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岁月

一汪清水

<p class="ql-block">  我于1973年1月中学毕业于济南五中(四年制,两年初中两年高中),史称72届,后面没有73届,接下来就是74届。毕业后整届学生全部在家中待业,也不分配工作,期间参加过街道办组织的学生工和母亲单位组织的家属工。到了74年11月,由母亲所在单位山东省化学研究所召集待业青年报名上山下乡,一般除非有特殊情况都得报名。我在家待着这两年也够烦,就报了名,准备跟随山东省化工厅知青办的带队去山东曲阜县插队。临走时,厅里知青办干部到我家,说是有一个去山东省农科院农场的名额问我去不去?本来这个名额是给省化工设计院一对双胞胎的,但他们放弃了!我作为第二顺位,因为我哥是68年下乡的老知青,至今还没有调回来。我想,去省农科院农场也不错,有工资离家不远,下乡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就同意了!于是就在家等通知,到了75年1月被告知,不是去农科院而是济南市林场,遂去当时位于济南市马鞍山路的林场场部询问报到事宜,说是关系来了,拨款没到,要回家等候通知。</p> 林场报到 <p class="ql-block">  1975年6月17日,终于等到济南市林场发来的报到通知。记得报到那天,场部大院里全是人,有一、二百名知青,等待分配到下面各个林区。有些人开始找投缘的搭话,作自我介绍。这时我也在寻找一个人,据我哥说,他筹建济宁县东风化肥厂住在省物资局招待所,旁边住着一家人,那家的老大也是去济南市林场,经交谈发现他人品很好,很有才。我哥也给他介绍了我的情况,这不还没去便已神交。此时,我还真注意到了一个人,很像我哥描述的,低调、稳重、不轻易搭话,他也注意到了我,我们凑近一问,果然是不约而同,他便是日后林场的第一才子鲁锐,我们从此成为莫逆之交。</p><p class="ql-block"> 我被分配到了浆水泉林区,位于济南市平顶山东麓浆水泉村的东侧。我们一起的知青共有8个男生,4个女生,其中有一个大龄的陈绪勇是71届毕业生,没去报到。记得那天我们11人坐在场部的解放牌大卡车车厢里,一路颠簸进山到达一个石头砌筑的小院,里面一排石头砌筑的平房。我们7个男生分在小院东头一间大屋,每人一张床,下面腿是砖头垒砌的,上面放一铺板铺上干草,然后就是自己的铺盖卷了!</p> 林区初炼 <p class="ql-block">  6月里正值雨季,对于我们就是农忙,初来就摊上一场磨炼。每人背着一个蒲包,里面放着一百五十棵柏树苗,肩扛一把撅头跟着林区负责人陈煕荣前往“东山坞”栽树,一路寻找树坑,还要确保成活率,不然就要返工,完不成定额是回不来滴!第一天我由于返工落在后面,回去路上浑身像散了架一样,腿肚子都转到前面去了,感到路程是那么的遥远,时间是那么的漫长。</p><p class="ql-block"> 后来几天为了能早点回来,我都是提前出发,称之为“笨鸟先飞”,老陈说的更形象,你这叫“驴慢先踏步”,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总算是能跟上进度了!经过这些天的磨炼,每天十几里山路,又栽树又扛树苗的,从累的吃不下饭到逐渐适应。好在心态还不错,既来之则安之吧!</p><p class="ql-block"> 再往后就是挑水,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个任务就是每人挑两担水倒在水缸里再洗漱。地点在林区东侧约500米处矿坑下面的一口水井,井水不是很深,但打水需要技巧,用扁担勾着水桶绕一下把水打上来,动作不熟练的搞不好就把水桶掉下去,这时就拿一根挂了几个钩子的绳子把桶勾上来,再不行就只能憋气下井捞了!刚开始挑水时,一担水压的肩膀好痛,简直针扎似的,城市来的谁干过这活啊!过一段时间两肩磨出老茧,学会了左右换肩,就轻松了。忽一日听一老职工说,以前有临时工左右交叉能挑两担水,我们不服气,也学着挑两担,还省一趟路。我还真试挑了一下,中间休息几次,真特么累啊!看来不能违背自然规律。</p> 接任会计 <p class="ql-block">  75年9月,林场有一个推荐去云南林学院工农兵上大学的名额,这个馅饼砸在了我们林区郭可玺的头上,因按当时规定必须工作两年才有资格被推荐,他来的比较早,好像只有他才符合条件,虽然他只有初中毕业。