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p><p class="ql-block">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放假通知,2023年五一节放假5天,现将五一劳动节期间相关事宜告知如下,请履行起监护职责。</p> 一、放假时间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8日(周五)下午3:30放假,5月4日学生返校上课。</p> 二、疫情防控要求 <p class="ql-block"> 牢固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加强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人员较为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时,应自觉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加强室内通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自身健康监测。</p> 三、健康安全教育 <p class="ql-block">(一)注意交通安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违法驾驶机动车辆、电瓶车上路;不乘坐无牌无证无营运资质的“三无”车辆;注意行走安全,在横过马路或经过三岔路口时,一定要走斑马线,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过;不做低头族,过马路或行路时不看书报,不玩手机,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span></p><p class="ql-block">(二)防溺水</p><p class="ql-block"> 认真做到防溺水“七不三要”,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私自到江河、湖泊、水库、堰塘、水井边玩耍;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要在家长或长辈带领下游泳;要到有防护设施和施救人员的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遇到同伴溺水时,要大声呼喊,并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采取手拉人、下水施救等盲目施救。</p><p class="ql-block">(三)注意防火安全</p><p class="ql-block"> 在家注意用气、用火安全,做到不玩火,不长时间使用充电设备;在外玩耍注意野外用火安全,严控野外用火,不带火源火种进入林区,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四)注意假期外出游玩安全</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家人驾车出游,要提醒父母注意驾驶安全,自觉遵守交规,确保出行安全。</p><p class="ql-block">(五)防侵害</p><p class="ql-block"> 不与社会不良人员交往,不与陌生人交往,不私会网友,不轻信网络上的语言,不进入未成年不宜进出的各类娱乐场所,不到偏僻的地方去,不到人员复杂的地方去,不与他人发生口角和争斗,遇事要主动告知家长或者求助成年人、警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提高自身的自我防范和辨别是非能力。</p><p class="ql-block">(六)预防黄、赌、毒、邪教侵蚀</p><p class="ql-block"> 不看不健康的书刊、影视;不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不吸食毒品,不受邪教蛊惑,做文明健康人。</p><p class="ql-block">(七)注意饮食卫生安全</p><p class="ql-block">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膳食,少吃辛、辣、烤及冷冻食品,不食用过期、变质、垃圾食品,不购买卫生不达标的小摊小贩食品。</p><p class="ql-block">(八)防范自然灾害伤害</p><p class="ql-block"> 要注意防范自然灾害危害,远离易塌方山体危岩、发生山洪、雷击、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危险区域。</p><p class="ql-block">(九)注重心理健康疏导</p><p class="ql-block"> 在假期,家长应多与孩子相处,平等交流,充分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业、情感;要用发展的眼光期待孩子的成长,要用父爱母爱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厚重,当孩子身心出现异常变化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化解,防止否定一切和视而不见,必要时可求助专业机构人员给予心理干预,确保孩子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十)网络安全</p><p class="ql-block"> 预防诈骗,文明安全上网,不浏览不健康网站的内容,不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在微信或者QQ群中随意转发或者编写有损他人名誉、有悖道德要求、触犯法律的相关言论,时刻提防网络诈骗,做文明公民。</p> 四、督促合理休息 <p class="ql-block"> 假期里作息要有规律,家长要结合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合理安排孩子学习、休息的时间,让孩子劳逸结合,张弛有度。</p> 五、弘扬劳动精神 <p class="ql-block"> 劳动最光荣。“五一”期间,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比如与爸妈一起对家里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洗衣、洗碗等家务,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另外,具备条件时家长可带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活动,让孩子从中体会劳动的辛苦,感受劳动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最后,衷心祝愿您节日快乐、家庭幸福、万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供稿:德育处 保卫科</p><p class="ql-block">编辑:王术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