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人生难忘是童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没有“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休闲,没有“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自娱,也没有“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重荷……我的童年,有的是另一番刻骨铭心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岁初始,我便离开故乡良田庄,懵里懵懂地成了加朗人。从那以后,静静的加朗河,便在我的生命中静静地流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恩成了加朗人,让我有了现在的模样。一一老家良田庄的乡里乡亲,都说是加朗成就了我。但我心里十分清楚,我的故乡在良田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故乡的三江小学,是我的第一母校。在第一母校只读完了三年级的上学期,我便成了第二母校--向阳小学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的向阳小学只有三排房子。三排校舍,像一个躺在地上的门框。门框的左边是学生的宿舍。门框的右边是小学的教室。门框的顶部那排房子是老师的宿舍。整个门框的中间部分,就是学校的大操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印象最深的是临时宿舍门口走廊的那一排小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排30多个依序排开的小灶,是同学们拣拾废弃的火砖头垒成的。放学以后,来自全平,和平,加朗的走读学生和来自牛场,海洲,岩里,燕来等边远村寨内宿的同学,就在这里煮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逢放学,我们这些没桶提水的同学,煮饭煮菜就用饭锅菜锅端水。因为钢精锅很薄,所以煮饭就成了很有讲究的一种技术:中火煮开,离火,开盖,用木板饭勺贴着锅底轻轻地铲动以防粘锅。待米汤基本浸透,饭面上基本上没什么米汤的时候,盖上盖子,放回小火把它烧到锅盖边冒急气,再把小钢精锅放低到离炭面两寸左右的高度慢火烤煮。约十分钟后,再根据火力的大小把锅二度调低,用文火烤大约三五分钟再离火。如果着急吃,可以在地下洒上一点水,再把锅置于见水的湿地上。否则,就是把锅撬烂了,美得令人垂涎的锅巴也撬不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我很羡慕有铸锑饭煲或者有铸铁鼎罐的同学,因为锅厚耐烧,他们煮饭就不像我们那样一步也不敢离开。当年老爸为我们准备的小钢筋锅还算是好的。有几个同学的钢筋锅已经严重变形,只配拿来煮粥,他们煮饭的时候就更费心了:用锅盖又歪又翘或锅身严重变形但不漏水的钢精锅来煮干饭,滗米汤后必须用几块火砖平衡地压在锅盖上,让不正锅和歪盖尽可能严丝合缝。否则,煮出来的饭除了锅巴可以吃,锅巴以上的饭肯定夹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煮饭相比,煮菜那就简单多了。因为煮的都是青菜,水开后把菜扔锅里再煮开就可以开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有菜和饭一锅煮的。牛场有一位姓黄的同学,他把整根的豇豆和饭一起煮。吃的时候,像小鸭吃蚯蚓一样将豇豆往嘴里塞。他给这个饭菜一锅熟的豆角起了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字——长命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同学们的关系都很好,不管是哪个同学有了点荤醒或豆腐之类的好菜,总会叫上玩得好的几个同学蹲围在小铁锅边尝尝鲜止止馋。被请的同学也很识趣,只夹一丁点放嘴里,然后送上几个"好吃好吃”,便又回到自己的锅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清楚的记得我和大兄弟罗琰用的那口小铁锅,从始至终没有煮过猪肉。因为猪肉金贵,非过年或大节气难得一见。但这口锅仔肯定尝过鱼腥。——那时我们小哥俩常打夜鱼,偶尔也拿三几两鱼仔来学校煎着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鱼捞虾,是我们童年时代最有趣的事情。而打夜鱼,乐趣加倍。打夜鱼得用火把。被火烧过以后的铁笆笀是做火把最好的材料,把笆笀捆绑成手臂大小的一把一把,再用斧头在根部猛砸几下,火把一点就着,好用得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静静的加朗河,除了土地庙、大堰塘、担水埠、湾尾等几个大塘,其他河段基本上都是缓急相宜深度齐脚踝齐脚肚或者齐膝盖不等的浅滩或小迴塘,把火把点亮,可以看到躺在河床里黄而有光泽的细沙。那些贴在石头旁边的巴岩鱼、静静地享受着月色的小白鳔,或者是两头都是前进方向的小螃蟹,在火把下全都露出了讨人喜爱的原形。水浅的地方,我们用平头柴刀轻轻地一敲,就可以把鱼敲昏。