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研习佛经和道德经时候,都是试图领悟作者留给我们智慧。可是每个大哲大圣并不是完全触及智慧顶点,只能是更高。当他们把思想中的智慧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其目的并不仅是让后人学习,而是成为领悟智慧道路上的明灯。后人与之思想碰撞、共研、超越。就像诠释学家伽达默尔认为智慧是存在于学习者的理解中。因为文字是有形的,而智慧和理解是无形和无限的。经书虽然是对智慧的展开过程,但是展开之前作者并不是没有任何局限,后人学习理解时,在解悟作者对智慧的展开过程要弥补、碰撞、萃取和超越,这是共创,或者是与作者共研。如果仅是学习、发现或者揭示,那佛陀和老子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天花板。所以一切智慧最终皆是人类自我的开发。</p><p class="ql-block">正所谓</p><p class="ql-block">陋室轻研甘露芽,</p><p class="ql-block">饮下尘缘悟禅茶。</p><p class="ql-block">随顺众生无挂碍,</p><p class="ql-block">生死涅槃等空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