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型建筑,现为故宫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两代宫廷收藏为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p> <p class="ql-block">午门内拍午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华殿,在太和门左侧,共分为前后两小殿。前殿即文华殿,为黄琉璃瓦歇山顶。后殿名主敬殿,规制与文华殿类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英殿,在太和门右侧,始建于明初,前殿武英殿,后殿敬思殿与前殿形制略似,两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为凝道殿和焕章殿。明代皇帝曾于此斋居及召见大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瓷馆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建筑及其收藏品基础上建立的中国最大的综合类博物馆,在收藏的186万多件文物中,陶瓷类文物约占36万多件,而且绝大部分属于清代宫廷藏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之一,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太和殿是皇权的象征,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此举行盛大典礼。 该建筑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和殿为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 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石雕,保和殿后石雕分为上中下三块,其中最下方的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约200吨,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俗称大石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乾清宫,乾清宫在明代为皇帝寝宫,清初沿袭明制,顺治帝、康熙帝曾于此居住。自清代雍正帝将寝宫移至养心殿后,乾清宫成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乾清宫又是明清两代皇帝死后的停灵之地,以示“寿终正寝”。乾清宫内的“正大光明”匾后是清代雍正帝所创秘密建储制存放建储匣之处,匣内藏皇帝选定并御笔亲书的皇位继承人名字。皇帝去世后,经指定的大臣取下匣子共同验证,由秘密选立的皇子即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交泰殿原名中圆殿,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交泰殿,殿名出自《周易》“乾坤交泰”,意为天地相交,阴阳协和。殿平面呈方形,上置铜鎏金宝顶,形式与中和殿略同。殿内正中设宝座,宝座后上方悬挂乾隆皇帝摹康熙皇帝御笔“无为”匾,下设乾隆御制《交泰殿铭》屏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坤宁宫明代皇后寝宫。坤宁宫与前面的乾清宫分别为传统意义上的帝、后寝宫,“乾清”“坤宁”寓意天清地宁即天高明、地博厚。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现在的坤宁宫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改建后的样式,门不居中而偏东侧,成为有满族特色的“口袋房”。清康熙时将东侧两间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帝以及逊帝溥仪均在此大婚。西侧五间为萨满教祭祀神堂,内设安放神像、宝座的环形大炕和制作祭品的煮肉大锅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慈宁宫,慈宁宫区域为明清太后所居,如明代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清代前期孝庄太后(后成为太皇太后)等,另有太妃、太嫔等人随居。清代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以及皇帝大婚、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若皇太后去世,其梓宫奉安于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寿康宫,寿康宫在慈宁宫西侧,是乾隆皇帝为生母崇庆皇太后而建。“寿康”语出《尚书·洪范》,意为长寿健康。正殿为皇太后接受朝贺之所,后殿为日常起居之地。正殿东暖阁为佛堂,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崇庆皇太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为纪念母亲特制的金发塔即供奉在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慈宁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在慈宁宫和寿康宫南,是明清两朝太后太妃们礼佛和游憩之处,园中现有咸若馆、慈荫楼、吉云楼、宝相楼、延寿堂、含清斋、临溪亭等9座建筑,主要集中于花园北部,其中咸若馆居中,为花园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占地一万两千余平方米。明代永乐年间初建,名为“宫后苑”,清雍正朝起改称“御花园”。 园内建筑采取中轴对称布局,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宽阔。 园内种植柏树槐树,配以盆栽、铜像等增添生机,形成四季长青的景致,凸显天人合一的汉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天一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钦安殿,钦安殿在御花园内,殿为黄琉璃瓦重檐盝顶,坐落在汉白玉单层须弥座上,面阔5间,进深3间。殿内供奉玄天上帝。清朝每年元旦于天一门内设斗坛,皇帝在此拈香行礼。每遇年节,钦安殿设道场,道场事务由太监道士管理。道光十九年(1839年)起,下旨停设道场。</p> <p class="ql-block">殿前合欢树</p> <p class="ql-block">神武门,紫禁城北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时称“玄武门”,清康熙年间重建时,为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而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皇后祭祀先蚕坛时,由神武门正门出入。清代选秀女时,待选的秀女由神武门偏门进出。</p> <p class="ql-block">神武门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