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2月20-24日,我们一行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南海洋史研究课题的广州调研。</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本次调研查阅了许多中国海洋史方面的古藉,调研了多个非遗场馆、非遗街区,品尝了非遗美食……</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而我最大的收获是: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里寻找到了我国清朝女性最优美的古典神韵,她们在大航海时代,绽放了中国女性与西方文化交融的无限魅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的调研报告主题。</b></h1> 古籍查阅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p class="ql-block">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正门</p> <p class="ql-block">课题组一行</p> <p class="ql-block">进入特藏部阅览室</p> <p class="ql-block">在两栋楼的花园中有孔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在特藏部,查阅古藉资料。</p> <p class="ql-block">查阅广东历代方志集成</p> <p class="ql-block">全程戴口罩</p> <p class="ql-block">摘下口罩拍张照片还是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认真工作:电脑查书目</p> 拍摄广州十三行长卷油画 长卷片段 <p class="ql-block"><b>《远航之梦一一广州十三行》长卷油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视频拍摄</b></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又去了</p> <h5><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书馆旁边:鲁迅纪念馆、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span></h5> <p class="ql-block">合影</p> 美食广州 在陶陶居品尝广州非遗小吃 <p class="ql-block">真开心!</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经过创新的非遗小吃。</p> 这么大的虾饺。 <p class="ql-block">不是想象的那么昂贵,四个人100多,真是平民价格吃非遗名店名品。</p> <p class="ql-block">陶陶居里座无虚席。</p> 十三姨非遗名店吃饭 <p class="ql-block">“十三姨”为黄飞鸿的老婆,在每个大型的商业中心都开有十三姨饭店,该店的菜肴非常美味。</p> <p class="ql-block">广州小吃双皮奶</p> 广东省方志馆的美食展览 <p class="ql-block">叶选平题词方志馆</p> 广东省方志馆的美食展览 <p class="ql-block">陶陶居在显著的位置!</p> 展厅好气派啊! 在方志馆寻觅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方志馆和孙中山基金会同在一个大楼里的AB栋。</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楼统称广东社会科学中心</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广东方志馆从1楼到4楼展出了广东从史前到现当代的历史风貌。是很值得去参观的展馆。</span></h1> 唐宋元明清的广东地图 广州北京路考察公元前214年遗迹 北京路上现代和古典交相辉映。 北京路以前是官道,大多只能步行,为了扩建马路,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就决议拆城墙建马路,1920年扩建后命名为“永汉路”。1966年,取“拥护党中央,向往北京”之意,更名为北京路。 北京路,自古以来都是广州的商业中心。它始建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从唐朝起它一直位于广州中轴,至今从未偏移。 <h1><br> 北京路是历史上的繁华商业集散地。明、清至民国时期,北京路的商业氛围更是达到巅峰。故称之为“千年商街”也不为过。</h1> <p class="ql-block">遗迹在商业街现代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它一直在这里,不曾离开,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见证了这座城市经久不衰的商业地位。<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北京街标志的另一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结束了一天辛苦的调研,珠江上的彩船往来如梭,感到非常惬意!</b></p> 调研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十三行博物馆坐落在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上(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堤二马路37号广州文化公园内),占地有30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090平方米,现在馆内藏文物2300余件(套)。常设展览有“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和“王恒、冯杰伉俪捐赠的十三行时期文物专室陈列展”。馆内馆藏文物超过2300件(套),以“文物+文献史料”的形式,展示了十三行的历史。</p> 十三行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本节图片和资料均来自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馆藏和公众号,视频资料来自于网络。