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千年前,在环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上有一个神秘古国。古国有巨大的王城,坚固的城墙,和完善的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中华大地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它就是浙江余杭区的良渚古城。</p><p class="ql-block">良渚人饭稻羹鱼,编麻织布,养蚕造丝,采石制玉,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尤其擅长制作精美的玉器,巫师的法器,权贵们的豪华配饰,贵族墓地的敛葬品,全部由青玉精雕细作而成。古人举行祭祀活动时“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琮”就是良渚人发明的。</p><p class="ql-block">但是,繁盛强势的良渚文明存续了一千多年之后,突然消亡了。因为是史前时期,现有典籍中找不到任何关于良渚国的记载,人们只能透过良渚古城的城墙、宫殿、作坊、粮仓、码头等遗址,以及贵族墓地里发现的大量随葬品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良渚文化为何消亡,消亡之后去了哪里也成为未解之谜。</p><p class="ql-block">2001年,在三星堆文化的金沙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青玉十节玉琮,这件玉琮虽然在金沙遗址出土,但它的风格和玉质都属于浙江的良渚文化。人们不由猜测,当良渚国遭遇灭顶之灾,良渚人四处逃散之时,有一支人群沿长江逆流而上来到了三星堆。四川地区的古蜀文明就因为这一件玉器而与千里之外的良渚文化产生了联系。</p><p class="ql-block">长篇考古小说《玉琮迷踪》正是以这个史实为线索展开的。这部小说用超时空多线叙事的手法,讲述了良渚与三星堆两大古文明之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全书由一实一虚两条主线贯穿而成。实线和虚线一对一轮流出现,实线提出假设,虚线予以论证,像“人”字一样彼此支撑,互为因果。实线部分专注于遗址,出土物,和考古人。从遗址及其出土物的年代和地方特征,到其间隐藏的各种可能和相关史实,复原良渚文化的贵族墓葬、祭坛、水坝遗址,三星堆祭祀坑,和金沙古城遗址大白于天下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虚线部分用一个虚构的故事,讲述巫族、王权、信仰。这条线穿越时空,把读者带回到几千年前的案发现场——史前先民生活的年代。良渚国最后一位国王淳于王和大祭师夷吾一起统治着这个庞大的王国。出兵花厅国,加之修筑城墙和防洪大坝,民力耗尽,政权岌岌可危。淳于王因为劳累过度而死,夷吾成为新国王,并亲自挂帅出征。与此同时,一场天灾正悄悄降临。</p><p class="ql-block">良渚王太子无忌和大祭师的女儿蒲姑在灾难发生时,因为一道咒语,变身为鳖,一千年后流落到蜀地复活。为救蜀民于大水,无忌以鳖灵的名字辅佐望帝治水。治水成功后,鳖灵接受望帝禅让成为一代贤君开明帝。蒲姑作为巫族,在危急时刻用魔法保护丈夫免遭政敌暗算。</p> <p class="ql-block">在三大遗址众多的出土物里,作者有所侧重地描述了良渚文化的三大主要玉器——玉琮、玉璧、玉钺,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和青铜神树,以及金沙十节青玉琮。现实中,这些出土物无论是身世还是用途都像一个个谜团,困扰着考古学家。比如玉琮如何使用?玉璧是如何成为祭天神器的?青铜大立人手上拿的是什么?他的非汉人长相背后隐藏着什么真相?</p><p class="ql-block">远古时期人神关系密切,巫政合一,大祭师是仅次于国王的实权人物。巫族究竟是怎么来的?他们与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三星堆和金沙时期,因为出土的青铜立人长相奇特,人们怀疑当时的古蜀政坛或许由不同族裔组成。那么具体有哪些族裔呢?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玉琮迷踪》里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为了让读者有直观认识,书中甚至出现相关出土物图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良渚第三代考古人王宁远对书稿进行了考古知识专业把关,并向读者推荐一读。他认为,考古学</span>家可以根据出土物对发端于良渚的玉琮扩散现象做一些理论解释,但是对具体何人何时因何传入四川的历史细节,考古学只能留白。因为对于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根据实物证据进行的考古学研究总是碎片化的,在一般读者而言,无法形成直观和完整的认识。而这部小说正是通过文学创作和艺术虚构,形成符合逻辑的叙述闭环。在考古学暂时无力抵达的地方,文学也是一种方式,可以更生动地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了解遥远而传奇的中国文明。</p> <p class="ql-block">文章,加拿大华文作家。江苏省淮安市人,著有长篇小说《情感危机》《失贞》《剩女茉莉》《玉琮迷踪》《当我开始爱自己》,散文集《好女人兵法》《时光的花朵》。其中《剩女茉莉》获首届京东杯“锐”作者征文大赛长篇作品二等奖,入围“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玉琮迷踪》获2022年度“华文著述奖”。微型小说作品获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奖一等奖,多篇被译为日文。</p>