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加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单元整体教学的能力,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2023年4月26日上午9时,昌平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昌盛园小学开展“落实新课标理念 聚焦单元整体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4-6年级)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研活动”。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有北京教育学院金钊教授、北京市道德与法治名师班教师、昌盛园小学校长周晓芳、副校长崔静、主任由长龙和昌平区道德与法治4-6年级教师共计84人。活动由课标解读、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三部分组成。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宋金红主持本次活动。</p> 一、系统分析深研究 课标理念作引领<br> 宋金红老师主对“落实新课标理念 聚焦单元整体教学”这一主题进行系统分析。她首先介绍了单元教学的类型,强调单元教学注重跨越内容领域进行单元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并结合实践研究推出进行单元教学的步骤。既:第一需要建立课标与教材的联系,也就是明确教的依据;第二教厘清学习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提示,也就是明确教的内容、教的方法;第三落实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素养目标,知道教的目的;第四明确单元主题内容的联系,依据学情搭建教学结构;第五聚焦一个主题设计课时教学。 二、课堂展示显风采 单元教学见成效<br> 本次教研活动针对四年级下册《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作为主题单元,聚焦身边的风俗、节日的风俗以及风俗的演变三个层面,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提升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三课时分别是昌平区城北教育集团六街小学孙悦老师执教的《风俗就在我身边》、昌平区昌盛园小学王志新老师执教的《奇妙的节日风俗》和中关村二小昌平学校高占莹老师执教的《风俗的演变》。<br> 孙悦老师执教的《风俗就在我身边》一课通过课前调查了解、课中汇报展示和具体实践活动,注重提升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十二生肖”风俗、具有悠久历史的春节风俗以及体现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身边风俗,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感受风俗就在自己身边,进而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热爱的情感。 王志新老师执教的《奇妙的节日风俗》一课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中小组探究和参与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阅读资料、提炼信息、分工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同一节日不同地区的风俗和当地风俗以及本地区不同民族特有的节日风俗,体会节日风俗具有地域差异性以及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和多样情感,感受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高占莹老师执教的《风俗的演变》一课通过课前深入调查、课中合作探究和参与辩论活动,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清明节的历史脉络,了解清明节风俗的演变过程,体会民风民俗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辨别生活中的不同风俗类型,激发学生传承优良风俗的情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专家点评促成长 提升改进重落实<br> 课堂展示完毕后,北京教育学院金钊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金教授首先对三位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示肯定,一节课不只是单纯的四十分钟,更是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统一,同时金教授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课程定位要明确,价值引领需到位,地域特色要突出,教学内容深挖掘,细节问题需重视。三位授课教师也将不断提升改进,继续打磨课堂教学。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与会教师表示受益匪浅,对于更好落实新课标理念,做好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本次活动对于推进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起到了很好的师范引领作用。让我们继续携手同行,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培育核心素养,为昌平教育教学智力提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