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打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世界。为了让教师从优秀书籍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提高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海口市卫生幼儿园在宋统丹副园长的组织下开展了教师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并于4月28日进行了读书分享会。</p> 选定书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教师共读的书为《发现儿童的力量》,这本书讲述的是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第一幼儿园,引进新西兰“学习故事”的理论与实践,在幼儿园落地生根,给老师们的儿童观带来巨大改变的故事。书中用叙事的手法真实再现了老师们在边看、边实践、边反思的探究历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她们主动寻找答案的过程。《发现儿童的力量》描写的案例也正是我们在开展自主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p> 领读者分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共有十位教师作为领读者进行分享自己对所领读章节的主要内容、感想以及链接自己的实际工作。</p> <p class="ql-block">1.吴淑珊教师分享第二个困惑:游戏在哪里</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感悟有以下五个方面,分别是游戏时间的调整,游戏材料的支持、游戏空间的支持、基于“相信儿童”的视角和游戏现象的解读,我们该如何调证游戏,使幼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游戏,如何在材料和空间上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如何基于“相信儿童”的视角去看幼儿游戏,教师对游戏现象如何进行正确解读,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p> <p class="ql-block">2.张雯亿教师分享第三个困惑:游戏中的自己在哪里</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可以提供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工具”给他们, 提供让他们发现和使用多元方式探索的机会和可能性,将游戏带入这样的探索行动中给予适当引导,孩子们就越能在这样的环境和机会中收获他们的经验。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必须要给予多元、自然的事物和环境,越少人工干预的场域,允许被破坏的场合,和有一定目的和规则的游戏组织。 第二:建立了自己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探索让孩子收获兴趣和学习经验,而另外一个更强大的体验是:他们是控制事情、并让事情发生的人。 他们在具体的操作和控制中获得掌握力量的感觉,于是就愈发的认知自己,并培养出强烈的使命感,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所以,让孩子自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让孩子自主游戏和活动就尤为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3.劳雨妹教师分享第四个困惑:游戏中的学习在哪里</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了耐心与信心。其中的耐心是什么?就是我们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没有足够的耐心,有时候我们在观察一个幼儿游戏时很难坚持从头观察到尾,更别说能连续几天都在观一个幼儿的游戏。我们很容易就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干扰。那其中的信心又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相信幼儿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小班的幼儿拿起搭积木摆弄时,老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们不会搭反而会砸到身边的小朋友,马上就会制止幼儿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4.叶霞老师分享第五个困惑:游戏中的老师在哪里</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在幼儿的游戏中,孩子遇到问题不要马上去干预和打断,老师要学会等待,等待是可以看出儿童自己的力量与能力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孩子的“不会”恰恰是在告诉老师,他需要学习什么;孩子的“失败”恰恰是在告诉老师,他是多么地在努力和敢于尝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孩子看似在往成人眼中“错误”的方向行走,恰恰是在提醒老师他们正在验证自己的想法,孩子在成功后乐此不疲地奔走相告,其实就是在分享和交流经验!</p> <p class="ql-block">5.吴沅沣教师分享第六个困惑:有价值的游戏在哪里</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要学会“教”逐渐退去,儿童主动“学”才有机会显现出来,教师的“组织”“管理”少一点,孩子产生的积极性就会出现。所以很多课程内容可以让孩子来选择和决定的,由孩子选择的材料、玩具才具有价值以及真实作用的,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他们自己解决掌握与判断,不能武断地要求儿童遵照执行。而我们教师要做到关注儿童兴趣与发展需要。虽然书中他们有实验班和平行班的区分与探究,我们就没有那么特别,但是书中所提到的各种现象在平时我们实践都有见的到。也是让我们学习得到。</p> <p class="ql-block">6.黄秋榕教师分享第七个困惑:生活环节、集体活动怎么办</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发的、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活动。注重幼儿的兴趣、表现过程以及愉悦情绪的体验,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教师需深入研究幼儿,具有解读幼儿的专业能力,能理清、把控游戏和教学的关系,利用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进一步实现集体教学活动与幼儿游戏优化整合。</p> <p class="ql-block">7.林曼教师分享第八个困惑:“学习故事”怎么写</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游戏中,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对话,将游戏环节作为教育资源,学习故事的主角是孩子,那学习故事里就要还原真实给孩子,学习故事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有幼儿的一日生活,发掘幼儿的学习品质,注意、识别、回应,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游戏中发展。</p> <p class="ql-block">8.伍晓雯教师分享第九个困惑:研究“学习故事”要解决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老师要去观察孩子的游戏和操作才能懂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学习过程有价值,乱本身也是一个价值,不能只看结果。