林区负责人陈煕荣要求我接任郭的兼职,不脱产的林区会计兼事务长,平时没事还是负责老东山的看山护林,老东山的管辖范围是回龙山北麓一路向东,经中井庄再继续向东一个大山坞都是我的辖区地盘,主要是防止有人砍树以及牛羊上山踩坏树坑。因此我自称为“东山坞农业社的会计”。</p><p class="ql-block"> 在陈煕荣主持下专门对林区食堂进行了盘点,每一样东西都过称作价,登记在册。最后两人分别签字认可,至于他前面的糊涂账就不是我的事了!郭可玺走后,我搬入办公室原来郭的铺位,有了一张三抽桌,卖饭票要记录在案,每月盘点。亏了要找明原因,赢了吃结余。有了办公桌看书学习也方便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记得刚接手后,为了改善伙食,食堂经常炸油饼,大伙吃的挺高兴,猪大油下的也快。没有了我就提溜着铁筲桶去场部要油,场部老张会计说,你以为猪大油没有计划吗?你们这个月按人头早就超了,我说不知道啊!反正没油下锅了,你看着办吧!好说歹说给了点,以后只能自己想办法了!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伙这胃口吃叼了,想降下来难呐。听说龙洞林区王克贤会计比较有办法,存了不少猪大油,可去求援点儿!我当时也就是刚刚二十岁,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那时和龙洞林区还没什么来往,也不认识人家,就带着油桶骑着林区的大金鹿公车奔了龙洞林区,见着王会计说明来意,还一个劲地上烟,中档的金鹤烟是自己花钱买的。林场的饭票通用,中午在龙洞林区食堂吃的饭,到了下午王会计终于给“支援”了一桶,据说是我口碑还不错,王会计对我印象挺好给我个面子。临走时千恩万谢,回到林区感觉特别有面。后来油还是不经用,又通过母亲的关系从省化学研究所食堂搞过一桶,回去后给食堂炊事员(林区女知青)放了狠话,再不省着用,以后真没了!从那以后转入正常,那时候副食品都是要票的,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我二十岁还能经这么多事,岂是现在年轻人可以作为的!</p> 篮球比赛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林区西北方向,平顶山东麓有一个驻军,好像满员时有一个连,在那里建了一个防战的钢筋混凝土大山洞,是不是贯通的不知道,反正他们出去拉练时,我们去山洞口玩过,我严重怀疑就是现在的开元隧道。好像是75年的9月份,有一天我从平顶山上下来,在树林里碰到驻军的一个排长,一起坐在林子里聊天,他听说我是旁边浆水泉林区的知青,就提出能否打场篮球比赛,也为了增进军民友谊。我想反正打着玩呗,输赢不重要就同意了!哪知道一回去傻眼了,能上场的只有五个人,我、惠民、凤勤、长平、小三,全章身高近1.8米,我称呼他大个子,却从来没摸过球。我们几个也很久没打了,也没有一起配合过,怎么玩啊!这事怨我,事先没和他们商量,以为就是玩玩,已经答应人家了!只能硬着头皮去。</p><p class="ql-block"> 到了比赛那天,我们几个带着篮球,忘记是借的还是买的了!总共6个人,大个子穿了件大罗纹运动衣冒充教练。到了地方又傻了,没想到人家对我们高度重视,从燕子山下炮团代表队借来几个人,人高马大,上场后我们连个球毛也摸不着,这球根本没法玩。人家还纳闷呢,你们都输成这样了,那位大个教练咋还不上场呢?我只好如实相告说他不会打球。人家一看这样啊!一下把主力全换下来,留下几个战士陪我们玩,就这样我们也照样输得一塌糊涂,部队战士体力好又整天打,我们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人家原来看我们是知青学生,还真把我们当盘菜了!这个囧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p> 理论学习 <p class="ql-block">  1975年11月-12月,我脱产参加了济南市城建局举办的读书班,学员是城建局系统的基层团干部,林场各林区的团干都参加了!我是代表中井林区(对外正式名称)团支部。地点位于济南市五里牌坊处,隶属于城建局的市政公司沥青厂,好像脱产了有一个多月,主要在老师指导下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别说,在那个年代也是学的如醉如痴。