如果用力过猛,那条鱼仔就废了——不是断成两节,就是烂了肚子或者断了细腰。比较大的鱼儿一般都在深水处,哪怕它一动不动,用刀也很难将它斩获一一刀在水里是不听使唤的。所以,当年我给老家的统宙侄哥写了封信,求他买把鱼叉寄给我,这个侄哥很给我面子,竟然舍得花一块二毛钱(当年的1块2毛钱可买8碗肉粉呢)给我买了一把鱼叉。打那以后,加朗因为只有我有鱼叉,我就成了很多打夜鱼的小伙伴们的最佳约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加朗十多个小伙伴当中,数振林表哥胆子最大。他是我们这群小家伙的"王"。跟着这个"王",我们才敢来到红旗队牛栏下面的大塘打夜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天晚上,天黑如漆。下河没十分钟,就听到走得比我们快的表哥高兴地大叫“阿珑阿珑,有大鱼有大鱼”我还未追得上他,表哥又大叫"抓到啦,抓到啦,快来帮我拿火把!"我急忙跑过去接过了他的火把。回到岸边,我就着火光一看,只看见黑乎乎的一团却看不见头尾。我把火把再凑近了点--"表哥,是条蛇!"我大叫一声拔腿就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珑,你跑什么跑,是蛇不更好吗?!"表哥的叫声里全是兴奋,嚷嚷着把我骂了回去。只见他把捞缴一颠翻了过来,蛇被他控制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一条吹风蛇。卖蛇后表哥分给我三块多钱。那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近距离和吹风蛇对视,表哥给我的三块多钱,也是我童年时代唯一的一笔“横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夜鱼是讲究季节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顾右盼,好不容易才到了桃花雨季节。</p><p class="ql-block">“桃花流水鳜鱼肥”。</p><p class="ql-block">“半夜鲤鱼来上滩”。</p><p class="ql-block">--桃花雨季节,是打夜鱼的最佳时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天地晕成了一色,黑古隆冬地寻不见半点光亮。我和琰弟说好,要去土地庙大塘弄几条大点的鱼来给阿婆补补身子。阿婆身体不好,他和我们一样,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喝到像样的鱼汤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地庙确有其庙。逢年过节去那个庙上香的不光是我们加朗的人家,还有和平的甚至是向阳街的人都会到这里祭拜土地公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儿八经的土地庙,离土地庙大塘子不到30米。因为传说中这个庙常常有"鬼”,所以,晚上敢到土地庙大塘打鱼的,除了阿树阿星老黑阿生这三四个胆肥的小伙伴,其他人是不敢问津这个大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出师大利。我在土地庙沟口的鱼埠,捞获了三条差不多巴掌那么大的鲤鱼。我正高兴着呢,忽然听到呆在岸边的弟弟在叫:</p><p class="ql-block">"哥,哪个在土地庙那里哭啊?"</p><p class="ql-block">站在沙滩上的罗琰走近了我。我一听,双脚直杠杠地杵在河里忘了走动。再侧耳凝神,还真的有“呵,呵呵……哦,哦哦……"类似年轻妈妈哄小孩子睡觉的声音从土地庙方向飘然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哪有人哭啊,你听走神了吧?"我怕吓坏了这个本来就胆小又爱哭的弟弟,不敢实话实说。</p><p class="ql-block">"没听错嘛,哥,你听。"</p><p class="ql-block">"那么晚了,不会有人在这种地方哭的啦!可能是鸟在叫吧。"</p><p class="ql-block">“哥,我怕……会不会是鬼啊?"</p><p class="ql-block">这小子,怕鬼偏说鬼。</p><p class="ql-block">"没有鬼,是什么大鸟,或者是猫头鹰。你要是怕,那我们就回去吧!我们边打鱼边往家走。"我招呼罗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家的路上,我告诉罗琰:土地庙有人哭的事情不能告诉阿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这小子不知什么时候还是愉偷的把这事告诉了阿婆。阿婆对我不打也不骂,不吼也不闹。只是好几个晚上,我都看到她在门口的那个香筒里上香,然后虔诚地拜了又拜。口里还念念有词,但我很努力的听,也听不清楚阿婆在说什么。打那以后,每到晚上阿婆就把我俩看的死死的,再也不容许我们去打夜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童年时代有趣好玩又刺激的打夜鱼,碰见"鬼"之后便被阿婆给我们画上了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