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说】肉夹馍的前世今生

镶黄旗

<p class="ql-block">  肉夹馍也称腊汁肉夹馍,是中国北方传统特色小吃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和陕西一带。原文为“肉夹于馍”,读的快了就成了“肉夹馍”。另一说法是以前人们管“肉夹馍”叫“馍夹肉”,方言听起来像“没夹肉”。于是有贤人就改称其为“肉夹馍”,听起来也好多了。其实笔者更相信第二种说法,感脚比较接地气。</p><p class="ql-block"> 这里说的腊汁肉即用腊汁煮出来的肉。它不同于干腊肉,区别在于干腊肉是用烟熏腊的;它也不同于一般的卤肉,卤肉是用卤法制作的肉,即用盐水、五香料或酱油制成卤水,将肉放进卤水里煮熟即成。而腊汁肉不加姜葱、料酒,也不用加糖来调色,只需用几味中草药及香料与肉同煮即可。</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腊汁肉在古时称为“寒肉”,至唐时始称为腊肉。最早战国时期的韩国(大约现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已能制作腊汁肉了,秦灭韩后,制作工艺由此传进长安。现还有不少的馆子就直接命名为秦豫肉夹馍,宣示自己是正宗的腊汁肉老字号。</p><p class="ql-block"> 腊汁肉的做法是:选用上等猪肋肉,用盐、姜、葱、草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糖、大料等20多种调料汤煮而成,煮汤一般都是用老辈流传下来的陈汤,较少加水。腊汁肉之所以有名,与已有约几百年历史的腊汁汤密切相关。据说是从清代小贩毕仁义作坊买的,而毕仁义作坊的陈汤是从他曾祖父那里传接的,当然火工也需讲究。地道的腊汁肉色泽红润酥软香醇,肥肉不腻瘦肉含油,配上热馍夹着吃,满口飘香美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由上可知,腊汁肉最早应产生于河南,后流行于陕西,至于腊汁肉用馍夹着吃,笔者认为陕西人首创的可能性最大。</p><p class="ql-block"> 这里用的白吉馍也不同于烧饼,一般的烧饼面坯为饼状,而白吉馍的面坯为碗状,烙馍时碗状面坯的碗底朝下进行烙制,这样烙出的馍的火色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 陕西和河南地区目前有多种肉夹馍:有使用白吉馍的“腊汁肉夹馍”;也有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该特点是肉臊子中放醋;还有渭南潼关的潼关肉夹馍,其馍与白吉馍不同,馍外观焦黄条纹清晰,内部呈现层状,饼体发胀皮酥里嫩,且老潼关肉夹馍是热馍夹凉咸肉,饼酥肉香爽而不腻;另有洛阳偃师的顾县肉合(实则也是肉夹馍),夹的是切成条㧋的猪头肉或猪耳朵,还有辣椒粉条红罗卜丝等,也是热馍夹凉肉菜。目前洛阳市场上还有一种变异的“潼关肉加馍”,馍使用的仍是潼关馍,而肉却采用的是腊汁肉,这样就是热馍热肉。不管是热馍凉肉还是热馍热肉这两种笔者都经常有吃,孰优孰劣很难评判,只能说各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肉加馍完全就是DIY式肉加馍,夹馍用的烧饼是市面上的普通烧饼,个头较大,直径约有140mm,可夹猪头肉或猪耳朵,也可夹醤肘子,还可夹猪大肠或猪肝猪心等,摊位上有啥就可以要求夹啥,完全是私人定制,能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因为是DIY模式,所以价钱也就各不相等,最高的笔者见过高达30元的肉夹馍。</p><p class="ql-block"> 常见食客吃肉夹馍时,大都竖持而食,油汤淋漓纸袋,实在可惜喷香的肉汁。正宗吃肉夹馍的姿势应为水平持馍,而且要从两侧咬起。水平持馍,可以使腊汁肉汁充分浸入馍中,不致流出。现在的食客一般还会要求在肉中加入半个青椒,热馍热肉的还会在剁好的肉中加入少许汤汁,从而增加口中清脆喷香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顺带再聊下肉夹馍的兄弟驴肉火烧。</p><p class="ql-block"> 驴肉火烧与肉夹馍非常相似,都属于肉夹于馍中,不同点为肉夹馍一般夹的都是猪肉,而驴肉火烧夹的是驴肉。驴肉火烧是华北地区极为流行的传统小吃,起源于河北省的保定市、沧州市河间市、廊坊市大城县一带,后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卤好的驴肉伴着老汤汁夹入酥脆的火烧里面,经过了不断地发展和推广,最终闻名大江南北。在华北地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驴肉火烧的店铺,完全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之中。这里有两个分支:保定驴肉火烧和河间驴肉火烧,其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保定的驴肉火烧是圆的,而河间的驴肉火烧是长方形的,当然制作工艺上也有很大区别。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   唉!说了这么多有点馋了,目前在洛阳不管哪种肉夹馍,约为7元起步,优质或纯瘦肉的可能会达到9~10元,至于那种私人定制模式的不受这个价钱约束。</p><p class="ql-block"> 看官,不妨一起去吃个肉夹馍呗!</p><p class="ql-block">(图文/镶黄旗,个别图片网上寻得,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