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人大院长高钢:我把儿子送到美国以后……

武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钢做访美学者时,将他9岁的儿子送进了美国学校,没想到美国的教育是这样的……</b></p> <p class="ql-block">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p><p class="ql-block">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p><p class="ql-block">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p><p class="ql-block">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历史事件死记硬背!</p><p class="ql-block">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p><p class="ql-block">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p><p class="ql-block">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p><p class="ql-block">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p><p class="ql-block">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p><p class="ql-block">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p><p class="ql-block">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p><p class="ql-block">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