在此特别感谢该馆讲解员金曼烨老师所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p> <p class="ql-block">展览厅正厅</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年间,清政府撤除了明朝以来的禁海令,实行开海通商政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批准外商在粤海关(广州)、闽海关(厦门福州)、浙海关(宁波)、江海关(松江)四个口岸经商。清政府在广东招募了13家有实力的行商,特许他们专门与外国商人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1685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外贸专业团体——广州十三行便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三行”之名其实是沿袭了明代的旧称,明万历以后,广东本地对社会各业有所谓"三十六行"划分的称谓,而"代市舶提举盘验纳税者"则是为第"十三行"。一般而言,广州十三行是称呼广州在对外贸易特区内专营进出口贸易的行商,其真正名号是“外洋行”,也被通称为“洋货行”、“洋行”。十三行的商家数也非固定不变,少则四家,多时二十多家,但 “十三行”始终是成为这个商人团队约定俗成的称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乾隆二十二年(1757),朝廷只保留粤海关独家管理对欧美贸易事务,广州成为海上贸易大港。</p> 一口通商之后,每年经十三行完成的对外贸易额和海关税收迅速增长,为清政府带来可观的收入和利益。有资料称,鸦片战争前每年抵达的洋船数量一直维持在200艘以上,每年上缴海关税银突破180万两。 自唐代开始,广州就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商港之一。十七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中叶,广州出现了一种在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中十分独特的组织,并且成就了一个专属于广州而独美和令世人瞩目的时代。<br><br>它不仅成为让广州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片,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和世界透视中国的窗口,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为广州成为一个世界历史名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br><br>这就是1757年至1842年,清代朝廷特许对欧美海上贸易的特区一一广州十三行。 <b>清末十三行中国货船模型</b><br> <p class="ql-block"><b>瑞典哥德堡1号帆船模型:</b></p><p class="ql-block"> 哥德堡号船泊是瑞典东印度公司上传1739年首航广州十三行。1745年第三次从广州返航时,在距港口约1公里处触礁时沉没,后打捞起沉船中不足一成与30吨的茶叶,80匹丝绸和瓷器,出售后尚有获利。后来哥德堡号又被仿制出2号船,在中瑞之间进行贸易。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瑞典新东印度公司花了近10年的时间重建了哥德堡防古船,2006年7月重返广州。</p> <p class="ql-block"><b>美国“中国皇后”号模型:</b></p><p class="ql-block"> “中国皇后”号船舶是首艘来的华美国商船,美国船舶用中国皇后号命名,可想美国对中国文化的顶礼膜拜。</p><p class="ql-block"> 1784年首航广州。中国皇后号是木质帆船,靠着海洋季风航行的载重,大概在四五百吨,此次航行的船长是约翰格林,还有大班山茂召,后来成为了第1任美国驻广州领事,首行带来的商品,主要是西洋参和银币,从中国采购的货物主要是红茶,绿茶,瓷器,南京布,机织丝绸,肉桂等。这些货物卖出后获利近3万美元,占总投资额的1/4,此次航行在中美贸易史上是十分重要的。</p> 十三行中我国女性的古典风采 <h1> <b>18、19世纪,外销画的生产集中在广州十三行。布本油画,象牙画,玻璃画,通草水彩画,纸本水粉画、线描画等,种类多样,而且所描绘的题材极为广泛,反映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可谓是当年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态的全景图。</b><div><b> 其中不同身份的中国女性是外销画家非常热衷描绘的对象,十分畅销。女性题材的绘画在中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留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而清代女性外销题材的话,是专门为出口而做的商业绘画,和中国传统的宫廷仕女画文人仕女画风格迥异,既有东方情趣,也吸收了西方人方情趣也吸收了西方人的审美和绘画技法。</b></div><div><b> 非常难得的是,外销画里的女性形象不仅有官宦、富贵人家的女卷或美人图,也有着普通的手工艺人和劳动,女性以及从事曲艺杂耍行业的女性形象,受到西方人的欢迎,大量绘制并外销,堪称西洋镜里的中国女性图鉴。</b></div></h1> <h1><p class="ql-block"><b>皇宫、官宦、富人家庭中的女眷形象</b></p><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b>19世纪外销画中的皇宫、官宦、富人家庭中的女眷形象及生活,有着精致的东方面孔,柳眉樱唇,衣着和配饰华丽,住在精致的庭院里,家居考究,充满了浓浓的异国情调,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上层社会女性及其生活的好奇,延续了马可波罗时代起西方人对中国具有的神秘、富庶印象……</b></p></h1> <h3></h3><h1> <b> 19世纪 通草水彩皇后图</b><br> 这是外销画家和西方人幻想中的皇后,从服饰上来看和实际上的皇后冠袍带履相去甚远。纯粹是外销画家为满足西方人想要了解中国皇宫官宦富人家庭中的女眷形象而作。</h1><p class="ql-block"> </p> <h1><b>19世纪 通草水彩官员女眷图</b></h1> <h1><b>养蚕、纺织、种茶的劳动女性</b></h1><b><br> 18、19世纪,茶叶、丝绸、瓷器是中西方贸易大宗商品,经广州十三行大量输出海外。