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几个团干部都互相认识并彼此熟悉了!我尤其是和家友、鲁锐那是无话不谈,经常一起探讨问题。学习完后每个学员都要作典型发言,谈心得体会,需要认真准备,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是写不来的。我记得我洋洋洒洒写了有二十多页纸,可以给领导干部当秘书了!内容结合学习前后的认识,并且联系实际到将来的看山护林,可以说是非常深刻,激起了不少掌声。我自己都惊叹,我“政治水平”竟然这么高,这辈子没从政可惜了!(笑侃)</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读书班结束时,来自济南市园林管理处的学员与老师合影。最后排左一鲁锐(金鸡岭林区),左二汪清(中井林区)。第三排左一刘义(幸福寺苗圃),左二王家友(林场场部脱产团负责人),左三唐明生(龙洞林区)。第二排左二张子英(土屋林区),右一周宪珍(北郊林区)。</p> 文艺创作 <p class="ql-block">  记得是76年的3、4月份吧!林场团总支为了活跃气氛,准备成立场文艺宣传队,必须有主打的自创节目。于是我和其他林区的几个知青被临时抽调到场部创作班子,编写节目。我们几个拿着林场开具的介绍信跑群众出版社、文化馆等地搜集文艺创作材料,还去泉城路市百货大楼东侧一个书场听相声、山东快书。因我从小喜欢听相声,有时在书上看相声剧本就能引起发笑,不像现在动不动就互相调侃,还加上唱。这样就突然来了灵感,回来以后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了一个相声,中间还抖了几个“包袱”,名曰“我的工作”。大意是我从事看山护林工作,中间要和人、牛、羊打交道,通过学习了理论,前后发生的变化。在那个年代,政治还是要“突出”的。后来又写了一个三句半,这就是冠冕堂皇、迎合形势的,写完这两个节目就回林区了!后来听说相声让龙洞林区的两个知青拿去排练,也就没再关心。</p><p class="ql-block"> 1976年6月19日,我们林区全体知青翻山到龙洞林区参加“庆祝知青进场一周年联欢会”。龙洞林区知青最多,人才济济,看到他们活跃的文艺氛围,生龙活虎的场面,很受感染,我们和他们一起心情也很愉快。他们表演了不少文艺节目,有独唱、合唱、舞蹈等,王冠琛的手风琴也是拉的如醉如痴。最后的压轴节目竟然是相声“我的工作”,激起了热烈掌声。表演完后,家友隆重介绍这个相声作者是浆水泉林区的汪清,就在后面,这下人们才知道原来作者是我呀!这也让我们林区知青有点酸酸的,陈杰、邵功才回来就抱怨说,你创作了作品不拿回来让我们演,成了人家的节目。我说节目是脱产给厂里文宣队写的,他们是宣传队的,当然版权归场里了!咱们也可以自己搞,他俩还有点文艺细胞,不能挫伤了积极性。他们挺高兴,回头自己写了还拿来让我帮着修改,然后我们又增加了黑板报宣传,那段时间林区气氛搞得是挺活跃的。</p> 建篮球场 <p class="ql-block">  一日,去场部办事,与家友聊天,偶然看到食堂旁边有一个大面板不错,家友说感兴趣么?我说做个篮板挺好。自从那次篮球比赛输得一塌糊涂,我就一直耿耿于怀,总想建个半篮球场玩玩,也可活跃一下业余生活。家友说,感兴趣就拿走啊!我说行吗?家友说咋不行,当即借了一辆三轮车,我俩把大面板搬上车直奔林区而去。到地卸下来,家友骑三轮回去,有这样的青年领导还愁干不成事吗!</p><p class="ql-block"> 再往后就是我们的事了!场地是现成的,院门口这块空地稍微一平就是很好的球场。接下来就是作篮球架,我和大个子研究了一下,量好尺寸决定在院子附近伐两棵成材的白杨,正好林区负责人老崔不在回家休假去了!我做主来个先斩后奏伐了再说,我们选好树木就开始挖坑刨树。有大个子和我配合也没有干不成的事,很庆幸摊上几个好哥们。工程上以大个子为主,我负责提供服务,包括买篮圈、篮网、篮球以及必要的螺丝工具等,都是我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大功告成,大伙下班吃过饭能打上篮球了,真是由衷的喜悦。等老崔回来,一切都成了既成事实,连树坑都埋好了,自然也不好说啥。以后哥几个经常在一起打半篮,投篮,惠民的篮球水平比较高,大个子长进也很快,早这样就不至于输得那么惨了,哈!</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想在院子里搞个水泥乒乓球案。