老师们对儿童学习价值观的不同认知就会出现不同的学习结果。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们游戏的过程,最宝贵的是了解到孩子们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只有把握住这些,才能真正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更加有效的回应与支持</p> <p class="ql-block">9.高平教师分享第十个困惑:教师的价值感在哪里</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把孩子视作教室的主人”---这个信念让孩子们放松并且勇敢地使用和支配教室里的一切,还给了老师无法想象的惊喜。老师会永远给他们提供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使他们能够敢想、敢做、敢玩。最重要的是,老师关注他们的游戏过程,结合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引发、支持他们持续不断的想象与创造,让他们的游戏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我们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也让我反思为什么不相信孩子呢?他们是如此的优秀,就应该让他们真正的玩起来!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收获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成为教室真正的主人,成为游戏的主人,我们老师就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鼓励者,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p> <p class="ql-block">10.陈燕转教师分享第十一个困惑:如何把“学习故事”变成课程孵化器</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自主游戏发生“学习故事”时,就着对“学习故事”的深入探讨,顺着孩子当下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展开相对应的集体教育活动,并发动家园共育的力量,由一点到多元,对此展开学习。从而形成连续、灵活、渗透的呼应式课程,也就是微课程,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激发教师、儿童和家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力量。</p> 自由发言者分享 <p class="ql-block">黄大燕教师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今天的学习,首先老师要改变观念,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充分相信孩子,给孩子充裕的时间,也给予自己的记录时间,做到不断地添材料,并且给我孩子表达我的欣赏和期待,让孩子自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把孩子变成游戏的主人,把自己变成一名细心的观察者、鼓励者、支持者,跟随孩子的游戏和学习的需要,细心观察孩子们的游戏状况,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支持孩子的发展,不能只是用眼睛看,应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读懂孩子的言行。</p> <p class="ql-block">闵玲玲教师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次教师们共度了一本书《发现儿童的力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个困惑:游戏在哪里。第二小节里各种各样的“乱”,在游戏中没有惊喜,没有故事,只有各种各样的“乱”,第一种“乱”,频繁换区;第二种“乱”,走来走去;第三种“乱”,摆弄无趣;第四种“乱”,模仿等待。我在想:这不就是我们小班游戏中的真实写照吗?一开展游戏,就开始“乱”了,走来走去的小朋友,材料到处都是,一会收起材料来都是难题,还有频繁换材料的,甚至前一种材料还没收好又去拿了另外一种材料来玩。原来这并不是“乱”,而是“忙”,老师不能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要发现孩子的优点,从相信孩子的积极视角来看,孩子有可能在努力寻找自己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乱”变成“忙”着找到好玩的东西,这时候老师需要的是等待。我们的游戏从“区域游戏”发展到“自主游戏”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以前的固定区域游戏,到现在的游戏材料超市,自由选择,让小朋友“乱”起来,教室在放手等待孩子的兴趣,关注操作和发展后,“学习故事”也就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许惠姿教师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代在不断变迁,很多教育的理念已经走出书本,跟着现实慢慢的变化。我们应该回归教育的原点,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尊重,少一些包揽;多一些放手,少一点强制。多观察孩子,多反思自己,多发现孩子的力量,在自主中衍生智慧!</p> <p class="ql-block">郑颖教师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教师,要学会把自己变成观察者、鼓励者和支持者,根据孩子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学会细致的观察幼儿游戏的状况,当孩子的游戏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要急于插手,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岑春喜教师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幼儿刚刚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或是刚刚进入投入状态,活动时间就到了,老师和孩子们像机器人一样严格遵循”程序“设定的时间开始和结束。如果我们梢微灵活一些,给老师一个机会、也给孩子一个机会去尝试这样的”学习故事“。希望有一天我们所有老师都会由衷的说一句”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由宋统丹副园长对今天的读书分享做出总结以及自己的感想。宋园长相信通过今天的读书分享会,十一位领读者和五位自由分享者会有三个收获:</p><p class="ql-block">1.你所精读的这一章节内容,通过自己反复的阅读以及思考,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p><p class="ql-block">2.除了自己领读的章节,通过聆听其她老师的分享,也会对这本书有个粗读的感受,在下一次阅读这本书时,相信你会回想起自己与其她老师相同或不同的想法。</p><p class="ql-block">3.通过阅读这本书相信老师们的课程观、儿童观、教育观都有发生了转变,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儿童,相信儿童就是有能力的、有自信的学习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过的书,不会白读,它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场合帮我们解决某些问题”,通过本次读书分享会,相信老师们一定能学、思、行同步,将读书后的感悟与反思应用于教育实践,和幼儿一同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