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死敌,是指望孩子“自觉”

磁涧镇 洛新小学 姚云燕

<p class="ql-block">  喜欢听书的我,在有书App听到这样一篇文章深深的吸引了我——《教育最大的死敌,是指望孩子“自觉”》。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觉,那孩子的成长成才,到底是靠孩子自觉,还是要靠父母的管教和监督呢?</p> <p class="ql-block">  有位华人妈妈的育儿故事,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叫于巾帼,有两个孩子。大女儿萧宇琪是个天生的学霸,从小就文静听话,16岁时便荣获加拿大总督奖,以优异成绩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后来创业成功,成为全美最年轻的亚裔女性CEO;可二儿子萧宇阳就没有那么省心,从小就不把“聪明”用在正道上:让他去练琴,他总能以“不练,少练,胡乱练”消磨妈妈的耐心;学习上,一有偷懒的机会,就绝对不会放过;性格古灵精怪,爱哭爱闹,总能想着点子给妈妈出难题;......不过,最后他也成功考取了哈佛,成就了一番顶尖的事业。很多人问,两个孩子个性迥异、天赋不同,为何能教的一样优秀又出众?</p> <p class="ql-block"> 这位妈妈的回应,令人意想不到:教育孩子有时候不能太开明,孩子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只是一个借口,家长放任不管,反而害了孩子。天生自觉的学霸,毕竟只是极少数,对于大多数像于巾帼小儿子一样的孩子来说,自律都是个稀缺货。但因为有妈妈的耳提面命,在他不想学习时,为了督促他,把餐桌当书桌用,一边做饭,一边盯着他做功课;在他不想练琴时不断地“威逼利诱”:不练,就不能出去玩;少练,就减少动画片时间;好好练,就增加娱乐活动。所以,才成就了他的今天。</p> <p class="ql-block">  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力的教育;指望孩子爱上学习,是最难实现的愿望。教育路上,最不能偷懒的就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就是孩子。</p> <p class="ql-block">  一、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p> <p class="ql-block">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一个孩子对父亲说:“爸,跳舞太累了,我不想学,我想学唱歌。”父亲转头就答应了:“好,那学你喜欢的。”一个月后孩子又说:“唱歌太难了,嗓子都哑了,还是唱不好,我想出去玩。”父亲又允许了,觉得孩子还小,不喜欢就不要逼他。十年后,当他需要上台表演才艺时,一个像样的节目都拿不出来,于是怨恨父母没有从小给自己培养一个兴趣爱好。父亲很委屈:“当初是你自己不愿意去,怎么能怪我们没培养你呢?”而孩子的回答也很扎心:“我年纪小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吗?就不能逼我一把?”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喜欢是人的本能,喜新厌旧也是,但是本能并不是技能。如果父母一味纵容孩子的“喜欢”,凡事按照本能走,那无疑是在孩子成长中埋下了地雷,最后的结果,一定会以悔恨收场。学霸的成功,优秀的形成,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坚持,更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一对狠心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果实。因为有狠心的妈妈,所以有了一代歌王周杰伦;因为有狠心的爸爸,所以才成就了现在的钢琴家郎朗;也因为父母的狠心严厉,才能看到谈吐优雅、博学多才的“国民女神”董卿。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不要等到孩子错失某个机遇,反过来质问你“为什么当初没有逼我一把”,才开始悔恨当初的自由和放任。为人父母,该做的不是纵容孩子的本能,而是想着如何将孩子“喜欢”的本能转化为“谋生”的技能,这样他们才能快乐顺遂地度过一生。</p> <p class="ql-block">  为人父母,该做的不是纵容孩子的本能,而是想着如何将孩子“喜欢”的本能转化为“谋生”的技能,这样他们才能快乐顺遂地度过一生。</p> <p class="ql-block">  二、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在父母的放养中长大。</p> <p class="ql-block"> 现在很多父母都大力推崇“放养教育”,希望在家庭中展现自己的开明和包容。但是,不明就里的开明,只会助长了孩子的逃避心理,小时候逃避上学,长大后逃避人生。知乎上有个话题:“放养家庭下长大的孩子最后都变成什么样了?”有一个故事,很让人唏嘘:小时候感觉自己的童年很幸福,父母从来不管我。我不想写作业可以不写;我不想看书也可以不看;开家长会考了倒数,父母回来也不会找我麻烦;即使晚上十一点回家,也不会有人来管我。后来,有一天我不想上学了,父母也很尊重,只说了句不想上就不上了,再无其他。可是,等她步入社会,才蓦然发现:没有学历和技能护体,真的寸步难行,只能处在最底层,做最卑微的工作。现在每天浑浑噩噩,荒废余生。</p> <p class="ql-block"> 每一位优秀的孩子,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背后一定有一对“虎爸狼妈”在不断地鞭策。就像同样面对这样的孩子,北大博士奕戈的父亲就明显不同。初中时,奕戈迷上了网络游戏,成绩跌到低谷,甚至到了厌学的程度。但父亲没有放弃,也没有放任,开启了一系列“硬核操作”:首先,全家断网断电,然后全程监督陪伴,最后拿自己开始操练,给孩子做好榜样。试想,如果当年父亲放任了他,他会是怎样的局面,又面对着怎样的人生?有句话说得好:“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p> <p class="ql-block"> 教育路上,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的“放养”,不可能教出优秀的孩子;松懈怠慢的“放任”,也不可能养出杰出的后代。你现在给孩子的每一分快乐和自由,都是成长中的剧毒,最后酿成的必然也是一生的卑微与平庸。教育孩子,不轻易让步,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不随意放任,是作为父母最基本的修养。</p> <p class="ql-block">  三、教育无法重来,请父母对孩子亲力亲为。</p> <p class="ql-block">  《人民日报》曾公布一张时间表,看哭无数父母:你给孩子的陪伴,是有“期限”的,错过了有效期,教育无法重来。然而每次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总有父母反驳:“我要赚钱养家,哪还有时间管孩子?”可是,孩子没有教育好,你赚来了金山银山,又有何用呢?就像董卿说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了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一年败的。”教育孩子才是一生的事业,孩子教育好了,就是在赚钱,而且这是一辈子稳赚不赔的投资。越是智慧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亲力亲为,帮助孩子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p> <p class="ql-block">  人生就像一场考试,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任的老师,没有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不可能有靠自己就通过的孩子。无论哪个时代,无论贫富差异,无论政策如何,培养孩子,始终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有些事,其他人代替不了,有些话,必须父母来说。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且有效期只有十年,现在偷的懒,都是将来无法弥补的遗憾。教育千万不能“怕麻烦”,你怕一次,孩子的成长就减一次。千万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再替我们狠狠教育,到时候一切都晚了。</p> <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基础打牢,不怕地动山摇。”有时候,我们需要适当的强制,也需要严格的管教,这不是压迫,而是在他意志薄弱时注射一针“强心剂”,帮他克服困难,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教育路上,指望孩子自觉、自律,是最可笑的“谎言”,放养孩子,是最懒惰的行为。时刻记住: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优秀孩子是“陪”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姚云燕,新安县磁涧镇洛新小学教师。性格开朗、喜欢运动、喜欢说笑、喜欢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用爱心启迪孩子的心灵,用激情点燃孩子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