说干就干,从场部搞了几袋水泥和沙子运过来,又是以大个子为工程主管,我们在下面铺上石头砌好,然后上山就地取材找石板背回来,铺在石头上面量好尺寸,然后用沙子水泥抹平,晾干后支上球网一个乒乓球台就落成了!很多人的乒乓球启蒙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后来凤勤球打的已经相当不错了,可惜场里没搞比赛,否则我们林区是可以拿名次的。</p> <p class="ql-block">  和大个子一起的合影。</p> 园林先进 <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76年12月,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考核和评选先进开始了!林区知青每人都要写个人总结,然后开会发言。到了总结会那天,林区负责人老崔师傅又回家了,直接把挑子甩给我,这种事好像不止一回了!没办法,作为林区团支部书记只好主持总结会,每人都把个人总结念了一遍。下一步是评选先进个人,总共给了一个名额。好像是9个知青,一开始12人,中间任琦和李新华当兵走了,周长平和陈绪勇上调市园林绿化队,增加了邵功才。我决定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也没必要谦让。因为75年度评选时,原负责人老陈做主直接把先进给了那位在食堂做饭的女知青,以示安慰。后来带来的效果并不好,大伙也不服气。最后的投票结果是我的票数最高,我做了详细记录。等负责人老崔回来,我把所有总结和评选材料都交给了他。他也没说什么,第二天带着材料去场部开会,下午回来后给我说,我不但是76年度林场先进,还升级为林场主管部门济南园林管理处先进,让我感到有点受宠若惊。据老崔说,我能升级为园林处先进是因为热爱学习,是他汇报我晚上经常通读马列毛泽东选集及各类书刊,林区文体活动搞得很活跃,等等,面对如此褒奖真让我无地自容啊!别看老崔平时不言不语,很少夸奖别人,关键时候还有这么两下子,他是林场的党支部委员,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p><p class="ql-block"> 如此,我在场里总结表彰大会上领到一张塑料皮的济南园林管理处先进生产者的奖状,这在当时还是挺光荣的。</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摄于76年12月,济南市林场场部大门口,是专门为先进个人拍摄的。</p> 造林会战 <p class="ql-block">  1977年4月,林场组织全场知青去龙洞林区马蹄峪林点进行春季造林会战,会战内容是挑水浇果树。会战分两批进行,听说第一批都是派出高手,兵强马壮,我们自然也不会示弱。这时我们林区只有6个男生了!那三位女生已经上调场部工作。第一批决定由我、大个子、凤勤参加,我们平时每天挑水,有时上山修枝,剪下来的侧柏树枝经捆绑后,用两头尖的扁担从山上挑回来,在门口用大称过称,然后记在黑板上,以此激励干劲。我们肩膀头早就练出来了,一边一块疙瘩肉,走起来左右换肩,健步如飞,凤勤一次能挑一百五十多斤,体力不可小觑。</p><p class="ql-block"> 我比他们晚半天到的,先是去林场场部办事,回来后即骑自行车带着行李前往龙洞林区,翻过山梁到达马蹄峪林点,大队人马已经在挑水热身了!第二天会战正式开始,每人挑一担水从水库到果园浇水,到达后领一张水票返回再挑下一趟,最后按手里水票的多少决定名次。忘记路程多远和获得的水票张数了,反正我们林区的大个子和凤勤拿到了前两名,我是不是前三记不得了,但至少是前五。浆水泉林区首战大获全胜,一鸣惊人。</p><p class="ql-block"> 晚上在宿舍里举行联欢活动,各林区都出节目,轮到我们还真没有准备,后来在同志们的激励下,有龙洞林区冠琛的手风琴伴奏,唱了一段“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个歌曲很有节奏感,本来唱一段就可以了!结果我意犹未尽又跟着墙上的歌词唱了第二段,感到从未有过的舒畅。事后大个子还埋怨我没有及时刹车,我觉得高兴就行啊!大伙儿也高兴。这样白天挑水,晚上联欢,身累心不累,直到会战结束。现在每每想来那些日子也是难以忘怀啊!