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小朋友们:<br> 大家好!<br> “五一”小长假就要来了,为了能让您和孩子们度过一个更健康、快乐、平安的假期,这里有一份关爱孩子假期心理健康的攻略,请大家查收!<br><b>家长篇</b> <b>1.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先于关注行为。</b><br> 举个例子来说,常听家长朋友们说:“不谈手机,母慈子孝;一谈手机,鸡飞狗跳。”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不当,会对孩子们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比如厌学、上瘾等。我们往往会震怒于孩子的沉迷手机的行为,但是我们总会忽视沉迷背后的情感需求。很多孩子们在使用手机这个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和想法都不大一样,有的是因为无聊,有的是因为孤单,有的是因为压力,有的是纯属想玩。可见,孩子爱玩游戏并不一定是因为贪玩,也许这仅仅是满足他们情感需求的一种方式。 那么我们在处理孩子手机的使用时就需要考虑到整个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这样才能让孩子产生父母是理解自己的感受,从而也才能调动孩子参与调整的动力。<br> 相反,如果不考虑这些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和想法,只对使用手机这个行为大加控制,可能会加剧孩子的孤单感,无聊感和压力感,甚至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品质。<br> 关注情绪先于行为,我们应该可以怎么做呢?<br> (1)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br> (2)当发现孩子的情绪有变化时,询问孩子的感受:“你看起来有些难受,能告诉我……。”<br> (3)了解引发情绪的刺激事件,“发生了什么?”<br> (4)询问孩子的想法:“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br> (5)询问孩子的打算:“你打算怎么处理?”<br> (6)提供支持:“你需要爸爸妈妈怎么帮你?” <b>2.管理孩子的行为注重“协商、平静、坚持”。</b><br> 家长养育孩子和老师教育孩子一样,都需要遵循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孩子们的整个小学时期里,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在不断发展,孩子们不会像在幼儿时期全然地听父母的话,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考,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孩子们。可能许多中高年级的家长都会说“我家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了,很叛逆!”其实,孩子们的叛逆实质上就是对事情有了自己看法,尤其是涉及到自己的事,想要一种参与感,发言权,这些心理需求是合理的,更是需要被看见和理解的。<br> 所以,涉及到孩子的事,我们要尽可能地先听听孩子的想法、计划、打算,然后跟他们一起协商讨论一些事项规则。 <b>3. 注重高质量的亲子陪伴。</b><br> 无论多忙,家长都应该放下手机,减少外出应酬,尽量多抽一些时间去陪伴孩子,陪伴的形式要多元化、内容要丰富多彩,比如和孩子做一次饭,散一次步,共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一起做运动,或翻翻老照片,聊聊自己的童年、说说自己的职业、谈谈自己的理想......保证每天和孩子有这样一段和谐亲密的亲子时光。 <h3><b>学生篇</b></h3><b> 1. 合理规划个人时间,规律作息</b><br> 放假是很好的调整期,我们可以充分休息,好好放松。但是无节制的玩耍和没有规律的生活,会感觉更累。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读书、听音乐、锻炼、散步这些都可以让自己进入放松的状态中,既能让身心得到休息,又能让我们精神饱满。合理规划好个人时间,何时休息、何时作业、何时锻炼,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制力。规律的作息也会让我们增加更多的掌控和确定感,让自己保持与以往一样的“充实”状态,避免过度休闲娱乐带来的空虚无聊感,这也有助于我们保持身心健康。 <b>2.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合理调适</b><br> 在假期期间,我们需要觉察和发现自己情绪的变化,及时做一些积极的调整。每个人都会经历喜、怒、哀、惧,当一些消极情绪出现时,先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是很重要的技能,接纳之后我们可以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选择适度运动、欣赏音乐、阅读书籍、自我暗示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让心理放松,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心态。 <b>3. 适度的居家劳动,锻炼身体</b><br> 在居家过程中勇于承担家务劳动,这不但是一种家庭分担,更体现了我们“家庭小主人”的责任,还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技能。我们还可以坚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大家知道吗?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想象一下运动过后的大汗淋漓,是不是很想马上可以来一场运动呢?那就动起来吧! <h3><b>4. 积极沟通,主动交流</b></h3>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心灵是在与他人的沟通中获得光芒的。家是我们的港湾,预留一定的时间和家人相处,经常和父母交谈,增加情感交流,增进亲密关系。与好友保持联系,通过同伴之间的同频交流与相互支持,排解情绪,维系友谊不疏远。还有亲朋好友、社会互动,总之保持与人的交往,在交往中学会相处。 <b>如何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b><br> 当孩子在心理上遇到麻烦、困惑乃至困境,不能依靠自己或者身边的家人、朋友解决问题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帮助。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也可以通过班主任老师联系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h1><b>最后,祝大家拥有一个美好的五一假期!</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