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茂中学五一放假安排及安全教育

王司南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您们好! </p><p class="ql-block"> 感谢一直以来对我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五一”国际劳动节将至,为了让您和孩子能够度过一个平安而快乐的假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现将2023年五一劳动节放假通知告知如下:</p><p class="ql-block">放假时间:4月29日至5月3日(共5天)</p><p class="ql-block">返校时间:5月4日(周四)</p><p class="ql-block">特别提醒:5月6日 (周六)正常入校</p> <p class="ql-block"> 五一国际劳动节(别名: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英文名: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劳动节起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1]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看发展沿革</p> 五一实践活动 <p class="ql-block">1.我是劳动者: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家务、农活、厨艺,以照片的形式发在班级群)</p><p class="ql-block">2.向劳模致敬:了解一到两位劳模事迹,以作文书写形式介绍给大家(语文老师收集)</p><p class="ql-block">3.幸福是奋斗来的: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并以手抄报形式介绍给大家。(美术老师收集)</p><p class="ql-block">4.我是自己的小主人:制作假期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做自己的主人。(班主任收集)</p> 防溺水安全教育 <p class="ql-block">防溺水“三不要”</p><p class="ql-block">1.不要随便捡拾掉入水中的东西;</p><p class="ql-block">2.不要在上下学途中或假期在水边嬉戏;</p><p class="ql-block">3.不要靠近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等地方。</p><p class="ql-block">防溺水“六不准”</p><p class="ql-block">1.不私自下河游泳;</p><p class="ql-block">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p><p class="ql-block">3.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p><p class="ql-block">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p><p class="ql-block">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p><p class="ql-block">6.不盲目下水施救。</p><p class="ql-block">防溺水“两会”</p><p class="ql-block">1.必须学会自救——遇到溺水不慌张,尽量放松并躺平,保存体力等救援。</p><p class="ql-block">2.必须学会正确他救——请求路人帮忙,拨打110报警,或者在岸上用竹竿、木棍、绳子等东西救助,把溺水者拉出来。</p> 消防安全教育 <p class="ql-block"> 请家长加强对放假在家的中学生日常防火安全教育。同时,还要防止孩子私自使用明火照明、玩火和吸烟。要经常提醒并教育孩子熟记家庭火灾逃生线路,掌握用火、用气、用电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相关应对措施。</p><p class="ql-block">如何预防家庭火灾?</p><p class="ql-block">1.物品丢失,到床底、阁楼处寻找时,不要用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p><p class="ql-block">2.不要在阳台上、楼道内焚烧纸片,不要在室外焚烧树叶、垃圾;</p><p class="ql-block">3.用完电器后,及时拔掉插头,不随意拆卸电器;</p><p class="ql-block">4.不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p><p class="ql-block">5.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告诉大人,切勿自己乱动;</p><p class="ql-block">6.遇到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告知家长进行灭火;</p><p class="ql-block">7.点燃的蚊香应放在专用架台上,不要靠近窗帘、蚊帐等可燃物;</p><p class="ql-block">8.自己动手做饭时,要正确使用煤气、液化气,用后随手关紧阀门,一旦发现煤气泄漏,要及时关紧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撤到室外。</p> <p class="ql-block">怎样报火警</p><p class="ql-block">1.牢记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地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p><p class="ql-block">2.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胡同、门牌或乡村地区。</p><p class="ql-block">3.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p><p class="ql-block">4.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p><p class="ql-block">5.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p><p class="ql-block">6.遇有火灾,不要围观。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喜欢围观消防车,这既有碍于消防人员工作,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安全。</p><p class="ql-block">7.不能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p> 交通安全教育 <p class="ql-block">(1)选择正规部门的交通工具,不乘坐"三无"车辆,特别是严禁搭乘无证驾驶或超速驾驶的摩托车,时刻注意交通安全。</p><p class="ql-block">(2)行走:上路行走要走人行横道,不要在道路上玩耍打闹或横穿猛跑。</p><p class="ql-block">(3)坐车:机动车在行驶中,乘车人要坐稳扶牢,防止紧急刹车。不得将头、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来往车辆擦伤。不准在车辆未停稳时急忙下车。</p><p class="ql-block">(4)骑车:未成年人禁止驾驶机动车辆。未满12周岁不允许上路骑车。</p><p class="ql-block"> 安全无小事,敬请各位家长务必在百忙之中加强对孩子的安全管理,时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一切以安全为重。</p> 防范欺凌和暴力 <p class="ql-block">  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不单是在校内或放学后发生的,通过案例来看,有的发生在假期。</p><p class="ql-block">1.五一期间,孩子不得邀约与同学或社会人员集中在一块打架或实施欺凌。</p><p class="ql-block">2.他人约见自己要实施欺凌和暴力的,拒绝前去,并向大人报告。</p><p class="ql-block">3.预见可能遭受欺凌和暴力时,不跟随他人到隐蔽场所去。</p><p class="ql-block">4.自己或同学遭受欺凌和暴力时,设法报警。</p> 手机及网络安全 <p class="ql-block"> 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勿沉迷手机、不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多陪孩子到户外活动,参加体育等项目,以淡化网络的吸引。不玩色情、暴力等不健康游戏,不看色情、暴力信息(视频)。</p><p class="ql-block"> 防止电信、网络诈骗和性骚扰。慎交网友,网上处处有陷阱,不在网络平台打赏、充值,避免财产损失。自己和家人的信息不要透露给网络上的人,保护好日常各类密码,尽量不让孩子知晓家长的手机开机、网上(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密码,管控子女资金合理使用。教育孩子遭遇网络暴力、遇敲诈勒索等,一定要立即告知家长;避免与网友见面,更不能在深夜外出或私自去异地,自己和家人的信息不要透露给网络上的人,保护好日常各类密码。</p> 假期生活巧规划,家庭关系乐融融 <p class="ql-block">请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每天运动1小时。请您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积极排解孩子的疑惑和困难。请您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参与各类非法集会、聚集活动,不参与不适合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倡导文明风尚,积极乐观,尊老爱幼,多与父母、亲朋好友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及其他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p> 家长落实监护责任 <p class="ql-block">1.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常态化安全教育,适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提示,教会孩子判断和防范风险。</p><p class="ql-block">2.家长要关注孩子心理安全健康,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健康、和善、积极的原生家庭;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对象进行沟通,切记不要经常对孩子指责,谩骂,训斥和絮叨,切忌简单粗暴的说教。</p><p class="ql-block">3.同时家长还要指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和正确的读写坐姿,使孩子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保护孩子视力。鼓励孩子科学锻炼和均衡饮食,增强体质,加强安全教育,避免意外伤害,让孩子健康成长。</p>

孩子

家长

安全

不要

欺凌

火警

暴力

溺水

教育

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