林场岁月有辛苦,有焦虑,有仿徨也有欢乐,现在有时林友聚会,他们经常感慨万千,无怨无悔!</p> 恢复高考 <p class="ql-block">  1977年10月12日,邓公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发布。中断11年的高考终于要恢复了!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实际上从73年1月中学毕业在家待业到来林场至今总共4年零9个月,我想上学深造的梦想从来没有放弃过,而都一个个地破灭了!先是待业期间街道有一个上技校的名额,几百人报名,这种好事自然轮不上我,既要个人有实力还要家庭有背景。后来父亲单位轻工系统的工艺美术学校招收子弟考试,主要考绘画,我小时候也是喜欢画画的,就报名参加了,通过了初试素描,复试是图案和作文,自认为发挥还可以,结果因种种原因没被录取。到了林场后,眼睁睁看着别人被推荐上了大学,心里酸酸的。后来园林系统要办“七二一”工人大学,林场推荐了我去学习园林机械,当时也是踌躇满志,老崔还对我保密不告诉我。结果空欢喜一场,“七二一”不办了,我自然也就没戏了!老崔这才说,不告诉你就是怕万一去不了失望更大,可谓用心良苦啊!</p><p class="ql-block"> 现在好了,这个机会是实打实的,对每人都是公平的,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我是不遗余力,绝不放过这个难得的机遇。但是时间也是不等人的,从高考复习到考试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以前中学四年经常搞政治运动,再加上学工、学农、学军、拉练等,学的东西远远不够。到了林场后理论文章写了不少,文字功底似有提高,语文和政治暂不复习,也无法复习。主要是数理化要下大功夫,关键是缺少补习材料,有时搞到油印版的文革前高考试题看着像天书,但也如获至宝。值得庆幸的是场里把我们林区的知青调到龙洞林区搞会战,我因为兼着林区会计和事务长而留下,不然复习时间就更少了!为了争取复习时间,我白天去平顶山看山护林,没事坐在树下看书,晚上挑灯夜读做题,那叫一个拼啊!不光是复习还要补习。就这样于12月9日-10日,参加了高考,虽然感觉发挥不理想,命运还是眷顾了我,被华东石油学院化工机械专业录取,从此走上了“工程师之路”。那时就感到空谈误国,只有踏踏实实地干点事才是救国之路。</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林场岁月锻炼了我的精神意志,提高了我在艰苦环境下的相处能力,也激起了我义无反顾想改变处境的决心。因为当初一起下乡的发小都已经招工到国企,而我们只能转为林业工人,这是个适合养老的地方,很难满足我想有所作为的愿望,若要实现理想,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这也是我参加高考的动力,所幸通过我的努力实现了!从1975年6月正式到林场报到至1978年3月离开,满打满算是两年零九个月,和其他林友相比时间很短暂,但也是我的青春年华,我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青涩的时光,也留下过辛勤的汗水,同时也与林区和场里的林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林友还建了微信群,经常联系聚会,在一起无话不谈、毫无压力,丝毫没有现在职场上的顾虑习气。</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大学后79年放暑假回来探望已经退休的崔守俭师傅。</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7年8月,浆水泉林区部分林友聚会。前排由左至右为:凤勤、新华。后排由左至右为:任琦(小三)、汪清(编者)、全章(大个子)、惠民。</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8年7月,林场林友聚会,仅林场伉俪就有4对,看来都没闲着,共同的命运结为终身伴侣。</p> <p class="ql-block">  此文献给与我一起度过青葱岁月的林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