别,甚至与曾经喜欢的写作方式的告别……每次转身,都是因为更加了解自己,让我现在,活成了自己爱的模样。<div><br> 爱一个人的时候,我是不自卑的。心里有爱的时候,我的动力更强,爱,让我看见我可以去往的空间,这种动力与空间就像施肥和换盆一样让我充满活力。是的,爱是一种聚焦,爱让我在那个时间里只看见、只渴望、只想去,充满动能,像春天的植物,我会格外努力,生发,加自信。</div><div><br> 所以我不在关系中仰视。相反,我把我爱过的一切长在我身上。如果有一天,有人觉得我身上有什么特别的好,那是因为你能在我身上看到我所有爱过的人,我把我所有爱过的人都长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div><div><br> 爱就像一场浇灌,落在我身上,茁壮出一个更大的我。人到中年,应该具备一个能力就是能够站在自己生命逻辑的对立面去感知世界。是的,感知。打开感知去穿梭。我不需要那样去活,但我要能够感知。比如从理智上,我不认同你对这个事的看法,但是,我能感受你。</div><div><br> 人们常常分不清这个,会把自己的人生,自己有限而可怜的经验做标尺去丈量和断定别人的短长和宽窄。一个人在人生的关键选择上与我不同,我未必要以我的立场去做出谴责。我不做出谴责,未必表示我就认同。我不认同,未必表示我不可以从我的内在去感应。我可以感应,未必意味着我与这个人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或许就是菲茨杰拉德所说“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的深意。</div><div><br> 人要可以理智与情感并行,而不悖。而不是情感裹挟理智,理智阉割情感。<br></div><div><br></div> <div><br></div> 疫前在厦门的海边工作时断断续续读完了吉井忍的《东京八平米》,多年前我在豆瓣上读到过她的《四季便当》,那时她还住在北京,每天早上给中国丈夫在上班前做一份便当的日本主妇,后来我陆续读了她写的《樱花树和熊猫》和写东京书店的《东京本屋》,读到这本《东京八平米》,她已经离婚回到了日本,住在东京一处面积为8平米的小房间里,每天因为房间的逼仄而勤于外出的单身女子,这样的探索让她遇见了很多人和很多故事。在自助洗衣店共同等待衣服洗好时一起聊天的阿姨;独自在凌晨三点开始做咖啡,早上八点已经关门的喫茶店的老先生;在筑地鱼市场做杂煮的厉害女店主,开在地铁口靠着地下铁吹上来的一点凉风的中国女人开的荞麦面店,买了一幅摄影作品,是海参崴的一个冬日,想逃离东京夏天的八平米房间的闷热,就去到海边。<div><br> 海参崴的夏天很凉爽,我曾经在哪里待过,我能想象那样的夏天,我的家乡也是那样凉爽的夏天;读着一个女人在异国他乡旅行、工作、嫁为人妇,又回到家乡的故事,好像看着一个又陌生又惦念的朋友,很多故事里的人都像我在旅途中遇见的那些人一样,也要走出心里的八平米,才会在下一个地方遇见。</div><div><br> 春风十里在高原上肆意,忽而落尘扬沙,忽而晴空万里,无论百种千般,都是春的性情,如《红楼梦》里的元、迎、叹、惜,春色满园,转眼又繁花落尽。沉浸书中,也不计较那一帘春色是远是近了。</div><div><br> 春光一段说红楼,转身风雨再回首。纤尘冷香路三千,将提点墨放歌后。读书是最精致的聊天,可以让你经历千百种人生,然后不卑不亢的活着。最近一直在出差的路上,晚上偶得闲,重读《红楼梦》。这次重读,我将抛离学院派,抛离红学派,只以文学欣赏,写作,艺术,审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去赏析一本经典之作,这是我期待的。<br></div><div><br></div> <div><br></div> 前三回,宏大的神话开篇引出了“命运”这个大主题。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几乎都是关乎人的命运的。如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的命运,鬼使神差,俄狄浦斯怎么都绕不过去那个“杀父娶母”的命运之签。一如红楼梦判词中隐涵着的每个人的命运。<div><br> 托起《红楼梦》的是神话和写实两个架构,一开篇即女娲炼石补天,青埂峰,无稽崖,空空道人,离恨天,灌愁水,神瑛侍者,绛珠仙草……把故事放在了一个宇宙的宏大背景中,也同样注定了故事中宝黛的前世之缘和最终的了结。<div><br> 甄士隐是红楼人物中悟性最高的一个,只在第一回就完成了一个从经历家庭的起落变故后的大彻大悟,了悟了人生,正如他解读“好了歌”那般通透。“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div><div><br> 从贾雨村入世到甄士隐出世,这一入一出,一有一无,一舍一得间开局就把整个故事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又写出了儒释道对于中国人的文化意义,千年儒家思想主宰着人们,然而当人们在儒家哲学的规则中走不下去时,佛道家就是最好的退路,它有着另外的逻辑,赋予了人生命重新的意义。</div><div><br> 世海汤汤,人心纷繁。有时觉得我们是不是有宝玉的影子,“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一边叛逆着礼教,一边追逐着欲念,一边受制于俗规,一边享受着美好,带着一点灵性于红尘历劫,最终发现空空如也;混迹于职场,我们有没有贾雨村的影子,为了生存,逐渐变得事故薄情,为了贪欲迷失在红尘;退无可退时我们是不是有甄士隐的悟性,读懂了有和无就是一念之间,好就是了,了就是好。