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云今又起,“重沾文化光”!

龙克

<p class="ql-block">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老干局局长张远新(左)出席会议并讲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不是花中偏爱菊”</b></p><p class="ql-block">——在戛云亭诗社成立10周年暨省老诗会达州联络处成立五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龚兢业(龙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前辈,各位诗家:</p><p class="ql-block">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清·龚自珍《投宋于庭翔凤》)今天,又走进戛云亭,又握手我尊敬的诗家前辈和老领导,心情格外愉悦。值此欢聚时刻,我谨代表达州市诗词协会、巴山文学院,热忱祝贺戛云亭诗社成立10周年暨省老诗会达州联络处成立五周年!向创建戛云亭诗社、坚守戛云亭阵地,为全市诗词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付出艰辛努力的各位老领导、各位诗家,表示最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十年风来雨去,创办刊物,夯实阵地,你们无私奉献。一本本《戛云亭诗词》凝聚着你们的心血,散发着无尽的芬芳,培育了诗人,馨香了读者,传播了文化,俨然成为达州一张靓丽的名片。你们,“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p><p class="ql-block"> 十年云卷云舒,坚守初心,佳作纷呈,你们呕心沥血。全体社员以作品说话,以作品立身,催生了无数精品力作,繁荣了巴渠诗词创作,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着元稹治地——古通州、今达州诗词歌赋的不朽精神和绵延风韵。你们,“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宋·苏轼《和董传留别》)</p><p class="ql-block"> 十年寒来暑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你们精益求精。开展讲座,切磋技艺,不断探索,全体社员素养提升,水平提高,能力增强,情怀加深。你们:“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p><p class="ql-block"> 十年斗转星移,团结他人,海纳百川,你们虚怀若谷。广泛发展社员,真心服务达州诗人,为诗家词人营造和美家园,为广大老年诗词爱好者创造温馨港湾,使大家老有所乐,精神愉悦,你们,“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白居易《赠元稹》)</p><p class="ql-block"> 十年成绩斐然,十年春晖巴山。当我一次次收到石兆华、杜阔然、王兴凡、向胤道等老领导和老师顶酷暑、冒严寒把《戛云亭诗词》和一次次会议请柬送到我手里的时候,我就对戛云亭诗社由衷感佩,心生敬畏,难以言表。“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十八》) </p><p class="ql-block"> 沧桑千年,戛云亭依旧挺立,它是诗歌的写意,是诗魂的不朽象征。他为这座城市确证历史悠久,平添人文景观,增强文化自信,是珍贵的文物、难得的瑰宝。戛云亭诗社,是具有历史底蕴、人文情怀、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性组织;是弘扬优秀文化,传承诗词风华,铸造城市灵魂的有生力量。</p><p class="ql-block"> “创亭人古诗名在,我爱戛云今又来。嗣响何人能继起?空亭夜雨湿苍苔!戛云何日再辉煌?翠岭重沾文化光。寄语达人求榜样,苏州南望有沧浪。”(李冰如《嘎云亭感怀》)至今还躺在这座城市中央的著名平民诗人李冰如先生对戛云亭赞颂尤加,深爱尤加,并对“达人”寄予厚望。今天,戛云亭诗社不负冰如先生厚望,不负大唐诗人元稹之千古瞩望,你们扛旗十年,“辉煌”十年,必将继往开来,永生光辉!</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古典诗词作为艺术的最高典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突出标志,也是传统文化最为生动的载体。从《弹歌》《击壤》驶出的文明之舟,经由风骚的涵育,汉乐府的滋养,魏晋风骨的陶铸,一路奔腾,终于汇成唐诗宋词——中国传统文化最瑰丽光辉的闪光点。吟咏古典诗词,既是美的旅行,更是传统文化的巡礼,因为跃动于古典诗词美丽意蕴下的,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知识分子整个群体的心路历程,而他们恰是锻造传统文化的主体。</p><p class="ql-block"> 中华诗词,经几千年风雨洗礼,而今风韵犹存,意境唯美,词汇芬芳,况味无穷,是国粹,是精华,更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和纵情歌唱,屈原、曹植、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苏轼、龚自珍等先贤大家,奠定着中华诗歌长河的奔腾不息,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古典诗词的风韵意境、精湛手法、凝练大气以及“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虞书·舜典》)、“刺美见事”(元稹《乐府古题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的美学主张,必将盛开出更多“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绚丽奇葩,书写出更多“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磅礴华章。</p><p class="ql-block"> 古韵流芬芳,十年一华章。戛云今又起,“重沾文化光”!查遍网络世界,戛云亭只有一个;举目天下纵横,戛云亭诗社仅此一家。故,“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西墙枯树态纵横,奇古全凭一臂撑。烈士暮年宜学道,江关词赋笑兰成。”(龚自珍《已亥杂诗二二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p><p class="ql-block"> 祈愿戛云亭永立不倒!光芒四射!</p><p class="ql-block"> 敬祝各位前辈、诗家身体安康!创作丰收!</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7日</p> <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戛云亭诗社成立大会</p> <p class="ql-block">时任达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佳鹏出席成立大会</p> <p class="ql-block">10年前成立大会留影</p> <p class="ql-block">时任达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胥健先生题诗祝贺成立!</p> <p class="ql-block">现任社长石兆华老人在戛云亭诗社成立10周年大会上总结工作</p> <p class="ql-block">首任社长、95岁的老革命米槐老人诵读诗歌祝贺10周年!</p> <p class="ql-block">95岁高龄,依然健朗,诗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10年前,戛云亭诗社创建者米槐老人在成立大会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第二任社长曾繁峻老人祝贺诗社成立10周年。</p> <p class="ql-block">第三任社长曾宪翥老人祝贺诗社成立10周年。</p> <p class="ql-block">戛云亭诗社主办的社刊《戛云亭诗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戛云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戛云亭亦称戛云楼,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翠屏山,是原达县著名的旧八景之一。戛云亭以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中“有古松老杉,修柯戛云,低枝拂潭”意境取名。这座千年古亭“低调”地隐于翠屏山上,见证着达城的变迁。2001年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戛云亭高约十余米,青瓦白墙,六边三层,翘檐尖顶,亭内楼梯、横梁均为木质结构,十分古朴。乃唐元和通州司马元稹所建,明代则毁,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唐宪宗元和十三年,朝廷大赦,元稹奉召进京,时值正月初九,元稹乘船离开通州,沿河而下,通州百姓渡过州河,登上翠屏山戛云亭遥望相送。自此,每年正月初九便形成了达州最具特色的“元九登高”并延续至今。戛云亭整个建筑层层上收,玲珑雅致,颇具清代园林建筑风味。又据民国《达县志》记载:清代之后翠屏山上的五色彩云不再视为不祥之兆,而众多文人墨客把彩云和翠屏山上的戛云亭一起,作为通州八景之一吟诵。至今还流传“一朵祥云往内收,南岸青山映绿水”的赞美语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