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事务条例》

依安统战之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宗教事务条例</p><p class="ql-block">(2004年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6号公布 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总 则</p><p class="ql-block">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p><p class="ql-block">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p><p class="ql-block">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p><p class="ql-block">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p><p class="ql-block">第三条 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p><p class="ql-block">第四条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p><p class="ql-block">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p><p class="ql-block">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p><p class="ql-block">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间、同一宗教内部以及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制造矛盾与冲突,不得宣扬、支持、资助宗教极端主义,不得利用宗教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和进行恐怖活动。</p><p class="ql-block">第五条 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p><p class="ql-block">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p><p class="ql-block">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条件。</p><p class="ql-block">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协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务。</p><p class="ql-block">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听取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见,协调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为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动场所提供公共服务。</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宗教团体</p><p class="ql-block">第七条 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国家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登记。</p><p class="ql-block">宗教团体章程应当符合国家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p><p class="ql-block">宗教团体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p><p class="ql-block">第八条 宗教团体具有下列职能:</p><p class="ql-block">(一)协助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维护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p><p class="ql-block">(二)指导宗教教务,制定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p><p class="ql-block">(三)从事宗教文化研究,阐释宗教教义教规,开展宗教思想建设;</p><p class="ql-block">(四)开展宗教教育培训,培养宗教教职人员,认定、管理宗教教职人员;</p><p class="ql-block">(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宗教团体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能。</p><p class="ql-block">第九条 全国性宗教团体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可以根据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规定选派和接收宗教留学人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选派和接收宗教留学人员。</p><p class="ql-block">第十条 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应当遵守宗教团体制定的规章制度。</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宗教院校</p><p class="ql-block">第十一条 宗教院校由全国性宗教团体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设立。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设立宗教院校。</p><p class="ql-block">第十二条 设立宗教院校,应当由全国性宗教团体向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向拟设立的宗教院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审批。</p><p class="ql-block">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全国性宗教团体的申请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送的材料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p><p class="ql-block">第十三条 设立宗教院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p><p class="ql-block">(一)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办学章程和课程设置计划;</p><p class="ql-block">(二)有符合培养条件的生源;</p><p class="ql-block">(三)有必要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p><p class="ql-block">(四)有教学任务和办学规模所必需的教学场所、设施设备;</p><p class="ql-block">(五)有专职的院校负责人、合格的专职教师和内部管理组织;</p><p class="ql-block">(六)布局合理。</p><p class="ql-block">第十四条 经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法人登记。</p><p class="ql-block">第十五条 宗教院校变更校址、校名、隶属关系、培养目标、学制、办学规模等以及合并、分设和终止,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程序办理。</p><p class="ql-block">第十六条 宗教院校实行特定的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聘任和学生学位授予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另行制定。</p><p class="ql-block">第十七条 宗教院校聘用外籍专业人员,应当经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到所在地外国人工作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p><p class="ql-block">第十八条 宗教团体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下称寺观教堂)开展培养宗教教职人员、学习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宗教教育培训,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批。</p><p class="ql-block">第四章 宗教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第十九条 宗教活动场所包括寺观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p><p class="ql-block">寺观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的区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备案。</p><p class="ql-block">第二十条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p><p class="ql-block">(一)设立宗旨不违背本条例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p><p class="ql-block">(二)当地信教公民有经常进行集体宗教活动的需要;</p><p class="ql-block">(三)有拟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p><p class="ql-block">(四)有必要的资金,资金来源渠道合法;</p><p class="ql-block">(五)布局合理,符合城乡规划要求,不妨碍周围单位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p><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一条 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由宗教团体向拟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p><p class="ql-block">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送的材料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设立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的,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对申请设立寺观教堂的,提出审核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批。</p><p class="ql-block">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送的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p><p class="ql-block">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申请获批准后,方可办理该宗教活动场所的筹建事项。</p><p class="ql-block">第二十二条 宗教活动场所经批准筹备并建设完工后,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登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该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组织、规章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p><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三条 宗教活动场所符合法人条件的,经所在地宗教团体同意,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查同意后,可以到民政部门办理法人登记。</p><p class="ql-block">第二十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终止或者变更登记内容的,应当到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相应的注销或者变更登记手续。</p><p class="ql-block">第二十五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成员,经民主协商推选,并报该场所的登记管理机关备案。</p><p class="ql-block">第二十六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人员、财务、资产、会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p><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七条 宗教事务部门应当对宗教活动场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情况,建立和执行场所管理制度情况,登记项目变更情况,以及宗教活动和涉外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接受宗教事务部门的监督检查。</p><p class="ql-block">第二十八条 宗教活动场所内可以经销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和宗教出版物。</p><p class="ql-block">第二十九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防范本场所内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发生违犯宗教禁忌等伤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p><p class="ql-block">发生前款所列事故或者事件时,宗教活动场所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p><p class="ql-block">第三十条 宗教团体、寺观教堂拟在寺观教堂内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审批。</p><p class="ql-block">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报告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p><p class="ql-block">宗教团体、寺观教堂以外的组织以及个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p><p class="ql-block">禁止在寺观教堂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一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设立商业服务网点、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和开展其他活动,应当事先征得该宗教活动场所同意。</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将宗教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p><p class="ql-block">宗教活动场所、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建设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文物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三条 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后,依法办理规划、建设等手续。</p><p class="ql-block">宗教活动场所扩建、异地重建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程序办理。</p><p class="ql-block">第三十四条 景区内有宗教活动场所的,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协调、处理宗教活动场所与景区管理组织及园林、林业、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p><p class="ql-block">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景区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宗教活动场所的风格、环境相协调。</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五条 信教公民有进行经常性集体宗教活动需要,尚不具备条件申请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由信教公民代表向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征求所在地宗教团体和乡级人民政府意见后,可以为其指定临时活动地点。</p><p class="ql-block">在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指导下,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对临时活动地点的活动进行监管。具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条件后,办理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手续。</p><p class="ql-block">临时活动地点的宗教活动应当符合本条例的相关规定。</p><p class="ql-block">第五章 宗教教职人员</p><p class="ql-block">第三十六条 宗教教职人员经宗教团体认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可以从事宗教教务活动。</p><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活佛传承继位,在佛教团体的指导下,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办理,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天主教的主教由天主教的全国性宗教团体报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备案。</p><p class="ql-block">未取得或者已丧失宗教教职人员资格的,不得以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从事活动。</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七条 宗教教职人员担任或者离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经本宗教的宗教团体同意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p><p class="ql-block">第三十八条 宗教教职人员主持宗教活动、举行宗教仪式、从事宗教典籍整理、进行宗教文化研究、开展公益慈善等活动,受法律保护。</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九条 宗教教职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障并享有相关权利。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按照规定为宗教教职人员办理社会保险登记。</p><p class="ql-block">第六章 宗教活动</p><p class="ql-block">第四十条 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或者宗教院校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p><p class="ql-block">第四十一条 非宗教团体、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动场所、非指定的临时活动地点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赠。</p><p class="ql-block">非宗教团体、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开展宗教教育培训,不得组织公民出境参加宗教方面的培训、会议、活动等。</p><p class="ql-block">第四十二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举行超过宗教活动场所容纳规模的大型宗教活动,或者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举行大型宗教活动,应当由主办的宗教团体、寺观教堂在拟举行日的30日前,向大型宗教活动举办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在征求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意见后,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由批准机关向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