以茶叶、丝绸、瓷器制作为主题的外销画数量非常多,从中可见女性除了参与传统的农耕稻作劳动之外,还参与了茶叶采摘、加工、销售,采桑、养蚕、织丝等一系列工序,间接地参与了广州十三行贸易。</b> <h1><b>妇女养蚕的通草画</b></h1>据史料记载,清代广州丝织业规模颇大,最盛时从业者多达三四万人,南起龙津路,北至中山七路以北,都是成片机房区,机房鳞次栉比,机杼昼夜不停,织出的线纱、牛郎绸、五丝、八丝、云缎等,源源不断销往海外,深受全球客户的喜爱。 <h1><b>晾晒生丝的通草画</b></h1>据统计,粤海关每年出口的货物中,丝和丝织品的出口总值就占了全部货物总值的半壁江山还有多。当年,屈大均曾有诗云:“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h1>织造丝绸的通草画</h1>据说,在1691年东印度公司曾以3.2万法郎在广州采购了一船广缎,运到欧洲后卖得9.7万法郎,扣除各种费用还有超过百分之百的纯利。 <h1> <b>女性挑柴图,画的是穷苦劳动妇女,是赤脚的女性,与前面看到的官宦人家、富贵人家的小脚女性,在形象上是有很大区别的。(难道封建糟粕的小脚只是清末等级身份的象征?只有一线的女性劳动者才是天足?但这只是绘画,也许是实情,也许是表现了外销画师的想象和理想?或是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要求而作?)</b><br></h1> <b>优雅动人的女乐师<br><br>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曾以“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诗句来形容因十三行贸易繁荣而带来的富庶,由此在十三行商馆周边出现了大量满足商人生活需求的店铺和娱乐场所,在19世纪的广州街头到处都可以见到各种戏曲、杂技表演。此外,广州十三行行商时常设宴款待外商、大班等,每有外使访华,往往也安排中国的戏曲表演。更有女子家班,供家中女眷消遣。这些从事曲艺表演的女乐师,精通各种中国乐器,曲艺精湛,姿容姣好,充满了浓浓的中国情调,因此也成为外销画师的描绘对象。</b> <h1>优雅动人的女乐师</h1> <b>中国戏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br><br>在外销画中也出现了中国戏曲文学中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如《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最早在1842 年5 月,《中国丛报》上就发表了德国传教士郭实拉介绍《红楼梦》的文章。《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是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于1832年在广州创办的英文期刊,是当时西方中国观的重要来源。广州是这一时期东学西传、西学东渐的前沿地。</b> 清末 玻璃彩绘黛玉葬花图 <h1><b>19世纪 通草水彩湘云醉酒图</b></h1> <h3>二楼王恒、冯杰伉俪捐赠的十三行时期文物专室陈列展<div>展厅中的女性形象<br></div></h3> <p class="ql-block"><br></p> 调研非遗街区永庆坊 被列为非遗街区的永庆坊 永庆坊里的钟书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永庆坊里的网红打卡地</span></p> 李小龙祖居 李小龙父子切磋技艺。 <h5><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们一到这里就想练练武功</span></h5> 这种壁花十分独特。 广州粤剧博物馆 <p class="ql-block">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粤剧艺术有“南国红豆”之称,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荔湾建筑起了一座仿古园林式粤剧艺术博物馆,总面积二万多平方米。仿古建筑用传统的建筑工艺技术建造,並结合广东的“三雕二塑”特色,即是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p> <p class="ql-block">红船晚沙</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有二只船,一只是仿古木制红船模型,另一只就是这只用红色花岗岩雕凿而成的石舫,船长约10米,宽约5米。</p> 广福台<br> 建筑在水池中央,全建筑采用实木结构,交接用隼卯结合,不用一钉。屋顶瓦面釆用全紫铜构成,绝没使用一件建筑陶瓷,造价不菲。向池面饰有一幅大型砖雕作品“六国大封相”,髙约4米,宽约3.5米,厚40厘米,精美绝伦。室内四周饰有大量精美贴金木雕,木雕的动植物栩栩如生,唯妙唯俏。 主馆八和阁<br> 取八和会馆之名。八和会馆是一个粤剧组织,会馆坐落在恩宁路。八和阁是全馆最高的建筑物,有几十米高。在高处可望全博物馆及荔枝湾,馆内藏有大量的粤剧珍贵资料和文物。 <p class="ql-block">展厅内</p> <p class="ql-block">蜡像舞台</p> <p class="ql-block">头饰</p> <p class="ql-block">胡子</p> <p class="ql-block">戏剧服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戴上耳机可以听到红线女当年的唱腔,还可选择任意名角的唱腔。</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线女展柜</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线女展柜近景</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了广州粤剧博物馆,离开了永庆坊, 离开了这座古典神韵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inherit;">国际化大都市广州,这座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城市,开放、包容,大气磅礴又温润玲珑,散发着女性特有的光芒!</span></h1> 感谢课题组的女士们:刘芝凤、黄一鸣、马锡珍、张庆香为我所拍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