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的时间,父母要做什么

小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双减”背景之下,家长如何做好放学后的接力工作,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助力孩子的幸福成长,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注重亲子沟通,常交流,多肯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利用放学回家路上的时间,饭桌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事,关注孩子在校表现,多多肯定、欣赏、赞美、鼓励孩子,在亲子情感账户中存款,情感账户里存款越多,亲子矛盾越少,即便有,也容易沟通。肯定欣赏孩子,也是帮孩子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让孩子由内而外自信的方法,有了稳定的自我认知,未来孩子遇到任何困难,他们都能积极乐观去面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积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培养孩子的持久动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如果孩子不知道他为什么而学习,学习就会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最后导致“习得性无助”的厌学情绪。当一个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久的学习动力,孩子的成绩就不会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让孩子顺势成长,做最好的自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减”负担也要“涨”兴趣,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比如父母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好好经营亲子关系,多点陪伴孩子,与孩子保持良性互动,提高亲子陪伴质量。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走向户外进行体育锻炼,或捧起课外书、拾起画笔,打卡书店、博物馆等,投入更广阔的兴趣天地,让孩子们在兴趣爱好的陪伴中乐享童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减”政策之后,教育将会归位,回归本质,家长只需要放平心态,戒骄戒躁,慢慢引领孩子,就可以给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把只关注成绩转移到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培养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成长空间,和孩子、学校以及社会共同适应“双减”这股教育的改革大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