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语言之妙,展思维之奇 ——澹娟娟老师执教《杨氏之子》 观课反思

云卷云舒

<p class="ql-block">4月26日我们的语文大教研在会议室举行。澹娟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课例《杨氏之子》。</p> <p class="ql-block">澹娟娟老师执教《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课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人家的一个九岁男孩机智应对客人的故事。故事通过小男孩的待客之举和客人的对话,将小男孩的“甚聪慧”写得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  澹老师导入后引导孩子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澹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反复地读,把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流利这一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停顿,配乐读,读故事想象情境,学古人摇头晃脑地读,去掉标点符号还原文言文样式读,直至最后填空读,熟读成诵。一步一步,一步一个台阶。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读得一次比一次好,理解也就加深了。这绝对不是简略的重复,而是入情入境地品味。</p> <p class="ql-block">接着澹老师引导孩子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扩字组词等。</p> <p class="ql-block">  本文的语文要素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杨氏之子是怎样回答的呢?老师并没有直接引出答案,而是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坏节,让学生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学生经过合作学习明白了: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此外,他还用到了“夫子”这一敬称。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鸟”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这足以反映出一个九岁的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令人拍案叫绝。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认为是恰到好处,自然而然突出了文章的重点。</p>

杨氏

孔君平

老师

之子

孩子

澹娟娟

地读

孔雀

学生

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