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这个草木蔓发、春日可望的时节,晨曦微露,教研启程。4月金凤区第四十小学数学组主要以骨干示范课、青年教师公开课、观摩名师课堂、作业展评四项内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骨干示范 引领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4月7日,由吴小妮老师带领六年(4)班的学生展示课例《比例练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学中,吴小妮老师让学生课前整理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延伸出练习题我会做,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渗透习题,课上小对子汇报,其他小对子补充完善,把比例的知识深挖,和比做对比,寻联系找不同。经历知识整理汇报环节,让学生再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经典习题一出示,吴小妮老师并没有急于讲明如何做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共同研究讨论,使孩子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了思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对子汇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4月25日,由张迎霞老师带领三年级(2)班学生展示课例《面积的认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前张老师创设涂色比赛情境,并让学生猜一猜谁先涂完,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争论。这样设计既为“面积”概念的学习做好铺垫,又自然的引出新课。课上张老师让学生通过摸一 摸、比一比等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加深了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通过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自主探索新知识,找出面积的比较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张老师通过观察比较、重叠比较、画方格比较,张迎霞老师不断地创设认知冲突,不仅让学生参与了认识面积的过程,而且体现了动手操作这个研究课题。张老师板书简洁明了,清楚地概括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条理清晰,结构紧凑。</p><p class="ql-block"><br></p> 青年教师 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4月20日上午第四节,由陈圆圆老师展示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圆圆老师充分运用资源视听和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陈老师首先通过练习题充分复习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在新授过程中,陈老师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学生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创设了一种“猜想-- 验证-_反思”的教学模式,以"猜想"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也充分得到了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4月25日上午第四节,由韦笑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课时,韦笑老师用了一个小游戏导入,让学生伸出手掌掰手指数数,还让学生考自己:任意说出一个数,能立即说出这个数表示的是哪一个手指。抽了几名学生考证后,老师确实很快就说出答案。在学生一片惊讶与好奇的神情中,老师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索的奥秘,便把学生引入了主题学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中,韦笑老师用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归纳解决规律问题的方法,并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枚举了列算式计算时,各种余数情况或没有余数时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们在韦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动手操作的方式,感受了规律原理,掌握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规律问题,回到课前的游戏,反过来对老师的考验也能对应自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有授课教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体现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魅力,为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精彩。</p><p class="ql-block"><br></p> 观名师课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26日下午,数学教研组全体数学老师观看的是小学数学优秀教师王芳老师的《和的奇偶性》一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芳校长讲授的《和的奇偶性》,注重从学生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爱好入手,从学生的应用意识入手,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探究和的奇偶性,更是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尽显核心素养下的美感数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张迎霞老师观金凤三小王芳老师《和的奇偶性》一课的感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节课教师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第一环节中,利用还原撕碎的照片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第二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例验证,得出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结论,从而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把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拓展到多个偶数相加,多个奇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节课,教师围绕和的奇偶性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在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一归纳规律"的学习方法结构后,自主的进行结构化的思考。由具体数字到建立数学模型,逐步明确了通过举例验证是探究结论的一种方法,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小妮老师观课感悟:纵观整节课的设计,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概括:理念引领、游戏贯穿、思想渗透、素养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理念引领”贯穿于整个课堂: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景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娄推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素养提升”: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形成了“数学头脑”,能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现实问题,通俗讲就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且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把两个或几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规律展示出来,既培养了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p><p class="ql-block"><br></p> 创新作业展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色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数学“起”于生活,“启”迪思维,孩子们“奇”思妙想,焕发出灵动之美。这样的数学谁不热爱呢!看得见的精彩,丰富多样又充满“心”意的作业是教师们别具匠心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展示的舞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的学习活动,吸引着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爱学、乐学、会学的行动中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思维过程可视化,跃然于纸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特色作业之妙用思维导图</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借力思维导图 优化复习方式。利用绘制思维导图归纳单元知识是高效的复习方式。学生通过激活单元知识,按照记忆规律、认知规律进行个性化整合、整理、排列,使知识形成新的内容结构,实现“温故知新”的复习效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思维导图形式丰富多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图文结合,简洁美观,自我梳理,构建框架,减少混淆,体验学习数学知识带来的无限快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计”高一筹,稳操胜“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特色作业之“周周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图形绘世界 数学美哒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特色作业之操作实践</b></p> <p class="ql-block">绘本</p> <p class="ql-block">数学绘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查阅资料,感受数学的发展历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创新作业之“数学小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双减”的全面落地,作业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童趣的多元复合体,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想学、会学、乐学、爱学的行动中来,真正让作业“起”于生活,“启”迪思维,“奇”思妙想,“齐”放光彩。</p> 共研共成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师徒共研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小妮老师说:数学问题情境是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一个充满疑问和好奇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建议1⃣️:引课中,教师结合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这个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情景,比如:“地主分地的故事”情境,三兄弟分地的故事,当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设问:“地主为什么哈哈大笑? ”地主对四兄弟讲了哪些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呢?”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进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议2⃣️:本节课缺少一个知识点的总结,有渗透但是没有总结到位,二分之一等于八分之四,分数大小相等,分数意义也相同,让学生在通过感受了解掌握了分数基本性质后更深层次理解分数大小不变,分数单位变了的这一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议3⃣️:课堂练习有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但是缺少拔高类,要让基础好的得到发展,中等生有所发展,给一个分数如果分母加一个数,为了保证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该如何变化,可以作为课后延伸让优秀的学生把分数基本性质悟透并能灵活应用。</p> <p class="ql-block">陈圆圆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您的建议我认真读了,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也有以下几点疑惑和感受想跟您交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学生的学习单上提的问题都是:为什么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为什么乘完了他们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分数大小都等于最简分数,他们经历了证明,却还是疑惑,这一点我还想跟您交流一下,我好像解答不了,我觉得相等很清楚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另外您提到的关于分数单位变了的这个点,教学设计中确实有漏洞,没有涉及到这方面,这一点我还想跟您探讨完善,如何渗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关于练习高度,其实有您提到的这个建议的练习题,但是由于我课堂节奏和时间没把握好,这部分题目就没有展示,已经在下了公开课后在练习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了练习,下次会注意时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上课引入确实没有结合情境,特别对于这边孩子来说,新颖的导入能迅速吸引孩子注意,调动孩子的兴趣,以后的课程设计我会注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后我会提早磨课和邀请您听常态课,多面对面交流,最后还是感谢您真诚而有效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行慢,众行远。通过教研活动,老师在教研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智慧共享,交流提升,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四十小人将砥砺奋进,创新求真,扬教研之帆,启教研之航,共同开启教学教研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