<br></div><div><br></div></div> <div><br></div> 在第二回里,由贾雨村之口说出人的来历:天地生人凡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应运而生者是治理社会来的,应劫而生者是扰乱天下的。而太平无为之世又有正邪之气凝结,发泄,赋与人者,上则不能为仁人君子,下又不能为大凶大恶。其聪俊灵秀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又在千万人之下,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div><br> 赞叹,曹公此篇言论道出时与运的关系,并说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这不也是我们今天讲的天地磁场对人的影响吗?并且为宝玉也是这种人做了一个如此宏观的理论铺垫,所以再看宝玉的情痴情种也就顺理成章了。</div><div><br> 夜里正是读书时,闲来可以手不释卷,窗前,灯下,看黛玉进贾府那副谨慎小心又楚楚动人的模样,读宝黛初见时波澜不惊中那份电光火石,为她取名,为她摔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那份生命的冲动。真好。看黛玉去找宝钗,见宝玉也来看望宝姐姐,酸酸的说“呦,我来的不巧,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div><div><br> 读太虚幻境里一个寄托着世袭家族厚望的男孩宝玉,由仙姑点化判词说出大观园女儿们的命运,却愚钝不得领悟,又被教化破情欲关。《红楼梦》首次提出“意淫”一词,却和今天的引申相去甚远。它是红楼的最高主题,是指宝玉对女儿之美,及天下一切美好,清净,圣洁事物怀抱无私,关怀,体贴,赞美并生呵护,崇敬之心,从而节制肉体情欲,以净化心灵。<br></div><div><br></div> <div><br></div> 几百号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结构主次分明,节奏抑扬顿挫,春秋笔法,时隐时显,悲喜交加,贯穿其中却又自自然然走向悲剧的结局。连续几回写死亡,秦可卿之死,贾瑞之死,林如海之死,秦钟之死。各自有着各自的意义。或埋伏笔,或有寓意,无一处闲笔。<div><br> 前夜读到十六回,元春封妃,贾家上下一片喜气热闹,其中情节,写一对小情侣宝黛,一对小夫妻贾琏凤姐的一场小团圆,有抑有扬,声情并茂。有黛玉的矫情,凤姐的风情,宝黛的赤诚,琏凤的功利,黛玉的骄傲,凤姐的伶俐,工描写意,自由切换,读的真是酣畅淋漓。</div><div><br> 不觉一抬头,窗外漫天黄沙浮尘,风吹入室一股尘土的味道,昨天还是满目桃花呢。真是春风多反目,摧花总无情。饶有黛玉一颗葬花心,也不禁一场肆意风。管它呢,沉浸书中自有乐趣,再读这满纸荒唐言,正解这无常荒唐世。</div><div><br> 季节有痕,四月将尽。阅读带给我的是一份安静和愉悦,让我在与无常岁月对视时不惊不惧,平和自足。书中能静坐,何必在云林。如果,还有一种取暖的方式,应该就是属于灵魂深处的文字。每一句,都写满了我的心语故事。</div><div><br> 我喜欢忙碌而又寂静的生活,许多的光阴像是被压缩成一个不经意间翻页的动作。生活从来没有向谁承诺过安然无恙,也从来没有把谁安排的孤立无援。在生活的路上,最好的救赎,就是对日常的深情。<br></div><div><br></div> <div><br></div> 中考在即,孩子荣获三好学生。本来已定昨晚七点飞机飞往郑州出差,下午一直在家收拾,突然收到孩子老师通知,于今日上午务必到校参加会议,说有几份表格需在场填写。没办法,出差只能临时取消。<div><br> 下午,朋友们约着去新开的一家餐馆吃饭,位置刚好在以前很喜欢去的另一家餐馆旁边。那家餐馆自从疫情就关门了,好几年再也没开过,去的路上想起来,跟朋友们说好想念她家的菜啊。结果到了一下车,发现这家餐馆居然开门了!而且昨天是第一天重新开张,更巧的是,我们要去吃的旁边那家今天店休没开门!哈哈哈就是这么机缘巧合,于是顺理成章地去吃了她家开业的第一顿大餐,一如既往地好吃,大家都吃得很开心。因为这个小确幸,一天都觉得心情很好。</div><div><br> 晚上继续读红楼,夜里肚子咕咕作响。隔门听见电梯叮一声停在我家这层,我知道是我的外卖到了。可走廊上除了传来小哥的脚步,还有非常话剧、非常圆正的朗诵:“众生皆苦——众——生——皆——苦。”诵完好像并不满意,又倒回去把“生”字单独拎出来诵了两遍“生——生——众生——众生皆苦——”。“苦”到我门口就停止,停一下传来咚咚敲门声。</div><div><br> 我早就握着门把手,不等他敲第三下就猛地拉开了。小哥裹着制服帽子口罩手套,只露一双眼睛,黑眼珠子很亮。我大概打乱了他的节奏,他左手敲空了还没来得及回收。我一把抢过口袋,他刚“您的外…”卖字还没出口呢,我就问:“为什么啊?为什么要说众生皆苦啊?”我真心求教,不是不明白苦,苦我还能不明白吗,我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朗诵,非常话剧、非常圆正地。</div><div><br> 小哥瘦小,也就20出头,跟他在声音里装出的苍老差着30年。他好像被这问题吓到了,马上结结巴巴地说:“啊啊什么说什么众生没有啊没有啊都挺好的挺好的……”扭头就跑。我叫他别跑:“你是不是要考云戏?还是已经上着呢?你在练台词对吧?你要当演员吗?要演话剧?你嗓子还挺……”我冲着他惊惶逃窜的后背喊,问题既多又深刻,突然就成了社牛。</div><div><br> 他拐弯去了电梯那边,我看不见了,走廊里没了动静。我等了一会儿不死心,我说:“哎我说,你……别让我再逮着……”马上传来一连串按电梯键的声音,能听出来急得头皮都炸了。其实,社不社恐也是相对的,一般来讲敌牛我恐。敌恐的话,我自然就牛了,敌越恐我越牛,这机会还能放过吗?<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